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郑翼之借助机遇发迹的故事

郑翼之借助机遇发迹的故事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81年,上海太古洋行决定在天津设立分行,总经理斯维尔指派郑翼之随同洋员北上,进行筹备。在上海总行的支持下,郑翼之大显身手,发展津沪、津港等航运。轮运与食糖成为天津太古洋行的两大业务,而所有对华人的联系与业务的开展,全落在一个吃工资的职员郑翼之的身上。这种巨额的保证金,不仅换取了太古洋行对郑翼之的绝对信任,还给天津太古洋行提供了一部分流动资金。由此可见,郑翼之与太古洋行是相互利用,双方得利。

郑翼之借助机遇发迹的故事

1881年,上海太古洋行决定在天津设立分行,总经理斯维尔指派郑翼之随同洋员北上,进行筹备。太古洋行天津分行办事处初设在英租界河坝道(今台儿庄路)聚立洋行旧址,仅有平房9间。航运方面也只有几艘破旧船只。最初,天津太古洋行使用了生活放荡、不理业务的买办黄国祥,生意全靠郑翼之奔走操劳。在上海总行的支持下,郑翼之大显身手,发展津沪、津港等航运。开始行驶于津沪线的仅有“奉天”“顺天”“通州”3条船,行驶在津港线的仅有“夔州”“惠州”2条船,沿途在烟台、威海卫、汕头、广州等地装卸货物。数年之后,便增加到了“武昌”“盛京”等20多条船。与此同时,香港太古糖坊出产的洋糖也大量运到天津销售。轮运与食糖成为天津太古洋行的两大业务,而所有对华人的联系与业务的开展,全落在一个吃工资的职员郑翼之的身上。后来,黄国祥去职,又用了一个姓杨的买办。杨是经汇丰银行买办、安徽人吴调卿推荐的。杨到行不久,正值有一大批砂糖运卸到海河太古码头,杨某见此大垛的糖包害怕让雨淋着,自己无法赔偿,急忙把买办一职辞去。吴调卿见郑翼之年轻有为,就又举荐他继任买办。那年是1886年,郑翼之才26岁,就当上了太古洋行的买办。

不过,当买办也有风险,要交纳保证金(寄库金,也叫“押柜”),作为中国买主或卖主可能发生毁约或亏欠情形时的抵偿。保证金的数额随着太古洋行营业的扩大而与日俱增,1916年,郑翼之在天津太古洋行的保证金已增加到30万两,其押品有:

天津福安里房地产一处  估价 37,800两

天津合和盛栈房地一处  估价 5,000两

天津俄租界牛骨厂地皮一处 估价 1,800两

上海余荫里房地产一处  估价 202,500两(www.daowen.com)

扬子保险公司股票一百股  估价 12,433两

太古洋行大楼现貌

以上五项共估价269,533两,作价9万两。此外,天津新华路住宅也为押品,但未估价,实际共估价约30万两。这种巨额的保证金,不仅换取了太古洋行对郑翼之的绝对信任,还给天津太古洋行提供了一部分流动资金。由此可见,郑翼之与太古洋行是相互利用,双方得利。郑翼之以太古洋行为靠山,把产业放在“太古”作抵押,对他的产业收益并无影响,但却换取了洋行的高度信任,其身价扶摇直上,成为“高等华人”。洋行流动资金的增加、业务的扩展,也使郑翼之获得了更多的佣金。

郑翼之当买办时,太古洋行已经积累了大量资产,遂在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建立了天津太古洋行大楼。营业方面随着上海总行的扩展,逐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