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本书主要成果与结论》的总结与提炼

《本书主要成果与结论》的总结与提炼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从系统观点出发,以复杂性科学思想为指导,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模型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采用多主体建模、计算机仿真、数值模拟等工具,对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的形成、运行、演化等机理,以及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与作用路径、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模拟仿真和实例验证。

《本书主要成果与结论》的总结与提炼

本书从系统观点出发,以复杂性科学思想为指导,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模型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采用多主体建模、计算机仿真、数值模拟等工具,对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的形成、运行、演化等机理,以及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与作用路径、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模拟仿真和实例验证。本书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

(1)在深入分析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复杂性来源、复杂性产生机理和复杂性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而且表现出整体演化特征,即整体中的物流企业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凝聚,这种凝聚远远超过了独立企业间相互作用的简单叠加之和,改善了各企业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从中受益,充分体现了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而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行为是该复杂系统呈现的一种整体演化过程,即在某种或多种毫不相关的物流服务创新规则支配下,物流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不断优化、协调其结构与功能,促使群内物流企业服务环境、服务技术、服务过程等得到改善与优化,并生成新的、原有企业所不具备的、更完善的服务创新行为模式与机制。

(2)提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复杂系统模型,其结构要素可分为核心层要素、辅助层要素、外围层要素三大类;其主体构成可分为核心主体和环境主体两类。其中,核心层要素是指物流企业集群的核心创新主体集合,即集群中的相关物流企业集合,是将供应商企业、制造商企业、批发商企业、零售商企业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物流网链结构;辅助层要素是指物流企业集群的服务创新支撑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软件部分分为物流信息平台、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代理机构;外围层要素指物流企业集群创新外部环境体系,包括政府机构、社会文化环境、地理区位环境、法规政策环境、外部市场环境等。核心主体主要指物流企业,环境主体主要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市场环境、物流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

(3)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中的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的刺激—反应模型,提出集群内单个主体服务创新的内生模式,包括利益驱动模式、知识与技术共享模式、竞合共赢模式和平稳演进模式;同时提出集群外单个主体加入服务创新系统的行为模式,包括组织联盟加入模式、技术联盟加入模式和人才联盟加入模式。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中的回声模型,构建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的三层—回声模型,引入时空交流域,通过建立创新主体交互策略模型、创新主体交互策略转变模型、创新主体交互作用非线性反馈模型,定量分析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中多主体交互作用机理。

(4)基于循环创新链模式,提出了一种集群内组织边界开放、组织相互协作的服务创新链,构建了以服务创新链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服务创新体系构建的相关策略为:建设和培养优势服务创新链、建设和完善服务创新资源平台、构建综合型的物流服务创新中心、发挥政策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在分析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运行路径的基础上,构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的运行框架体系,指出集群内物流企业需要与其他组织(譬如供应链企业、竞争企业、用户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相互作用,同时也要与其支撑环境和群外环境协同作用,正是这种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整体演化行为得以演进,呈现出物流价值链创新、物流产学研合作创新以及物流集群本身与其支撑环境和外环境的协同创新。

(5)建立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演化的状态跃迁模型,以天津保税物流园区为例,对其服务创新系统的运行与演化过程深入探究,指出在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的运行与演化过程中,遵循“映射—学习—适应—选择”的创新机制,各创新主体的状态、行为相互协调、不断演化,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创新行为演化特征,使得服务创新系统整体演化行为得以演进,到最后呈现出系统整体的宏观创新行为,即集群内各物流企业和谐发展,物流集群不断壮大,竞争优势地位显著提高。通过建立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总结出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运行的内生动力机制是物流企业集群自主创新科研投入、创新知识积累;外生动力机制是增强企业间合作创新程度。(www.daowen.com)

(6)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物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拟仿真,深入分析物流企业集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运用协同学理论对物流企业集群创新系统进行子系统划分,指出序参量是支配物流企业集群创新的关键变量,建立了物流企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物流园区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是合作创新效率和创新预期收益,它们能够推动物流企业集群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确保物流企业集群的持续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通过仿真分析,表明物流企业主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匹配交流,实现了个体创新能力的整体性提高,从而实现了物流集群内部“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7)应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识别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服务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状况、沟通能力、环境因素、集群内企业技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六个方面;基于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建立作用路径模型,分析得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作用路径包括: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沟通能力→集群内企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组织管理能力→集群内企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集群内企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环境因素→创新能力→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环境因素→产业发展状况→物流集群服务创新行为。

(8)分析得到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物流企业学习能力、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基于此,构建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构建物流人才供求系统耗散模型,对物流人才供求系统进行演化分析。

(9)通过分析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力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对于集群中物流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应该认准自身定位、发挥专精优势,树立竞合理念、实现创新双赢;对于物流企业集群内合作创新能力建设,应该建立共享网络、加强创新学习,发挥核心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优化组织框架、引导企业分工;物流集群与外环境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应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合作、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创建合作协商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