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

如何优化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定量订货法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2.定期订货法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按期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库存项目的储备量。

如何优化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

(一)ABC分类法

仓库保管的货物品种繁多,有些物品的价值较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或者对保管的要求较高;而多数被保管的货物价值较低,要求不是很高。如果我们对所有的货物采取相同的管理方法,则可能投入的人力、资金很多,而效果事倍功半。如何在管理中突出重点,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应用ABC分析方法的目的。

1.ABC分类法的内涵

ABC分类管理法又叫ABC分析法、ABC库存控制技术,它是以某类库存物品品种数占总的物品品种数的百分比和该类物品金额占库存物品总金额的百分比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品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种类进行分级管理,ABC分类管理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在现代库存管理中已被广泛应用。

2.ABC分类法的原理

ABC分类法的原理是20—80原则。所谓20—80原则,简单地说,就是20%的因素带来了80%的结果。如20%的客户提供了80%的订单,20%的产品赢得了80%的利润,20%员工创造了80%的财富。当然,这里的20%和80%并不是绝对的,还可能是25%和75%等,总之,20—80原则作为统计规律,是指少量的因素带来了大量的结果。它告诉人们,不同的因素在同一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意力显然应该放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上。

ABC分类法正是在这种原则指导下,企图对库存物品进行分类(表9-1),以找出占用大量资金的少数库存货物,并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与管理,对那些占用少量资金的大多数货物,则实行较简单的控制与管理(表9-2)。

表9-1 ABC库存分类法

根据ABC分类,需要对不同等级的货物进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如表9-2所示。

表9-2 ABC分类管理表

(二)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1.经济订货批量(EOQ)内涵

经济订货批量(EOQ),即Economic Order Quantity,就是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确定一个最佳的订货批量以实现最低总库存成本的方法。它是固定订货批量模型的一种,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一次订货(外购或自制)的数量,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图9-2 库存成本图

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的费用有:订货费用,即因订货而支付的费用,订货费用与订购的数量无关,与订购的次数有关,订购次数越多,订货费用越大;存储费用,因为保有库存而产生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会随着存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为了表示各种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通常的做法是,设存储费用为从其起点为零的一条直线,总的订货费则为一条双曲线,据此可以绘出一条总费用曲线,而两线相交之点就是最低的费用,如图9-2所示。

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1)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假设条件。需求率已知,为常量,年需求量以D表示,单位时间需求率以d表示;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订货提前期已知,为常量;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补充率为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不允许缺货;采用固定量系统。

(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由于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确定已知,因此只需确定每次订货数量或进货间隔期即可做出存储策略。该存储策略是按存储费用最小的经济原则来确定订货批量,加速该模型为存储某种货物,不允许缺货,

最优订货批量反映了持有成本与订货成本之间的平衡,年持有成本等于库存平均持有量与单位年持有成本的乘积,平均库存是单位订货批量Q的一半,C1存储单位物资单位时间内的费用成本,则总年持有成本等于C1Q/2。

另一方面,一旦订货批量增大,年订货成本就会下降,一般情况下,年订货次数等于D/Q,这里D为年总需求。订货成本不像持有成本,对订货批量反应比较迟钝;无论订货批量是多少,特定活动都得照样进行,如确定需求量,定期评价供应源,准备发货单等。因而订货成本一般是固定的,年订货成本是年订货次数与每批订货成本(用C2表示)的函数,则有年订货成本等于C2 D/Q,年总成本由库存的持有成本和订货成本两部分组成,若每次订货Q单位,则年总成本=年持有成本+年订货成本,即TC=QC1/2+DC2/Q。(www.daowen.com)

这里总成本曲线呈u形,并在持有成本与订货成本相等的订货批量处达到最小值。运用微积分可以推导得到最优订货批量的表达公式

图9-3 存储量变化图

因此,给定年总需求、每批订货成本和每单位年持有成本求出经济订货批量,进一步得到年最小总成本。

其实,直接进行数学计算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各项参数的含义,这样才能收集到更为准确的数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偏差。当彻底掌握EOQ公式及其应用时,在工作中能帮助我们很多,亦可获得巨大效益。但切忌凭死记硬背而盲目应用,这样反而可能增加了成本。

(三)订货点管理法

订货点管理法的理论基础比较简单,即库存物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用和消耗,库存效益逐渐减少,当某一时刻的库存数可供生产使用消耗的时间等于采购此种物料所需要的时间(提前期)时,就要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决定订货时的数量和时间即订货点。依据订货点的理论,实际工作中又派生出定量订购和定期订购两种基本方法。

1.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一般以经济批量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如图9-4所示。

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R时,即按预先确定的订购量Q发出订货单,经过交纳周期(订货与到货间隔时间)LT,库存量继续下降,到达安全库存量S时,收到订货Q,库存水平上升。

图9-4 定量订货图

该方法主要靠控制订货点R和订货批量Q两个参数来控制订货,达到既最好地满足库存需求,又使总费用最低的目的。在需要为固定、均匀和订货交纳周期不变的条件下,订货点R由下式确定:

式中,D是每年的需要量。

2.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按期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库存项目的储备量。根据盘点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库存水平的差额确定每次订购批量。

采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企业时刻监控库存量水平,只需要根据企业的经验和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定周期地进行检查库存,再根据盘点的情况并结合实际消耗量的速度情况来计算采购量。

3.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的比较

(1)提出订购请求时点的标准不同。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是,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订货点时,即提出订购请求;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则是,按预先规定的订货间隔周期,到了该订货的时点即提出请求订购。

(2)请求订购的商品批量不同。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每次请购商品的批量相同,都是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每到规定的请求订购期,订购的商品批量都不相同,可根据库存的实际情况计算后确定。

(3)库存商品管理控制的程度不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要求仓库作业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严格的控制精心的管理,经常检查、详细盘点、认真盘点;而用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时,对库存商品只要求进行一般的管理,简单的记录,不需要经常检查和盘点。

(4)适用的商品范围不同。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少,平均占用资金大的、需重点管理的A类商品;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大、平均占用资金少的、只需一般管理的B类、C类商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