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为主的项目成本管理历程基本可分为两大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讨论如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全面倒退和最为糟糕的一个阶段。随后在这一机构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传统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恢复工作。

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因为我国30多年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所使用的是基于“平调”的资源配置模式和标准定额为主导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方法,这给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式转换及与国际接轨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因此,我国在从传统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进程中,不但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项目成本管理发展历程,具体讨论如下。

(一)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为主的项目成本管理历程基本可分为两大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讨论如下。

1.新中国计划经济下的项目成本管理阶段

由于新中国前30多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那时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基于计划经济“资源平调”体制下的独特项目成本管理,这种项目成本管理又可进一步分为四个阶段。

(1)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为第一阶段。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工程概预算定额制度的项目成本管理的建立阶段。首先我国全面引进、消化和吸收了前苏联的项目概预算管理制度,然后1957年颁布了《关于编制工业与民用建设预算的若干规定》,给出了自己的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概预算管理的办法。另外,还颁布了《基本建设工程设计与预算文件审核批准暂行办法》《工业与民用建设设计及预算编制办法》和《工业与民用建设预算编制暂行细则》等一系列国家法规与文件,并自1956年成立国家建筑经济局后在全国相继建立标准定额管理分支机构。这就是中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基本确立的阶段。

(2)从1958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统治了那个时期我国各方面的工作,在中央放权的背景下,项目概预算和定额管理的权限全部下放,使得许多项目成本管理部门被撤销,概预算人员被精简下放。在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和定额管理机构多数被撤销或砸烂,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队伍和人员或改行或流失,项目成本管理基础资料遭到销毁,结果造成了建设项目的成本无人和无法管理的局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全面倒退和最为糟糕的一个阶段。

(3)自1977年到1990年为第三阶段。这是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逐步恢复、整顿和发展的阶段,但此时我国仍然沿用基于标准定额的传统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977年我国开始恢复和重建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1983年成立了国家计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1988年该局从国家计委划归到国家建设部并成立了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随后在这一机构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传统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恢复工作。这一阶段国际上正在开展从传统项目成本管理范式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但是我国此时并没有全面与国际接轨去同步做好这种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所以这一阶段只是中国计划经济的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全面恢复的一个阶段。

(4)从1991年到1999年为第四阶段。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引进和推广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某些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从而开始了从传统项目成本管理范式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探索和尝试。因为我国传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于标准定额的概预算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1992年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会议后,逐步开始了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从前苏联引进“量价统一”标准定额管理模式,然后逐步向“量价分离”和市场定价为主导的模式转换,随后又进一步开展了“定额量、市场价、竞争费”的半市场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所以这个阶段是新老范式转换的过渡阶段。

2.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阶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动,我国的项目成本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变革。这种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整个转换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分别讨论如下。

(1)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过渡阶段。自1990年7月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以后,在该协会领导下,我国的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开始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的许多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开始介绍、引进当时国际上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所以这一阶段是新中国在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获得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从1996年开始准备,到1997年国家建设部和人事部开始试点,我国组织和实施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质的考试与认证工作,随后建设部开始进行我国建设项目成本(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审查和批准工作。本书作者是1997年全国造价工程师试点考试方案制定的参与者和出题者之一,亲身感受到了这段时间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工作对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所起到的奠定基础和积极推动作用。

(2)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起步阶段。在1995年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有关开展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任务[45]。随后我国学者(包括本书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本书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所以这是我国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从传统基于定额的管理范式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为使我国的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和方法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并与国际项目成本管理接轨,我国的学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逐步提出了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而这种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想、原理和方法最终变成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3)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国际接轨阶段。从2000年开始,由前建设部总经济师杨思忠先生任组长的课题组(本书作者是课题组成员之一)接受了国家下达的研究“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十五’期间改革规划方案”的课题。该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全面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标准定额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提出到2005年全面取消基于标准定额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方法。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和方法改革的内容,随后在2001年学习和借鉴英国的工料测量规范并于2002年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草案。最终于2003年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是我们国家从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新范式转换的根本标志。随后2008年又推出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而现在我国执行的是2013年推出的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46],在与国际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接轨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这一阶段是我国从传统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全面转换,并且逐步与国际项目成本管理接轨的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与国际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式接轨,虽然我国至今仍受计划经济和基于定额管理的项目成本管理体制的影响,但是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式转换是不可逆转的。当然,由于30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方面注定要走一条十分独特的道路。

(二)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必要性和阻碍

本书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读者需要认真弄清楚并十分清醒地去面对这些问题和阻碍。

1.传统项目成本管理范式已不适应当今的经济体制

如前所述,我国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是从前苏联引进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模式,但我国从1979年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因此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早就不适应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必须转而采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式,这是我们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根本原因。

2.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理论与方法更为优越

现代与传统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相比,在管理原理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中前述三种主要的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相辅相成地形成了一套十分优越的现代项目成本管理新的原理和方法,而这方面的管理实践表明,这种项目管理新范式的方法更加实用和有效,所以我国必须尽快实现这种管理范式的转轨。

3.影响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主要障碍

一般认为,对于管理范式转换产生影响的主要要素是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既得利益的格局,我国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了应该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条件。但是在项目成本新旧管理范式的转变中,现有社会主体的既得利益格局会发生改变从而成为阻碍这种管理范式转换的不利因素。例如,在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范式中所培养出的近百万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就可能会抵制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因为这种新旧范式转换中会造成他们的既得利益损失,这是我国项目成本范式转换最主要的障碍。

(三)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路线与问题

我国从传统向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式转换不会一步到位,现有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无法一下子完全放弃原有的传统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所以我国的这种转换有其独特的过程。

1.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路线图

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的路线图及其相应模型如图1-5所示。

图1-5 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路线图

由图1-5左面的图中可以看出,任何范式的转换都有三个特点:一是新旧范式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曲线,二是新旧范式有并存的时间去实现范式转换,三是新旧范式转换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果。同时,由图1-5右面的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式转换需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从传统范式转换到我国创建的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模式,第二阶段才是进一步转换成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模式。我国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这种发展进程,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现有既得利益格局的影响和阻碍等因素设计的。实际上我国现在推行的是一种基于活动的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模式,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有限,因而目前还无法推行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模式,但是作者认为我国很快就会进入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模式,所以需要人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好这一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模式。

2.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转换中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项目成本管理范式存在许多问题,这种基于标准定额的传统项目成本管理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在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中予以解决,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现代项目成本管理范式及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问题。如前所述,我国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是从前苏联引进的一种基于标准定额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这种计划经济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因为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和价格确定的基本机制,这种市场机制不会听从某些计划机构对资源配置的安排和对资源价格的规定,这是我们今天继续采用标准定额管理方法的最大问题所在。

(2)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的体制问题。我国这种基于定额的传统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或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项目成本确定方面的管理体制,二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体制。其中,传统项目成本确定是套用国家或地方的标准定额去确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方法,而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方面是基于工程造价结算的控制方法,但是没有消除项目无效活动和改善项目低效活动的方法是无法控制项目成本的。

(3)传统项目成本管理的造价确定问题。我国传统的工程造价确定包括:项目前期的工程估算、项目的设计概算、项目的施工图预算、建设实施的造价结算、项目完工与交付的工程决算五个不同阶段。对此,我国传统的规定是工程造价不能出现“三超”问题,即项目设计概算不能超过项目初步估算,项目施工图预算不能超过项目设计概算,而项目成本结算不能超过项目施工图预算。这种不准“后面超过前面”的“三超”管理规定很显然是十分错误的,这说明我国传统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成本确定方面有严重缺陷。

(4)传统项目成本管理的造价控制问题。我国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核心是控制项目成本的结算和变更,这包括工程预付款的支付与扣回方法和工程款结算与决算控制方法等。但是这些控制方法多是一种事后算账的方法,并不能起到节约项目资源、改进项目工作和降低项目成本的作用。科学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应该能够在项目的事前或事中去削减无效项目活动和改进低效项目活动,从而节约项目所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占用,最终实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可以说我国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整套方法是不科学的,它甚至会对项目成本管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其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正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正确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做好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范式的转换。

本章思考题

1.广义和狭义的项目成本定义有何区别?

2.项目成本、项目造价与项目价值有何区别?

3.项目成本管理与日常运营成本管理有何相同之处?

4.传统项目成本管理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有何不同?

5.我国传统基于定额的项目成本和造价管理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注释】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12年(www.daowen.com)

[2]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I,2008

[3]Jack Gido,James P.Clements,Successful Project Management.South 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1999

[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0006,项目质量管理指南.第一版.标准出版社,1997年12月

[5]戚安邦.项目风险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戚安邦等.项目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7]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12年

[8]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I,2008

[9]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戚安邦及其团队所获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2009年年度全球研究大奖的成果之一。

[1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人民出版社,2010年

[12]CCA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CA2101:2005,《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2005年

[13]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http://aaahq.org/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15]财政部.财会[2006]3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2006).2006-2-15

[16]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人民出版社,2010年

[17]孙茂竹.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PMI Standard Committe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I,2008

[20]戚安邦.项目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Wijnen和Kor合著.戚安邦等译.独特性任务的项目和项目群管理方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PMI Standard Committe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I,2012

[23]PMI Standard Committee.The Standard for Program Management-Third Edition.PMI,2013

[24]PMI Standard Committee.The Standard for Portfolio Management-2nd Edition.PMI,2008

[25]PMI.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OPM3®)Knowledge Foundation.2008

[26]IPMA Nederland.Project Management Competence Profiles,Certification Levels and Functions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Field Based on ICB Version 3.Van Haren Publishing,2010

[27]ISO 10006:1997.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 to Quality in Project Management.ISO,1997

[28]ISO 10006:2003.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Guideline for Quality Management in Projects.ISO,2003

[29]ISO 21500:2012.Guidance on Project Management.ISO,2012

[30]ISO 27026:2011.Space Systems:Program Management—Breakdown of Project Management Structures.ISO,2011

[31]ISO 11893:2011.Space Systems:Program Management—Project Organization.ISO,2011

[32]ISO 14300-1:2011.Space Systems:Program Management—Part 1:Structuring of a Project.ISO,2011

[33]ISO 21349:2007.Space Systems:Project Reviews.ISO,2007

[34]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35]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发展报告.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36]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 2006).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37]Ashworth,A.How Life Cycle Costing Could Have Improved Existing Costing.Chapter 7 of:Life Cycle Costing for Construction.The UK:Blackie Academic&Professional,1993

[38]The International Cost Engineering Council.A History of the ICEC.ICEC Website,1997

[39]Bull,John W.Life Cycle Costing for Construction.The UK:Blackie Academic&Professional,1993

[40]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管理方法论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41]Westney,Richard E.Total Cost Management:AACE-I Vision for Growth,Cost Engineering,October 1992

[42]Dela,S.J.Life Cycle Costing for Construction.The UK:Blackie Academic&Professional,1993

[43]Badiru,A.B.,and P.Simin Pulat.Comprehensive Project Management.The UK:Prentice-Hall Inc.,1995

[44]Fleming,Quentin W.The Management Guide to C/SCSC.Illinois: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1992

[45]赵宝江.在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工程造价管理,1997年第6期

[46]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标准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201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