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讨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探讨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制订好学业生涯规划,学生能清楚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接下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业生涯规划相当于一个约束与激励机制,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组成,能指引学生前进。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业生涯规划,将有助于帮助新生缩短适应时间,尽早开始有目标、有计划的大学生活。

探讨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更好地认识自我,确定发展目标

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众多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选择往往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目标模糊,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目标多变,今天觉得“专升本”有出路,明天又想多学点技能找工作,到头来目标都没有实现。因此,制订学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与关键是做好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要从兴趣、特长、性格、能力、道德水准、自我评估等方面深入了解自我,了解自身性格优缺点,分析自己适合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最想做什么,然后确定发展目标。只有在充分认识、分析自己的基础上确定的发展目标才是科学的、可行的。既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使学习达不到一定的紧张度,影响成就感的获得,也不能把目标定得过高,力所不能及,导致挫折感与自卑感的增强。

2.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整体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异,高职学生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较多,各门学科成绩不平衡的也较多。他们有远大理想,有较高的期望值,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不少人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制订好学业生涯规划,学生能清楚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接下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业生涯规划相当于一个约束与激励机制,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组成,能指引学生前进。学生在达到阶段性目标的时候,会看到自己明显的进步,成就感的获得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实现下一个阶段性目标。(www.daowen.com)

3.教师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应试教育,教师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点点滴滴,面面俱到,学生的听课、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都由教师亲自安排,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自由,教师讲课抽象阐述较多,提纲挈领,一般只讲授重点难点、思路与关键性的问题,这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要靠自学理解完成学习,因此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同时,学生在考入高职后,会产生放松的心理,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很多学生会放松学习,产生迷惘感和盲目感,生活与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需要时间重新适应新的生活与学习模式。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业生涯规划,将有助于帮助新生缩短适应时间,尽早开始有目标、有计划的大学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