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畜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

中国畜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畜牧业布局优化总体思路中国畜牧业布局的优化应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加速全国畜牧业区域化进程。(二)中国不同区域畜牧业布局优化思路1.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在稳定和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饲料转化率高的肉鸡生产和以生产乳、肉为主的草食畜禽。

中国畜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

(一)中国畜牧业布局优化总体思路

中国畜牧业布局的优化应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加速全国畜牧业区域化进程。因此,各地畜牧业发展应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尽量避免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趋同性。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畜牧业发展对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要求,把动植物配置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地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用较少的消耗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发展畜牧业生产之所以要因地制宜,不仅因为畜禽对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有较大的依赖性和选择性,还因为中国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只有坚持因地制宜,才能合理布局畜牧业生产,充分发挥各地自然资源优势,促进畜牧业的合理发展。

1.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区

例如,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应突出发展集约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养殖,重点发展产品科技含量高、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和进口替代型畜牧业;中西部欠发达的传统农区,应重点发展饲料工业和开发非粮食饲料资源,在发挥传统养殖优势的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实现饲养品种和养殖方式的突破,建成中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和主要产区;中西部欠发达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应大力改良草场和改革落后的养殖方式,全面提高草地生产力,重点发展特色优势畜产品和生态型畜牧业。

2.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后向和前向产业

后向产业重点是要调整饲料工业布局,促进饲料基地与养殖基地的协调布局;优化饲料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各种饲料资源。前向产业要针对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3.合理规划主要畜禽品种的区域发展

例如,生猪生产要稳定东部,发展中西部,重点放在东北等玉米主产省区。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肉鸡生产要逐步从发达地区向粮食主产区转移,提高粮食就地转化的能力。以中原肉牛带为中心向东北和华南地区扩展,扩大肉牛生产规模。加快改良肉羊品种,大力发展优质细毛羊生产。稳定绒山羊数量,改进羊绒品质。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发展水禽生产。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大力发展蛋鸡生产,减少大城市郊区的饲养量,农村应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力发展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奶牛业,稳定城市郊区奶类生产。

4.综合实施配套措施促进畜牧业合理布局

制定能够宏观指导中国畜牧业发展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畜牧业生产布局;积极借鉴国际检验和制定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加强良种繁育、饲料安全、疫病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原建设,重点抓好疫病防治和畜禽良种工程;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发展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加快畜牧业法制建设,保障畜牧业依法健康发展;加快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促进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生态型畜牧业,把草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结合起来。

(二)中国不同区域畜牧业布局优化思路

1.农区畜牧业

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在稳定和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饲料转化率高的肉鸡生产和以生产乳、肉为主的草食畜禽。也就是说,要重点发展养猪、养禽和节粮型草食家畜。适应农区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调整和优化农区的畜种结构。即在不断稳定和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饲料转化率比较高的禽类和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这是减少饲料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合理利用农区的作物秸秆、各种木本植物的枝叶、水生植物、草山、草坡等各种资源,从而增加畜产品供给的一个重要途径。

(2)合理调整农区的农牧用地结构和畜禽的地区分布。虽然中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安全供给非常重要,但随着农业的发展,必将使越来越多的种植业产品要用于满足养殖业的饲料需求。因此,农区应改革种植制度,改善农区饲料资源的利用状况,解决农牧争地的矛盾。这就要求农区应尽快把饲料作为一项重要的独立的产业加以发展,建立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相结合、农牧业相促进的三元种植结构,并不断优化饲料作物种植结构。此外,农区还应该尽快解决畜禽地区分布与饲料资源分布不协调的矛盾,使畜牧业与种植业同步发展。

(3)调整结构,种草养畜,合理开发利用草山草坡。根据南北方不同的自然条件,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南方草山草坡水热条件较好,牧草丰茂,产草量高,但由于成片分布区人烟比较稀少,加之草质较差,目前开发利用尚不充分,因此南方草山草坡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应是加大天然草原改良的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北方的草山草坡地区气候比较干旱,无霜期短,牧草生长较差,退化比较严重,要重点实施好退耕还草工程,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推广舍饲为主的养畜方式,加强对天然草原保护,搞好天然草原的恢复和建设工作。

2.牧区畜牧业(www.daowen.com)

牧区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向应是:继续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加强畜牧业基本建设,稳定优质高产地发展畜牧业,使之成为中国高商品率畜产品的生产基地。但是,牧区畜牧业的发展要不断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并实施以增草带动增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适应牧区畜牧业发展要求,当前的工作重心应当是加强草原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牧区草原建设的工作重点应利用法制和行政的手段,强化管理,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抓好重点建设。

(1)针对开垦及破坏严重,保护不力,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以及草原基础设施薄弱,监测手段落后等实际问题,在全面完成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集中抓好已垦草地的恢复和牧区综合配套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牧区长期沿袭的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定居放牧。

(2)通过草地围栏、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牧草收储、灭鼠治虫和以草定畜等综合配套措施,达到缓解草畜矛盾,增强抗灾能力的目的,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推动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限牧、休牧、禁牧和生态移民等措施,促进草

原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草原生态极度脆弱的牧区草原,重点是采取禁牧和生态移民等措施,搞好天然草原的保护。

3.半农半牧区畜牧业

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应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为此,种植业生产要推行草粮轮作制。这样既能提供粮食和饲料,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做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当前退耕还草,是半农半牧区工作的重点。半农半牧区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最后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过去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把大面积草原开垦成农田,造成农牧比例严重失调,加上其他的人为破坏,半农半牧区已成为草原退化和面积减少最快的地区。

(1)应把退耕还草和引草入田作为半农半牧区工作的关键措施和恢复草原生态的突破口。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退耕还草的有关政策措施,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以科学态度确定林、灌、草的比例、范围和面积,充分发挥草原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

(2)应把退耕还草与建设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紧密结合起来,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商品草生产和加工基地,不断提高草地的产出水平和生态保护功能。在建设优质人工草地的同时,还应推广舍饲半舍饲和易地育肥。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超载过牧对草原的压力,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还能加快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重点抓好退耕还草的同时,在半农半牧区还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组织他们积极稳妥地实施休牧禁牧、舍饲圈养、草田轮作、异地育肥等,大力提倡种植业的“三元结构”,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减轻草原压力。

4.城市郊区畜牧业

改革开放后,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畜禽养殖场不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化畜禽场也大多分布于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但是,规模化畜禽场的发展在解决了畜产品供给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为,畜牧业的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及畜禽养殖区的城市化,使农牧脱节,畜禽粪便不能及时为农业利用,也难以进行有效处理;加之农业由传统的使用有机肥转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粪便、污水和恶臭三个方面。

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养殖场在污染周围环境的同时,也污染了自身发展的环境,严重地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自身发展。这使得在发展城市郊区畜牧业满足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并成为政府干预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郊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合理规划畜禽饲养场地。即选择畜禽饲养场地时,不仅要求不能污染周围环境,也要防止受周围环境的污染。在交通便利、用水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不仅要尽可能将畜禽饲养场建在远离城市、远离工矿区和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还应远离江河及地下水源,并要充分考虑畜禽饲养场的规模数量、粪尿和污水排放以及循环利用等问题。

②建立生态型畜禽饲养场。即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畜禽饲养场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生态型畜禽饲养场通常由中心畜禽饲养场、畜禽粪尿处理生态系统和废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