理论教育 跨境园区如何选择最优区位?

跨境园区如何选择最优区位?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1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优势划分从表2-1中可知,当三种优势同时具备时,称为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OLI要素假设,同时具备该三要素的东道国即为跨境园区最佳的区位选择。跨境园区的区位选择主要集中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跨境园区体现了中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中国跨境园区的产业定位大多以衣鞋制造、家电制造和机械五金等在国内拥有比较优势且发展相对成熟的门类为主。

跨境园区如何选择最优区位?

跨境园区区位选择,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去哪里投资”的问题。区位选择理论主要有邓宁(Du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周期理论;引力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投资理论、波特的“钻石模型”也可以为这一问题提供解答。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由当初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所决定的。对于想要获得成本优势的企业来说,跨境园区的区位一定会选择位于成本更低的地区,而对于想要获取资源优势或战略性资产的企业来说,跨境园区的区位通常选择位于自然资源更丰富或战略性资产较充裕的国家。例如,巴基斯坦海尔家电工业区,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等为主导产业的柬埔寨太湖国际经济合作区,以电子信息和服装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越南中国(深圳)经济贸易合作区,以冶金建材、机械为主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其跨境园区区位均位于拥有成本优势或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

(一)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邓宁教授提出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即所谓的OLI模式,可以作为跨境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需满足以下三个假设:

第一,该企业比东道国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即企业占有某种财产权或无形资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1)企业规模优势;(2)企业的组织管理优势;(3)多样化经营优势;(4)技术优势;(5)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不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故在此基础上邓宁又提出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第二,企业直接投资获得的收益大于转让或出租给当地企业所能获得的收益;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在拥有所有权优势的基础上,将所有权优势转化为内部化优势的能力。

第三,企业优势要能与东道国的要素相结合,产生1+1>2的效应,否则企业会选择出口而非直接投资。区位优势是指存在特定国家或地区出口障碍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比出口更有利的因素,区位优势包括要素禀赋、文化政治法律及制度环境等方面。

表2-1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优势划分

从表2-1中可知,当三种优势同时具备时,称为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OLI要素假设,同时具备该三要素的东道国即为跨境园区最佳的区位选择。

跨境园区的区位选择主要集中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跨境园区体现了中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根据邓宁的理论,只有当企业所有权优势与国外的区位优势相结合,才能有效快速提升两种优势的生产力。从这个视角出发,跨境园区的建设是在发挥中国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位优势。

(二)引力模型在解释跨境园区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引力模型是将物理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引入经济学理论而成立的一种理论假说,用以解释人们在空间地理上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力模型表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规模与经济体规模(GDP)呈正比,而与两者之间的地理距离呈反比。这个模型在很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中得到印证,在贸易、空间布局、区位选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蒋冠宏、蒋殿春[4]利用2003—2009年中国对95个国家的OFDI数据,基于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结果发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OFDI具有市场和资源动机,而对发达国家具有战略性资产寻求动机,且地理距离对OFDI具有负向影响。立足于地理距离的角度,引力模型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跨境园区区位的选择。

中国跨境园区多布局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得益于东道国的市场发展潜力、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文化环境和我国企业的规模之外,也有空间距离角度的考量。“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俄罗斯、蒙古和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且与中国地理距离相对较近,并且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所以将跨境园区多设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减弱地理距离对企业OFDI的负面影响。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学者雷蒙德·维农于1966年提出的,解释了为什么企业不选择出口而选择国际直接投资。他将产品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创新阶段的企业会因为新产品的研发在国内占有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优势,并且需要改进和了解市场,从而选择在国内进行;产品成熟阶段企业生产已经形成规模,企业的技术垄断优势有所降低,国内市场需求也逐步饱和,此时选择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产品标准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完全丧失,市场竞争主要转移到价格和成本两个方面,这时企业会选择人力资源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以降低成本,获取收益。(www.daowen.com)

中国跨境园区的产业定位大多以衣鞋制造、家电制造和机械五金等在国内拥有比较优势且发展相对成熟的门类为主。这些行业已经处于产品的成熟阶段或标准化阶段,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并不再需要继续开拓国内市场。若此时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在东道国建立工厂并设立园区,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东道国丰富的资源条件及产生集聚经济,显著提高利润率。

(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小岛清教授以日本直接投资为对象,并在比较研究美国、日本直接投资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投资理论,也称为产业选择理论或是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强调国际分工原则的重要性。

小岛清对美国和日本直接投资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截然不同,日本的OFDI能够直接促进其贸易额的增加,而美国的OFDI与贸易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此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是其优势产业,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那些即将丧失或是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行业开始,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东道国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这样可以发挥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从而使双方获利。小岛清认为一个国家应加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出口,应对外直接投资资本国边际产业,利用东道国当地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拉大两国的相对生产成本,从而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条件。

结合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国只会将在本国基本饱和或是即将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进行转移,并不可能将核心技术一并转移。这样,对于处于相对技术劣势的国家想要实现技术的进步,带动经济的发展,需要利用引进和走出去的机会,进行沟通交流、模仿和创新。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园区建设的区位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一理论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平台,中国将国内在某些领域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共享,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平台,避免了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弊端。中国跨境园区的类型多集中于中国的优势产业,并且与东道国当地的比较优势形成互补,从而共同促进两国经济发展。

(五)波特“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分析了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何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指出影响竞争力最大、最直接的就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企业战略及结构四种基本要素。具体而言:

(1)生产要素条件即产业所必备的竞争要素,例如熟练的劳动工人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等。

(2)需求条件即本国市场的需求。

(3)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即该国是否具备这些产业以及是否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4)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图2-2 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

中国的跨境园区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就是因为其满足波特提出的四大基本要素。(1)首先是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归纳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例如,江苏其元集团在非洲建立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开启了中国企业在非洲兴建工业园区的先河。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成本较低,成为吸引中国企业建立跨境园区的热土。(2)需求条件,埃塞俄比亚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对于各类工业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过去十多年间,需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3)相关、支持性产业。东方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目前已经吸引了7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创造了近万个工作岗位。(4)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经过10年的规划运营,江苏其元集团通过整合行业资源,以纺织皮革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机电产业为发展重点,逐步建立成适合埃塞俄比亚甚至非洲市场需求的产业链。此外,中国在白罗斯的中白工业园区、越南的龙江工业园区等跨境园区的成效也十分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