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甘肃段合作前景和发展愿景,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五是丰硕的科技戍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提供了智力支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倍增。六是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主态保护屏障区。五是要积极争取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物流中心。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甘肃段合作前景和发展愿景,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

1.提升兰 (州)白 (银)支撑能力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具备良好的基础。一是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提供了文化背景;二是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富集的资源禀赋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四是良好的产业格局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提供了坚实基础。;五是丰硕的科技戍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提供了智力支持。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支抟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十大政策、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陕甘宁革俞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玫坚规划等政策规划,都把白银作为重点发展区域,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罔时,国家和甘肃省从区域发展战略出发,出台了一系列与白银发展有关的特殊政策:白银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型转型城市、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示施城市,白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入军民融合共建发展产业园等,并配套出台了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优势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后发优势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白银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把新要求、新机遇结合好,突出建设重点,创造良好发展条件,为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儆出应有的贡献。第一,把基础设施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先领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倍增。兰白核心区必须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经济交流,活跃贸易往来,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多的发展活力。要着力构建完善的骨干交通网架。第二,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攻方向。围绕构建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带三片区”发展布局。要注重发挥能源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大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大矿产资源开采、冶炼过程中的共生、伴生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引进和研发,发展佯生矿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业。要着力打造制造业中心。兰白地处我国西陇海兰新经济芾和呼包银兰经济带交汇处,位于亚欧大陆桥中段,工业基础雄厚,能源资源保障优越,特别适合打造制造业中心。第三,把做强工业园区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平台。打造面向中西亚及欧洲等国家的国际合作平台。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着眼于集约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多元化贸易主体特别是中西亚、俄罗斯、蒙古和欧洲等国企业落户,努力将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与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遣、设施农业、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等产业聚居区。

2.提升酒(泉)嘉(峪关)支撑能力

酒泉、嘉峪关作为作为甘肃西部地区、特别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这一区域之间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中心城市,提升酒(泉)嘉(峪关)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酒泉占丝绸之路总长的1/10,占甘肃境内总长度的41%。全市总面积19.2 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的42%。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全市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道路、航空、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国家能源战略通道贯穿全境,煤炭电力石油等资源要素区域物流中心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农业、工业、服务上蓬勃发展,特色农业、新能源、电力、石油、冶金、物流等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与新疆等省区及中亚国家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区域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资源、能源、文化旅游等优势,主动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能源、妄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向西开放开发步伐,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积极争当甘肃丝绸之路黄金段建设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城市。

提升酒(泉)嘉(峪关)支撑能力,从酒泉而言,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要坚持做大首位产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三是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物流基地。四是要大力弘扬敦煌文化,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黄金区。五是要深入推进开放开发,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交流先行区。六是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主态保护屏障区。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正处于古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中间,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要冲,也是兰州到乌鲁木齐间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甘肃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向西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重要节点和桥头堡。嘉峪关市,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交通网络发达,便于生产要素流通;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基础条件优越,易于产业布局;旅游资源丰富,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提升酒(泉)嘉(峪关)支撑能力,从嘉峪关而言,一是要全力提升酒钢公司做强做精钢铁主业。二是要全力打造“冶金一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链。三是要全力打造“光伏发电”“电解铝口铝制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链。四是要谋划打造规模化工产业基地。五是要积极争取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物流中心。六是要进一步加文化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力度。七是要努力将嘉峪关建设成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八是要积极推动嘉酒哈区域一体化进程。嘉峪关、酒嶷、哈密三市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产业互补性强,是兰州以西、鸟鲁木齐以东承东接西的重要节点,我们要打破条块分割,积极协商制定务实合作的框架协议,定期召开党政企领导峰会,积极推动紧密型联合、上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嘉、酒、哈三市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构建酒泉一嘉峪关一哈密矿产资源无障碍绿色通道,推进嘉酒风电、光伏新能源基地、哈密亿吨级煤炭基地和嘉峪关千万吨级煤炭分质利用、酒钢集团煤电铝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努力粕筑“丝绸之路经涛带”黄金段的战略高地。

3.提升金 (昌)武 (威)支撑能力

金昌武威地处河百走廊中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河西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的战略通道,更是河西走序矿产资源加工的重要基地,应在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指向上高度契合,充分文挥作为甘肃向西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开放前沿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为金昌乃至甘肃汇聚全球先进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在政策协调、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加强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环境,与省内其他城市一道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开创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新优势,共同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从金昌市的实际来看,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等方面主动融入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思路、创新举措,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重点要抓好“三个结合”打造“五个千万工程”提升“三个竟争力”。“三个结合”,就是、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结合、经济贸易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五个千万工程”,就是要立足金昌实际,特别是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特色资源和发展亮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河西走廊工业示范区,着力打造千万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处理加工工程、千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程、千万吨化工基地建设工程、千万吨煤炭资源集散加工工程、千万千瓦级风光电资源开发工程,提升“三个竞争力”,就是突出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支撑,加快城市建设与统筹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区域经济竟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在竟相发展的区域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争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为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要着力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提升城市区域经济竟争力。金昌是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通过重点要打造实施千万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处理加工工程、千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程、千万吨化工基地建设工程、千万吨媒炭资源集散加工工程、千万千瓦级风光电资源开发工程等“五个千万工程”,着力建设河西走廊工业示范区和重要的资源加工中心。同时,要加快繁荣文明生态宜居现代金昌建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竟争力,加快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升城市文化竟争力。

4.提升平 (凉)庆 (阳)支撑能力

平凉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优质富集,投资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平凉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国省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瞄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路子,不断深化与央企、东部发达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和市州经济技术合作,坚持引强入平,引资入园,在交通、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合作取得了重点突破,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平凉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相对富集、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民族融合度比较好,国际合作交流有了良好开端。“平凉金果”出口东南亚和欧盟,年出口苹果5 万多吨,“平凉红牛牛肉产品销往俄罗斯、中东国家,年创汇近300 多万美元。与丝绸之珞经济带沿线省区及市州合作不断加强。平凉是甘肃省仅次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主要回族聚集区,全市回族人口达到17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与中西亚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联系,具有中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既便于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也为民族企业进入中东阿拉伯国家为主的世界伊斯兰市场奠定了基础,为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升平(凉)庆(阳)支撑能力,从平凉而言,要发挥好“丝绸之路”北线的战略高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等作用。一是强化产业对接,推进合作开发。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开放开发支撑能力。三是加强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体系。四是加强贸易交流合作。

庆阳作为连接东中部和西北及中亚诸国的交通枢纽,在古丝绸之路中法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也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庆阳油、煤、气及绿色农产品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庆阳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作为甘肃东部门户城市,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和必经要地。这里自古就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地理要冲,起于咸阳、途径我市的秦直道,作为古代的“高速公路”,负载着强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在促进中原与西部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承载老区多年梦想的西长凤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西雷高速公路已建成即将通车,西平铁路即将建成;庆阳机场4C 级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实现通航,开辟了直达北京、西安、兰州航线;纵贯我市南北的银西铁路、甜罗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庆阳在陕甘宁交会处“金三角力的区位战略优势更加凸显,成为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庆阳换具有人文积淀优势、商贸交流优势、政策叠加优势等。提升平(凉)庆(阳)支撑能力,从庆阳而言,要充分发挥我市油煤气、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和中亚地区的合作交流,强化产业对接,在更大空间谋划产业发展,建立产业开放合作机制,有效承载产业转移,全力打造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油煤化工、装备制造、设施农业、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和承接地。要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合作。积极融入“陇海—兰新经济带”,大力推进区域性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庆阳在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鼓励果、畜、菜等特色农产品向中西亚市场扩大出口,积极发展内陆型加工贸易,巩固传统市场,全面开拓中西亚、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促进外贸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开放合作。按照打造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要求,以丝绸之路为轴线;以亚欧大陆桥陇东段为腹地,围绕打红色南梁、民俗庆阳、岐黄故里、周祖圣地四大文化品牌,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中西亚和欧洲等地区开展深度合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共同开发悠久厚重的丝路文化、岐黄文化、周祖文化、民俗文化、红色大化资源。

5.提升天水支撑能力

天水地处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点,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自古以来就是陇东南区域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天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交通区位、装备制造、特色农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生态、人力资源等七个方面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天水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国家先进制道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装备制造业循环基地,列入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连片特困区,这些都为天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提升天水支撑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实施双向开放带动战略,开辟国内、固际合作新领域,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国家级园区、景区,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培育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合作交流,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友好关系,力争在交通对接、工业协作、旅游联动、商贸流通、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宝兰客运专线、天平铁路、十天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要以装备制道循环经济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星火机床工业园等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机械制造工业集群,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市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以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核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天水打道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点旅游城市。(www.daowen.com)

6.提升定西支撑能力

定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蔟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境内有一批以漳县国家4A 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为代表的自然景区和以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海内外李氏同胞寻根祭祖的“陇西堂”。

定西交通区位优越,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距省会兰州98 公里,陇海铁路、312、310、212、316 国道主干线,兰一海、连一霍、青一兰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在建的兰渝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基本覆盖全市。定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0 万亩和110 万亩以上,分别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帝第二种第一。常用的130 多个中药材品种定西有97 个、占75%,定西三大主栽品种当归、黄(红)芪、党参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3%、70%和65%,全国的60%、20%和40%,中药材总产量16.9 万吨,占全省的39%。

近年来,定西市坚持“兴农强工、儆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加快建设全省畜草产业大市,城乡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升定西支撑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四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全力打造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六是不断提升交流合作水平。

7.提升张掖支撑能力

张掖“居中四向”,是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文化厚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环境优美,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资源富集,是河西走廊的矿产宝库。农业发达,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在新的时空布局中,张掖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和西北物流通道中心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芾、重现丝路辉煌的历史征程中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提升张掖支撑能力,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基本思路,牢牢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通过“大景区、大互市、大博物馆、大运动场”的建设,把张掖打造成为绿洲生态经济示范区、丝绸之路城市发展示范区。一是要加快建设辐射联动周边区域的旅游大景区。发挥张掖承载东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融合内蒙古“秘境”呵拉善和青海“东方小瑞士”祁连县等周边的旅游资源,构建区域旅游产业联盟,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二是要加快建设商贸流通的大“互市”。努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近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搭建平台,使张掖再现丝绸之路“互市”的繁荣光景。三是要加快建设展示丝路文化的大博物馆。重点建设好“丝绸之路古城邦”遗址址博物馆,与河西走廊的敦煌、酒泉、武威等绿洲城市相呼应,发挥串点成线、以线促面的效应,推动河西走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示范带动区。四是要提升建设赛事承办和户外体验的大运动场。要进一步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吸引一批新的高端品牌赛事,聚集一批新的体肓休闲迳动项目,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休闲运动产品,常年推出融自然与人文、观赏与体验为一体的户外活动,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赛事承办地和户外运动体验区,借助体育赛事和户外体验活动,使户外体育产业成为宜居宜游的重要支撑。

8.提升提升陇南、甘南、临夏的支撑能力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陇南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口益形成的区位优势。陇南是连接西北、西南的重要通道,是南下四川、北上兰州必经的中间地带,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历史上是北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茶马交易市场,西南的物资要通过古丝绸之路进入中西亚国家,首先就要经过陇南,在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中,陇南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与古丝绸之路的深厚历史渊源,是陇南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础。陇南虽然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干道上,但由于地接陕甘川三省,是西北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建设丝绸之路经带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陇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资源。陇南生物资源多样,矿产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这些优势,是陇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产生重要的支撑。提升提升陇南的支撑能力,必须充分发挥陇南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加快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为手段,努力把陇南打造成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扩大对外交流、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平台,把陇南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重要节点和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门户城市。

甘南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议国家、省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协调加快这一区域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技术合作和政府间合作,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计划面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良性互动。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北半坡,是甘肃省主要的药材区之一。境内蕴藏的纯天然野生中藏药材850 余种,中藏药材蕴藏量为5243 万公斤。大多生长在海拔3000 米以上。经过多年驯化,现已有部分中藏药材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阶段,截至2003 年底,甘南已种植的中藏药材600 多种,种植面积为6.95 万亩,产量达到13621.1 吨,占全国主要中藏药材数62.5%。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 万亩,占甘南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 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 万个羊单位。甘南州地方民族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山野珍品等为主的体系。甘南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00°46′~104°44′,北纬 33°06′~36°10′之间。辖合作市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7 个县,面积40201 平方千米,人口73 万。州委、州政府驻合作市。有藏、汉、回、土、蒙等24 个民族。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州府合作市位于甘肃西南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全州有31 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59.2%;信仰伊斯兰教的占57%。州内五大宗教俱全,信教群众180 万人,其中伊斯兰教114 万人。中国伊斯兰教的四大教派、四大门宦及其22 个分支大多源自临夏,被誉为“中国的小麦加”,具有特殊的宗教影响。多彩多彩的民族民俗宗教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为主的民族民俗文化,以中国“小麦加”伊斯兰经典为代表的宗教历史文化,以黄河明珠刘家峡、松鸣岩、大子山为主的绿色生态文化,以马家窑彩陶为主的史前文化,以和政古生物化石、恐龙足印为代表的物种演进文化,是临夏的五张文化名片。临夏州生态地位、战略地位、宗教地位重要。临夏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临夏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临夏是全国全省伊斯兰教工作的重点地区。

临夏古称河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古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商贾云集之地,是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组带,汉时的“羌中道”、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路”均经过临夏,丝绸之路的繁荣创造了临夏的辉煌历史,确立了丝绸之路上“西部旱码头”的地位。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板块和节点,对于实现临夏的科学、跨越、绿色、和谐发展,同步推进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升提升临夏的支撑能力,必须充分发挥临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上的重要作用,扬优借势,挖掘经贸、伊斯兰产品、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潜能,用好用活政策、资源和平台,以建设伊斯兰经济圈合作试验区、打造伊斯兰食品、生活与宗教用品加工生产中心、打造伊斯兰贸易中心、打造伊斯兰历史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伊斯兰经济贸易大通道。要加强与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在技术服务、招商引资、人才培养与输出等领域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要着力把临夏打造成伊斯兰食品、生活与宗教用品生产加工,中心、伊斯兰贸易中心、伊斯兰历史文化交流中心。要加快经济贸易大通道建设,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密切与中亚、西亚、中东的联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幅提升物流规模和运行效率,形成面向中亚、西亚、中东的商品大通道、人才大通道、信息大通道,积极发展贸易中介服务,打通贸易大通道。

[1]原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01。

[2]杨志武:《谈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中国甘肃网,2014 年5 月4 日。

[3]连辑解读《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甘肃日报,2014 年4 月24日。

[4]cnews.chinadaily.2014-05-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