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郑翼之:从佣金到地产,财富源源不断

郑翼之:从佣金到地产,财富源源不断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佣金的收入,是郑翼之财富的主要来源。郑翼之旧居郑翼之靠房地产获取财富还有一例,1897年以前以每亩80元买进湖北路的坑地30余亩,到1919年该地垫高并修筑铁筋洋灰马路,地价暴涨,等郑翼之将该地卖给王书年营造厂时,每亩价格为1000元,增殖十二倍半。说起郑翼之在新华路的住宅,还有一个故事。可见此时郑翼之握有大量财富,成为天津广东帮的中心人物。

郑翼之:从佣金到地产,财富源源不断

随着天津太古洋行业务的日益发展,郑翼之很快地发了家。他的财富主要来源有七:

第一,以太古洋行的佣金为主。太古洋行的轮运业务范围广阔,该行来津虽然比怡和洋行稍晚,但在郑翼之的努力经营下,不数年就跃居怡和洋行之上,在所有的外国轮船公司中营业额最大,而郑翼之在其中坐享3%的正规佣金。此外,太古洋行所经营的食糖、油漆、面粉保险、驳船等业务,郑翼之的佣金也在2%,每年也有巨额收入。所有这些佣金的收入,是郑翼之财富的主要来源。

第二,从搬运费中获取相当大的一部分收入。太古洋行的洋账房付给郑翼之的搬运费是按件计算,普通运件每件白银1分,折合铜元约1.82枚。郑翼之通过“外柜”(指华账房在指挥管理搬运方面专用的把头)付给大把头的是每件铜元1枚。郑翼之从每件货物中获取利润为铜元0.82枚,因太古洋行在天津的轮运量相当大,几十年的获利所得是相当可观的。

第三,从托运客商那里获取搬运费。在天津的出口货物中,鲜蛋和鸭梨经常占很大的部分,进口货中也经常有大量南方所产的水果。这些货物最怕摔碰,又怕积压霉烂,都想争取时间提前发运,因此等不及郑翼之为首的“华账房”按部就班地安排,托运客商自己就另外出钱雇人搬运,这样洋账房按件拨给“华账房”的搬运费就全都成了郑翼之的利润了。

第四,从洋行规则的缝隙里获取大米。太古洋行从南方运来的大米,卸船后即运入太古洋行的仓库。南方运来的大米一般为防损耗,总是有多无少。太古洋行规定每两斛一包的大米,在运输中可以有二斤损耗。郑翼之利用这个空隙,每逢大米运到码头过秤时,将足量和超量的米包另存到一个仓库。在洋账房派人锁门之前,先让他们的下属人员用探子从每袋里取米二斤,装入空麻袋,天长日久获取的米数量极大。

第五,从所管辖的“船买办”身上获取的好处费。大家知道,各外国轮船公司每条船都有一个“船买办”,按照规定,船上装载的货物如有残损或亏短,照章应由“船买办”负责赔偿。太古洋行货运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经过郑翼之调查核定,于是“船买办”遇到残损或亏短,就千方百计地讨好郑翼之,因在估数上全凭郑翼之的一句话。他们认为在郑翼之身上多花一些钱,得到他的满意估数就可省很多的钱。这无形中就成为了郑翼之的一笔不小的收入。

第六,通过推销食糖带来巨大财富。太古洋行食糖独占华北市场达数十年之久,郑翼之除应得2%的佣金外,他推销食糖,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在天津有八个代理店:恒泰昌、厚记、德记、恒记、协茂、德和永、鑫记、景升号,其中有半数是郑翼之让旁人顶名他自己干的,由此获取了更大的利润。郑翼之在内地另有销售站64处。所有代销货的特约店,每月结算一次,一般按货价的2%提取佣金,如果超额,在佣金之外还另给好处。因此,各特约店争先恐后地宣传和竞销。同时,郑翼之还组织各代销店和分销处积极地向农村渗透,久而久之,华北的城市、农村和内地的食糖市场逐步地变成了洋糖的世界,他在销售中获取了很大的利润。(www.daowen.com)

第七,通过房地产获取巨额财富。1860年12月,英国提出划城东南海河右岸自紫竹林至下园一带为英租界,其范围相当于:东至海河,西至大沽路,北至今营口道,南至今彰德道,占地面积约为460亩。英租界开辟后,英国蓄意扩张租界。从1861年之后,英国人即从中国业主手中陆续收买到英租界接近大沽路和沿墙子河一带之地,其余之地则由郑翼之、梁炎卿、陈祝龄等几个大买办收购。到1897年,中国正式承认英租界自大沽路向西扩展到墙子河内侧的围墙(今南京路北侧),计地1630亩。随之,地价立时飞涨起来。郑翼之在今新华路营口道交口处住宅所占的5亩多地基,以及营口道、建设路出租房屋之地,都是1897年以前以廉价买进的。

郑翼之旧居

郑翼之靠房地产获取财富还有一例,1897年以前以每亩80元买进湖北路的坑地30余亩,到1919年该地垫高并修筑铁筋洋灰马路,地价暴涨,等郑翼之将该地卖给王书年营造厂时,每亩价格为1000元,增殖十二倍半。郑翼之早年以贱价在天津英租界内外和上海等地买进的地皮多处,仅自然增值就给他创造了巨额财富。郑翼之对房地产经营有道,计算得极为精细。据经租人陈凤藻说,郑家收租均按阴历计算,因为阴历五年二闰,每值闰年是13个月,而阳历永远是12个月,按照阴历每隔5年就可以多收2个月的房租。

说起郑翼之在新华路的住宅,还有一个故事。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以后,都统衙门为了消除天津对外的防御力量,于1901年强令拆除天津的城墙(位置就是现在的东、南、西、北马路)。都统衙门的秘书丁家立(英国人)将拆城墙的工程包给了曹剑秋。谈妥的条件是,除了把拆下来的旧砖归拆者所有外,还付给银元1万元及大米1万袋。曹剑秋接手这项工程后,再分段包出去,从中坐享其成。正在这时,郑翼之打算盖新华路的花园住宅,他与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通过丁家立、曹剑秋取得了拆城的大砖,各建花园大楼一所,比邻而居,前些年临街的围墙犹存遗迹

郑翼之成为太古洋行买办后,在太古总行的大力支持下,他全力以赴开展业务,天津太古洋行的轮运业务不几年就跃居天津外轮第一位。食糖、油漆、面粉、保险、驳船、房地产等其他业务也发展迅速。他积聚了大量财富,很快成为大富翁,当时,社会上称他家为“太古郑”。郑翼之当了大买办后,按当时的惯例捐得一个候补道的职衔,开始结交上层社会人士,成为租界的大绅士。一位曾任太古洋行买办后辞职的杨某从上海来津,吴调卿和杨某坐车路过今新华路体育场一带,吴指着北面的巨宅和相连的一片房产说:“此即继任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的新居。”可见此时郑翼之握有大量财富,成为天津广东帮的中心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