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一场改革的深刻性要求大胆实践,勇于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决定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有深刻而广泛的改革。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毕竟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处于一种新旧体制共存的过渡时期,还在向新体制转换过程中。就当前来说,改革的主要环节企业改革远未到位,市场发育和市场机制的建立完善还刚刚起步,国家调控体系也正在建立。改革是曲折的,三年治理整顿,某些领域或某些方面的改革有所后退,90年代改革,要总结历史经验,既能搞活,又能管住,涉及多方面配套改革,难度越发加大。
特别是随着改革日益深入,会牵涉经济生活的深层次,要遇到许多阻力。90年代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既要克服阻力,大力推进,更主要的是要寻找各种有效的方式,取得发展生产力的实效,扩大各种试验,农村改革,企业改革,流通改革,金融改革,都要拓宽试验门路,企业真正搞活,需要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各种各样新路数,作各种各样的探索,总之,我们需要有生气勃勃的改革。改革不大胆开拓,不拓宽内容,不引向深入,不寻找新形式,走出新道道,而只是重复过去,或是限制在狭小范围,就当前来说,经济就难以摆脱困难,就长远来说,就难以实现新体制的构建。(https://www.daowen.com)
可以说,当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发生的不进则退的风险,逼着人们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改革无书本模式可翻,无现成经验可循。未经过实践,“坐而论道”进行一些抽象的,甚至是烦琐的争论是无益的。
当代社会主义,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改革是在实践中开辟道路的改革,改革的这种性质,要求人们勇于实践,敢干敢闯,如果不是这样,改革就缺乏生气,萎靡不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