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投资行业重点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投资行业重点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推动东道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剩余产业加速转型,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虽然截至目前,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娱乐、旅游、化学等行业的规模仍然偏小,但不可否认其投资领域已由最初的一枝独秀逐渐发展为现今的多点开花,就投资的整体而言,产业结构优化态势十分明显。

投资行业重点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08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推动东道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剩余产业加速转型,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最早,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大型投资项目依赖于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资金主要投向东道国的农林牧渔业以及石油、天然气、煤炭能源开采行业和低端的制造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之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配套产业,如金属矿石交通建筑等行业,金属矿石的开采提炼由以铝、铜为主转为以钢铁为主,交通运输则包括飞机、火车船舶汽车等的生产和制造。

近年来,中国企业更是进一步拓展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产业的领域。按照国别区域,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来看,“走出去”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规模最大,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各类服务业以及电力、热力、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在西亚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独联体的投资主要配置在俄罗斯,集中于森林、能源勘探和加工制造领域;在中亚地区的投资波动较大,主要集中于石油石化、电力工程、交通通信化学化工农产品加工领域;在南亚地区的投资受政局影响较大,主要集中于制造、纺织、能源等行业;在中东欧地区的投资最少,主要集中于市政和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通信和商贸物流等领域。

尽管如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仍以能源、金属和交通运输为主,但是第三产业在其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等高科技行业以及金融不动产农业等的投资规模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扩张。虽然截至目前,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娱乐、旅游、化学等行业的规模仍然偏小,但不可否认其投资领域已由最初的一枝独秀逐渐发展为现今的多点开花,就投资的整体而言,产业结构优化态势十分明显。(www.daowen.com)

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宣布贯彻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更是掀起了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潮,而对当地基础设施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更是为双方进一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现实依托。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推动下,仅2017年,交通运输建设领域新签合同额557.4亿美元,占全部新签合同额的22.8%;电力工程领域新签合同额5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此外,在建筑、石油化工、水利建设等领域均有大幅增长,签署了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埃及汉纳维燃煤电站、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孟加拉艾萨拉姆2×660 MW燃煤电站、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刚果(布)黑角新港、中国土木集团有限公司赞比亚奇帕塔经佩塔乌凯至塞伦杰铁路设计施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朗克尔曼输水工程等一批项目。[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