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电子货币起步很晚。如果以信用卡的出现作为中国电子货币诞生的标志来衡量,也只是20 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迫使中国的银行界重新反思了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的电子货币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货币的顺利、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电子货币起步很晚。如果以信用卡的出现作为中国电子货币诞生的标志来衡量,也只是20 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由于国情的缘故,我们的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个人储蓄、企业存款以及普通的交易结算和支付。从金融电子化的进程来看,将计算机引进金融服务要先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在发展初期,由于计算机系统、网络环境的限制,最先采用的是类似国外信用卡模式的信用卡,以手工、半手工、自动处理的混合模式摸索发展。但是由于“信用”的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因此这种“准”信用卡并没有很快形成气候,而那些可以依赖真正大量存在的储蓄客户的借记卡市场,因没有受到重视而被冷落了很长的时间。

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迫使中国的银行界重新反思了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同时也由于在这个时候,金融领域的电子化进程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社会环境有了一定的基础,信用卡百花齐放的局面才由此而展开。以磁条卡为基础的各种转账卡、提款卡、储蓄卡纷纷涌现。以智能卡为基础的“电子钱包”在部分地区投入试点。一卡多用的储蓄、转账、消费、证券投资功能逐步推出。电子汇兑加速了资金结算速度,网上银行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纸化交易。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的电子货币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统计,我国电子货币(以银行为例)发展迅速,到2001年6月底,中国内地共有56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行总量3.3亿张,比2000年年末增长了18.4%;银行下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3 742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224%;中国内地受理银行下的银行网点9 万个,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约商户约10 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ATM 机4.9 万多台,POS 机33.4 万台。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实施的金卡工程实现,全国联网联合实现所有机具的通用和共享,电子货币时代指日可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对电子货币的研究和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协调商业银行共同建立了中国国家支付系统(CNAIS),包括独立应用的中国国家金融网(CNFN)和网上运行的大额实时支付(HUPS)、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BCAS)等应用系统。对现金流通领域中电子货币的研究,推行了一种预付卡(电子钱包)。但这种预付卡目前只用于电子现金消费,而英国发明的Mondex 电子现金则更多地模仿了现金流通,包括现金发行、现金消费和现金在个人之间的转移等。为了跟踪国际电子货币最新技术,人民银行已会同商业银行开展对现金的深入研究,包括对电子货币的各种风险控制、电子货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课题。目前,随着各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电子货币必将进入快车道发展。(www.daowen.com)

我国电子货币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同的特点。一是我国的电子货币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我国是先代理国外信用卡收单,再由国有商业银行模仿外国发卡。政府号召推进信用卡发展的目的是改变结算手段、减少现金流通。银行最初也主要是把信用卡当作组织存款的工具,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买方、卖方、受理方的关系的热点,出现了先引进产品,后培育市场、开发需求。这就注定了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缺乏内在的市场驱动力。二是对传统业务依赖性强,缺乏明确的专业分化。从产品的功能界定、市场营销和运行管理等各方面,与传统业务和机构都有着混合不清的关系,影响了其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三是既缺乏有效的政府宏观规划,又缺乏市场机制推动的有效业务联合,造成业务发展一片散打、恶性竞争、重复投资、无序运作。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货币的顺利、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