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鄞州区湾底村:城市中的田园花园

鄞州区湾底村:城市中的田园花园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湾底村从此走上了旅游业康庄大道,每年还通过举办桑果节等活动,不断打响休闲旅游品牌。湾底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村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40年的发展中,湾底村先后有三句响亮的口号,代表了湾底村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穷则思变”,开始创业;“创业万岁”,壮大集体经济;“人民第一”,为民办事。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湾底村又吹响了再出发的号角。

鄞州区湾底村:城市中的田园花园

湾底村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区域面积1.05平方公里,有耕地700亩,有农户410户、户籍人口1084人、外来人口1600人,村党委下辖6个党支部,有党员103名。几十年来,湾底村始终秉持“人民第一、创业万岁”的理念,特别是贯彻落实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村庄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奋勇立潮头,踏浪向前行,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使湾底村成为“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实现了村经营性净资产10.5亿元、集体年可用资金306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2万元的可喜成绩,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等。

湾底村的发展壮大,可以说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典型案例。别看现在湾底村是一个富裕美丽的村庄,几十年前,它可是一个穷困落后的小村子,村民穷得叮当响,吃的是酱油汤,住的是又破又小的老房子。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醒了湾底人拼搏奋斗的坚强意志。第一年就获得了水稻大丰收,一下子就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温饱问题。但他们没有就此止步,1979年,他们就开始着手创办在全国农村崭露头角的乡镇企业。了解到市场对手工工具的需要,湾底村白手起家办起了锉刀厂,通过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和人才,很快就打开了产品销路,并逐步打入国际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又由一家工具厂发展到拥有5家公司的天工实业总公司,产品不断升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主打产品手工工具和果酒饮料95%以上出口到欧美国家,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湾底村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村里将工业带来的收益再投入到农业建设中,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努力培育农业发展新亮点。1998年,村党总支将目光放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开始培育投入低、产效高的桑果种植产业,经过逐年扩种,到2008年,桑果种植产业已跨越到周边县市,种植面积达到13000多亩,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万亩桑果种植基地,并形成了一条全新的以桑果为主线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建立了桑果深加工基地——天宫果汁果酒有限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与此同时,湾底村积极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流转制度,引导村民集约经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之路。全村农业形成了4个区块:以桑果为主的高效农业区,并种植了葡萄、蜜梨等优质经济果木;农业精品区,建立了50亩大棚基地;观赏旅游农业区,建立了名优果园、牡丹园、盆景园、苗圃大棚和园林绿化基地等;生态农业区,种植绿色蔬菜。进入21世纪,为了更好地规划发展,湾底村又将全村划分为农业旅游观赏区、居民住宅区和天工工业园区3大区块。

2004年,湾底村利用地处近郊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优势,通过旅游规划资源整合,组建了旅游公司,建成了以桑果为主体的15个休闲观赏点、3条旅游线及配套的餐饮业。西江古村、精品植物园、天宫城堡中药百草园、生态餐厅等旅游项目接连建成开业,桑果等各类农果的采摘、苗圃观赏、田间垂钓和自助烧烤等旅游项目应声而起,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湾底村从此走上了旅游业康庄大道,每年还通过举办桑果节等活动,不断打响休闲旅游品牌。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已达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781万元。

(照片由下应街道提供)(www.daowen.com)

从2001年起,湾底村开始了村庄拆旧建新,项目建设持续5年,对8个自然村,除西江自然村保留原貌,开发成旅游景点西江古村外,其余7个自然村一共6万多平方米破旧的老房子全部拆迁,合并建成了10万平方米的湾底新村,让全村1000多位村民人人住上了新房子。新村里幼儿园、小超市、活动广场、图书室等一应俱全,村民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作为一个平原水乡村庄,湾底村在村内河道和环境整治上,没少动脑筋,也没少花钱。从20世纪90年代起,道路、河流、新村、天宫庄园的绿化、美化步伐就没有停止过。现如今,村里道路旁树木郁郁葱葱,各色花卉遍地开放,房前屋后绿草茵茵。天宫庄园里的“植物世界”占地1.2万平方米,成为浙江省单体面积最大、植物品种最多的综合性展览温室。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活环境变化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要改变。从2006年起,村里开展了“五星家庭”评选,接着,又开展“和美家园”的创建,慢慢地大家开始互相督促、劝导不文明行为,“教子有方”“爱心常驻”“家庭和睦”“时尚魅力”等家庭在村中不断涌现。村里厨卫配套齐全的员工公寓、价格实惠的职工食堂、和谐团结的邻里氛围以及新颖亲民的管理模式,也让新湾底人融入这一大家庭,共同谱写文明的新乐章

湾底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村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让集体经济强大,让村民生活富裕,始终是他们不忘的初心。村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跟风、不盲从,保持创业精神、坚持独立思考,把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幸福指数引领工作方向,用量化标准衡量工作成效。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三个吃亏”带头干,即党员干部要“气力吃亏得起、闲话吃亏得起、钞票吃亏得起”。并带头践行“678工作原则”,即实行6点钟巡村、7点钟早会、8点钟执行,当场发现问题,当天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当天工作当天完成。还设立了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工作岗,定职定责、轮职治安义务巡查,每月巡查天数达到80%以上;带头实行党员干部一人身兼村企多个职务而只领一份工资的制度。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尽心尽职为村民做贡献,在村民中获得了广泛好评。

40年的发展中,湾底村先后有三句响亮的口号,代表了湾底村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穷则思变”,开始创业;“创业万岁”,壮大集体经济;“人民第一”,为民办事。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湾底村又吹响了再出发的号角。2020年,该村将启动天宫庄园景区二期工程,计划建造的文化中心占地面积65亩,投资近5亿元,将引进电影历史酒文化等主题博物馆,形成9个博物馆群。同时,该村投资最大的单体建筑新天工大楼也于2020年底完工,作为天宫庄园景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它集住宿、会议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给湾底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西江古村二期民国老街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建成8幢独立的民国风格建筑,已成功引进越窑青瓷博物馆、文昌阁旗袍馆、洪润堂中医馆等8家文化产业。毗邻天宫庄园,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的蓝青小学已经开学,打造“阅读与运动”两大特色,努力培养品行端正、学力扎实、身心健康、志趣高雅的蓝青学子。展望未来、牢记嘱托,践行使命、开启新篇,湾底村将奋力铸就乡村振兴踏浪前行、勇立潮头的湾底样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