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余姚谢家路村:开拓奋进谋发展,力争成领头羊

余姚谢家路村:开拓奋进谋发展,力争成领头羊

更新时间:2025-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家路村坚持“建制度、促规范”,连续10多年推行“两评议、五定期”制度,并坚持贯彻周二、周五夜办公制度,方便群众找村干部办事。目前,谢家路村已连续多年无群体性事件、无上访事件和零刑事案件,连邻里的纠纷也很少发生。为保证群众真正当家做主,谢家路村探索实施了“阳光村务八步工作法”。下一步,谢家路村将围绕“党建引

谢家路村位于余姚市泗门镇,由原来的4个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有耕地3709亩,有农户1620多户、户籍人口4700人、外来人口3000余人,有党员220名。该村以党建促发展、促社会管理创新,把昔日贫穷落后的边远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优秀小康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党建工作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特色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标兵村、宁波市党员服务中心示范村、宁波市绿化家庭创建示范村等。

谢家路村因旧时有路经谢氏宗祠到村子而得名,之前村民主要种植榨菜、棉花等,没有什么明显的发展优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按照“发展富村、建设美村、文明兴村、民主稳村、党建强村”的目标,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硬是凭着一股子闯劲,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跨越发展。第一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2025年,村里建起了一个小型农贸市场,如今已发展成了综合性市场和商贸一条街,挖到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第二阶段实现了由少到多。从2025年开始,村里通过土地整理,让40多户零星居住的村民搬迁到新村,净增耕地150亩,增强了发展后劲。同时抓住姚北工业园区建设的契机,走上了工业强村之路,目前村里有企业100多家,其中上亿元企业5家。第三阶段实现了由多到强。2025年,启动实施浙江省重点工程“谢家路新大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完成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建起了农民文化公园、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休闲广场、欢乐大舞台、道德长廊、家园馆、农家书屋等,这既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坚持每年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分批开展村民素质教育,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着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从2025年开始,村里组织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并筹资200多万元,建立了村“帮困扶贫基金”和“爱心超市”,受益群众累计超过800人次。

谢家路村坚持“建制度、促规范”,连续10多年推行“两评议、五定期”制度,并坚持贯彻周二、周五夜办公制度,方便群众找村干部办事。村里还把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员责任区,做到管理进区、服务进户,组织引导党员多渠道收集民意、多形式反映民事、多层面分析民情,使全村200多名党员成为服务4000多名村民的贴心人,并且带动了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村里的建设和管理。目前,谢家路村已连续多年无群体性事件、无上访事件和零刑事案件,连邻里的纠纷也很少发生。

为保证群众真正当家做主,谢家路村探索实施了“阳光村务八步工作法”。规定凡实施村级重大工程项目和其他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一律按党员群众提议、村民小组酝酿后提出议案、村班子讨论、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党员大会提出村务实施建议、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组织实施、通报实施结果等八个步骤进行操作,使村干部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全体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为村里发展和村民生活改善作贡献。(https://www.daowen.com)

在谢家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设有精神家园馆、志愿服务站、乡贤工作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整合了现有的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以村文化站为中心、文化活动室为点的格局。设立了初心学堂,编制《党员初心故事本》,每月10日晚上在“小板凳”村民说事亭进行“小板凳说事”;每月23日前哨支部规范学习,打造百姓身边的学习活动场所。同时以志愿服务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普法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满足了村民开展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序开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教育关爱、文化惠民、平安法治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村民感受到温暖在身边、文明在身边、幸福在身边。

作为村庄规模大、人口较多的村,如何更好地构建未来乡村自治模式,实现新农村又好又快地发展,谢家路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他们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座谈,针对当前村集体与村民之间最直接、最紧密的“三大关系、三大需求”,提出了在巩固现有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小板凳工作法”,升级打造“小板凳工作法”的2.0版——“智慧板凳”,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村里创新设立了一网管全村的“智慧室”,集党建智慧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出租房管理平台、智能门锁管理平台等于一体,实现了整个村庄的系统管理、体系治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问题。建立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学习体系、监管体系、考核体系、制度体系等,突出重点领域,畅通联络“神经”,将村里原有的4个网格细分为12个网格,便于对区域情况的熟悉和掌握,便于每个村干部的责任落实。同时将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导入系统,完善数据信息库,设置村“智治”管理闭环区,实现村庄治理的智慧化、快速化,实现村民诉求“最多跑一次、最多反映一次、最多跑一地”,让各类矛盾和问题都能及时化解和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谢家路村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参与的主体作用充分融入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凝聚起村级治理的合力,不断巩固和扩大文明村创建的成果。近年来,围绕民生实事开展了中心区域道路改造、村庄沟渠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升、农田设施维护、垃圾场选址移位、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停车场新建等70多项提升工程。组织开展了“六清六净”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卫生保洁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全村垃圾桶由原来的1632只减少到现在的431只,垃圾分类意识已深入人心。同时,对全村破旧危房进行全面整治,对道路、绿化、围墙、庭院等进行统一布局和升级。全面推进党建“显亮工程”,打造党建“文明示范线”,将文明实践深植,使文明乡风盛行,让文明发展走深走实。

下一步,谢家路村将围绕“党建引领、幸福群众”,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村的创建成果,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力度和广度,打造景区化的村庄,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提升村庄品质,使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