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权改革为贫困户增收开辟新途径

产权改革为贫困户增收开辟新途径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发展起来后,弱劳动力、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有了固定的分红收入,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不光有分红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切实提升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性地改变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运行机制,通过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性收入比例,形成了扶贫长效机制,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模式的转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脱贫问题。

产权改革为贫困户增收开辟新途径

寇秉正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很多贫困村面领着常住人口锐减、土地缺肥少水,农民不愿种,企业不愿租,山区土地撂荒问题十分突出。要想改变,必须围绕土地做文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盘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整合改造大面积高标准农田,解决偏远地区土地撂荒、独户经营的问题,进而为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产改“榆阳模式”为指导,遵循“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条原则,实行了“党委负责、书记牵头、党员示范”制度,层层签订产权改革“军令状”,级级夯实产权改革责任,坚持因村施策,全镇22个行政村完成注册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30个,耐心说服、反复动员群众,通过合作社流转整合高标准农田3万余亩。

合作社成立后,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镇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依托区级信息化平台,依据交易规则和制度进行业务指导、监督,负责全镇区域内的信息发布、撮合交易、交易鉴证,协调做好评估、产权质(抵)押、担保、融资等服务工作。先后引进大地种业、绿能集团、陕果集团等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为了扩大产业的脱贫减贫效果,我镇22个村实现了村集体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向贫困户倾斜分红,产业发展初期,各贫困村理论上只给贫困户分红,确保扶贫资金都用于贫困户。(www.daowen.com)

产业发展起来后,弱劳动力、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有了固定的分红收入,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不光有分红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切实提升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比如我镇丰山养鸡场,鸡场每年至少拿出20%的收益(不低于4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2019年,我镇6个村的72户贫困户共分红33 418元,平均每户分红464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性地改变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运行机制,通过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性收入比例,形成了扶贫长效机制,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模式的转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脱贫问题。

口述人寇秉正:现任榆阳区青云镇镇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