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ERP系统的应用及其效益

ERP系统的应用及其效益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ERP系统的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ERP成功推行的结果必定使企业能更好地运用资源。ERP系统则相应地实现了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因为,实施的成败最终决定着ERP效益的充分发挥。

ERP系统的应用及其效益

(一)ERP概念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下面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给出ERP的定义:

1)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ERP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接口、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ERP是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资料、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具体来讲,ERP与企业资源的关系、ERP的作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关系等可以表述如下:

(1)企业资源与ERP

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都是企业的硬件资源,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情等就是企业的软件资源。企业运行发展中,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形成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反映企业在竞争发展中的地位。ERP系统的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

(2)调整运用企业资源

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合理调整和运用上述的资源,在没有ERP这样的现代化管理工具时,企业资源状况及调整方向不清楚,要做调整安排是相当困难的,调整过程也会相当漫长,企业的组织结构只能是金字塔形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相对较弱,资源的运行难于把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而设计的ERP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ERP成功推行的结果必定使企业能更好地运用资源。

(二)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作用的发展过程

1.MIS系统阶段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资料,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2.MRP阶段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依据客户订单、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3.MRPⅡ阶段

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合循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能动态地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4.ERP阶段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方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www.daowen.com)

5.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与客户或供货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进行资料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了企业为生存而竞争的供应链管理。ERP系统则相应地实现了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由此可见,ERP的应用的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三)ERP系统的管理思想及实施过程

1.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货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货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②“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的思想,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货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imultaneous Engineering,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资料的一致性。

ERP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2.ERP的实施过程

在引入ERP系统的过程中,实施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因为,实施的成败最终决定着ERP效益的充分发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万家企业购买了MRPⅡ/ERP软件。而在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存在三种情况:如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5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为外资企业。如此令人沮丧的事实无疑表明:ERP实施情况已经成为制约ERP效益发挥的一大瓶颈因素。由此得出:企业的ERP项目只有在一定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够成功实现企业的应用目标。一个典型的ERP实施进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如图421所示。

978-7-111-50077-3-Chapter04-10.jpg

4-2-1 ERP实施进程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