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户治理内容:男性主导的事务与责任

家户治理内容:男性主导的事务与责任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户治理以男性为中心。表6-5男女不同的家户治理内容(一)男性主导的事务男性主导的事务包括很多。除此之外还包括牲口管理、干农活、家庭公共事务、织布、添置衣服、喝酒与陪酒、零花钱、财务和钥匙保管、赶集、扫院子和开闭门、借、来客长住和治疗。三是杀鸡、鸭、鹅。拔好后,当家的或者成年儿子给鸡开膛,并清理内脏。三是扛长工,当短工、童工和雇工。也是与妻子、儿子商量,其他家庭成员知情。多数情况下,家人都很高兴。

家户治理内容:男性主导的事务与责任

家户治理以男性为中心。“有父从父,无父从兄。”有父亲时,服从父亲;没有父亲时,服从大哥。男女分工不同,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见表6-5)。老人说:“男人管理家外面的一切事务,女人管理家内的一切事务。当家人通常让男性担当,指挥所有的儿子,而家务事由当家人妻子说了算,指挥所有的儿媳。婆婆去世后,可由当家人直接领导儿媳。”家庭事务商量不正式,在田间地头或者吃饭休息时就商量了。

表6-5 男女不同的家户治理内容

(一) 男性主导的事务

男性主导的事务包括很多。比如投资,投资是男性主导的重大事件,投资顺序是“一辈田,二辈房,三辈排场”。一买地,二买牲口,三买旱车,四买水车,五买房子。除此之外还包括牲口管理、干农活、家庭公共事务、织布、添置衣服、喝酒与陪酒、零花钱、财务和钥匙保管、赶集、扫院子和开闭门、借、来客长住和治疗。

1. 家禽牲畜宰杀

一是杀猪。猪养大以后,当家的要找男性邻居帮忙,把猪用车拉到街上请杀猪师傅杀。如果有2头猪,在过年时要先杀一只大的,留一只小的。如果有200斤,自家留下50斤,卖150斤。如果有2头大猪,杀一头,卖一头。“留下的猪肉,既要在春季做饺子馅,初一自己家吃,等客人来吃,还要预防自家有红白事时吃。”老人说。

二是杀狗。老人说:“人对自己家的狗总是有感情的,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杀。如果狗病死或者老死,通常会卖给别人或者掩埋。”

三是杀鸡、鸭、鹅。一般是当家人或者成年儿子主刀。以杀鸡为例:先把鸡翅膀反别到鸡背后,然后把鸡脖子也按到鸡背上,用刀在鸡咽喉拉,支一个盆放血。盆里放少量盐,帮助鸡血快速凝结。放血后把鸡扔到地上等它死透。然后是婆婆、儿媳或者闺女煮沸水,把鸡放进去泡一会儿后开始拔毛。拔好后,当家的或者成年儿子给鸡开膛,并清理内脏。最后把肉放到案板上。

2. 干农活 

干农活也是家长负责制,男性为“地头地脑”,当家的去世后,由长子说了算。没有儿子的,由当家的妻子说了算。干农活时,都由干活的人自己做主,如果有不懂的事可以请教父亲或者祖父,因为他们可以独立完成小麦耕作的任何一个环节。老人说:“当家的通常干在前面,挑最苦最累的活做,给儿子们起表率作用。有儿子干得太多会被当家的劝阻,害怕儿子伤了身体。”如果不干活或者没干完都有处罚。

其一是不干活处罚。如果儿子不干活需要说明理由,比如有生病等特殊原因,可以休息不干。但如果故意不做,母亲会骂但很少,主要父亲会责骂或者责打。打的时候会使用家里的棍棒等农具,轻则打伤,重则打残,直至儿子求饶说“我不敢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打一次都会长记性,以后就会好好干。如果打也没用,就会断绝父子关系,家长会说“你以后别回来了”来威胁,这时儿子下次就不敢了。

其二是没干完处罚。如果是只干了一部分没有完成任务,需要跟家长说明情况,理由可以是自己是新手干得慢、技术差、地不好锄等,家长会说“先吃饭吧”,吃完饭要接着干直到干完。但如果儿子故意不干或者撒谎自己有特殊原因,会招来父亲的一顿打。通常九成以上的农户家庭儿子们都老实干活,不听话不好好干活的是极少数。

3. 家庭公共事务

虽然家长拥有决定权,但是家中大小事务想要决策,都要跟家人商量来取得家人的支持。村中老人说:“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但最终还是要听家长。如果大部分家庭成员不同意家长,家长会重新考虑,但很少有这种情况。”如果家里有读书、经商、耍手艺、当兵、扛长工、短工、童工、抓丁、当夫等,分家时不受影响,该分多少就是多少,诸子平分。下面讨论各类家庭公共事务中的家长的作用。

一是租地。租地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家里有劳动力但没地也买不起地,需要租地;第二种是家里有人也有地,但地少人多劳动力过剩,还想要扩大生产但又买不起地时也要租地。租地必须以农户当家人的名义。这时当家人要先跟妻子商量,再跟成年儿子们商量,最后当家人做决定并通知未出嫁的闺女和儿媳。妻子跟当家人有最亲密的关系,所以要跟她商量;儿子们是家庭重要的劳动力和支柱,所以必须跟儿子们商量。租地的收入关系到全家生活,属于共同财产,所以需要全家人的知情。“如果当家人独自决定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家里一定会有怨言,儿子们可能会因此不好好干活。”村中老人说。

二是出租地。当家里地多人少、供过于求时就要出租地,依然是以农户当家人的名义。同样是当家人先与妻子商量,然后再和儿子们商量,最后做决定并让闺女和儿媳知道。老人说:“如果当家人独自决定,没有跟儿子或者妻子商量,或者没有告知其他家人,则会导致家庭不和睦,生气、拌嘴、打架。”

三是扛长工,当短工、童工和雇工。有一种情况会促成出去打工的决定,那就是家里地少人多,空有多余劳动力而没有活儿干,这时候通常以当家人的名义选择去扛长工、当短工或童工。也是与妻子、儿子商量,其他家庭成员知情。如果没有跟儿子们商量,儿子们不会去,去了也不好好干。出去打工也要看情况,比如要派有务农经验、技术全面、身体健康的去做长工;技术不全、身体健康的去做短工;年龄小,但是能干活的去做童工。老人说:“如果家里人少地多,但是又不想出租地时就会雇工。”流程跟上面的一样,商量、决定和知情。

四是卖地和典地。如果家里有多余的土地,而又急需要钱,就会卖地或者典地,当然要以农户当家人的名义。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所以必须跟儿子们商量,而卖地属于大事,与全家的生活挂钩,所以儿媳、未出嫁闺女都有知情权。老人说:“如果当家人独自决定,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家里都会理解;如果是为了换钱嫖赌、吸大烟,家里一定会生气、吵架或者打架。”

五是买地。买地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家里有钱。依然以农户当家人的名义。买地后需要儿子们共同耕种,所以必须跟儿子们商量,而买地意味着全家生活的改善,所以儿媳、未出嫁闺女都有知情权。如果当家人独自决定,没有跟儿子或者妻子商量,也没有告知其他家人,“家人是不会不高兴的,毕竟这是一件好事”。因是一件好事,不会受到指责。多数情况下,家人都很高兴。

六是当兵。村中老人说:“家里儿子多,有的儿子如果不愿意干活,当兵是首选,去的时候就以儿子个人的名义。”当兵是比较靠谱的职业,因为起码有饭吃,有衣穿。最关键是要征求去当兵儿子的意见,如果儿子不愿意,不会强迫;但是不想干活的儿子都愿意去。

七是抓丁。国统时期,如果需要农户出人随军打仗,多会抓丁,每家抓一个,保长挑人。一般是让成年男性去,而且都会找家里男丁多的人家。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兄弟,就让没有家室的去,如果都有家室,就让没有孩子的去。如果情况都一样,也没有人自告奋勇,实在不行就只能抓阄。“如果家里只有一个男丁,可以花钱雇别人去。如果家里没钱,就只能这个男丁去。”老人说。

八是做当夫。国统时期,如果交不上农业税,家里又有壮劳力,就会被抓去做当夫;日军侵占时期,如果需要劳工,也会被抓去做当夫。“因为当夫只是去干活,还可以回家,所以家里的壮劳力都会主动参加,一般是长子带头去做。”老人说。如果没人愿意去,当家人就要开会做工作。全家都可以听,但是主要和儿子们商量。出人的方法是谁有空谁去做,如果都没有空就只能抓阄去。

九是读书。家里有了剩余劳动力或者家里渴望孩子识字、有出息,就会让孩子去读书。有钱的人家会根据资质选择儿子去学习,但普通的中农或者贫农都让孩子去劳动。如果去读书,家里的钱通常只够供一人,家长会选择资质聪慧、懂事好学的儿子或者孙子去读书,而不让女性去读书,除非是大户。读三年就不再继续供应,因为家里供不起,并且家长认为能识字就可以了。如果资质都差不多,就选年纪小一点的适龄儿童去学习,“因为年长的兄长已经干活很久成了庄稼把式,对种地更为熟悉。”老人说。

十是经商。选择经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里没有地,出去打工又没力气;另一种是家里有地,但是有的儿子不想种地只想经商。这时候家长可以筹集或者借一笔钱供儿子去做生意。一般是小买卖,能挣到钱就算是自己的本事。有钱的人家会根据资质选择儿子去经商,但普通的中农或者贫农都让孩子去劳动。可以当家人自己经商开店,如果当家人干不动,可以让儿子去干。村中老人说:“如果家里以种地为主,而且家里的钱只够资助一个人,会让平时聪明而又不爱干活的儿子去做。”

十一耍手艺。村中老人说:“耍手艺的要么是世家,要么是跟师傅学习。”如果儿子从小动手能力强但是不想干地里的活可以让去学手艺。实际情况是如果家里是耍手艺的,那这家的所有儿孙都会是耍手艺的,不容商量;如果家里没有这个基因,动手能力强又能吃苦的孩子可以去跟师傅学习。

十二其他事务。盖房、打井、红事、白事等自家的事务通常没有多正式,简单地说就是家人在一起商量,家长拿主意。闺女能拿主意的情况只有出嫁买衣服的时候。

4. 织布

当地有俗语说“正定府不怕遭贱年,就怕纺织不赚钱”,以此来说明织布在当地的重要性。对地多的农户来说,平时种地就够;对于地少的农户来说,除了种地还要织布。地多的冬天出来干活,家里没地的只能全职做手工。一般在自己家里,但也有挖地窨子的。“织布不分男女,但因为男性力气大反而是主力。”老人说。

5. 添置衣服

老人说:“添置衣服都要从当家人那里支钱,通常是当家人交到婆婆手上,再由婆婆发给各个儿子。”添置要按人头或者需要。比如按人头。有什么东西需要买,家长都会提前把钱分给几个儿子,平时的吃穿用度不用申请也人人有份。过年时,家里的所有成员都会买或者做一身新衣服。买了布,给男的染成黑色、白色或者灰色,给女的染成红色或绿色。再比如按需要。平时如果谁的衣服穿坏了,可以单独申请再买或做一件,其他人不会有意见,因为人人都有这个待遇。

6. 喝酒和陪酒

一是当家人多一人喝酒。通常家里穷,平时吃饭只有当家人一人喝酒;如果其他人如儿子、闺女或者当家人妻子喝会受到当家人的责骂、责打,儿媳妇喝会受到婆婆的责骂,严重时婆婆会让儿子打儿媳一顿甚至休妻。来亲戚时,除了自己陪酒外,可以让儿子陪酒——“来戚是儿子们喝酒的最好时机”。少数情况下当家人妻子也可以陪酒,但当家人必须在场;闺女和儿媳不陪酒。座次依然很重要。如果当家人不喝酒,平时就不喝酒。

二是来客坐席安排。来客时,不在炕上吃饭,要在八人方桌上吃。来男客时,正北为尊,正东为次,正西为三,正南为最次;南北相对,北为尊,东西相对,东为尊;或者冲门为主位,左为尊。如果客人辈分比当家的大,客人坐主位,由当家人作陪坐客人右边,其他成年儿子按年龄按次序坐。如果男客比当家人辈分小,当家人坐主位,客人稍逊,其他成年儿子陪酒,座位最次,按年龄排;若当家人年龄大了不愿意参与,通常由成年儿子陪酒,男客按辈分坐主位,儿子们按大小排,但都在客人之后。女人不上桌,在自己屋或者在灶台吃。来女客时,家里的闺女、儿媳和孙媳作陪。依然按照辈分排列,主次参照男客待遇,女客不喝酒。通常女一桌,男一桌,男性不会到灶台吃饭。如果男女客人都有,会安排男女各一桌,家里成年男性陪男客,女性陪女客,小孩跟着母亲一起坐。座次参照男客。男客通常喝酒,女客不喝酒。

三是陪酒的禁忌。陪酒忌吃饭太快或太慢。太快的话,客人还没有吃完,自己先吃完显得不尊重;太慢的话,客人都吃完了,自己没吃饱也不能再吃了。不能喝醉,否则会被媳妇和老人埋怨。喝酒分白酒黄酒。用酒盅喝酒,三盅为一两。长辈喝完后,晚辈要给长辈满上。碰杯时,杯子高低无所谓,但是必须喝完。“如我到你家喝酒,我不用自己带酒,喝你家的就可以。”老人说。

四是劝酒。如果朋友在一起喝,多会劝酒,即找各种理由让对方喝酒。如果玩得高兴,还要由本家出代表陪客人划拳行酒令,通常是成年儿子。如果A作为客人是本村的,喝醉后,通常由本家当家人B安排成年儿子C(清醒)到A家告知A的妻子D。C会说:“他喝多了,今晚留在我家睡,不用太担心。”D会说:“还是不麻烦了,把他弄回了吧。”D就会叫自家A的兄弟或者当家人赶着车把A接回家。如果家里没有其他男人,则由妻子D亲自去接。如果A是外村的,通常就在B家客房休息,等第二天清醒后再回家。如果有人呕吐,通常由本家的男性用土把呕吐物掩盖后用簸箕铲走。

7. 零花钱

家里的钱通常由当家的保管,零花钱通常由当家的给妻子,再由妻子给儿子,儿子再给儿媳。老人说:“儿媳跟丈夫要,丈夫跟老娘要,老娘跟当家的要。儿子可以跟爹要,也可跟娘要,向爹要的时候多。自己妻子要时,当家的会偏心多给一些,但妻子考虑持家的艰难,会舍不得花。”每年会给4次,每次不超过10个铜板,平均每3个月给一次,共计不超过4元钱。庙会、走亲戚和赶集给零钱。庙会时,给5个左右铜板买午饭吃;走亲戚时,由当家的和妻子商量,为了不折面子,给钱买一些点心;如果当家人没空,会让儿子赶集,给5个左右铜板。

8. 财物和钥匙保管

一是财物上锁。财物包括钱、粮、各种契约凭证以及金银首饰,来源是每年种的小麦、高粱、谷子、玉米山药等农作物的出售利润,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利润以及纺织的棉线和布匹的利润。钱和契约凭证放在钱柜里,有锁;金银首饰放在小柜子里,也有锁;粮食包括小麦、谷子、玉米、青豆、绿豆等放在粮仓,有锁;山药放在地窖,没有锁。凡是门都有锁,二门可能只有门闩。

二是当家人掌管绝大部分钥匙。包括自己屋子的钥匙、粮仓的钥匙、钱柜的钥匙、各儿子家的钥匙和大门、二门的钥匙,最主要的是钱柜钥匙。当家人去世后,交给妻子掌管。婆婆拿自己金银首饰的箱子的钥匙和所有门的钥匙,包括自己屋子的钥匙、粮仓的钥匙、各儿子家的钥匙和大门、二门的钥匙。儿子和儿媳通常有自己屋子的钥匙,大门、二门钥匙和父母屋的钥匙。儿媳通常还有自己金银首饰等嫁妆的钥匙。但是婆婆、儿子和儿媳都没有钱柜的钥匙。

三是当家人出门留钥匙。家庭开销分为日常生活开支、生产投入开支、养老开支、宴请宾客开支、人情往来开支、教育投入开支、看病开支和节日开支。“清末使用大洋,国统时期使用法币,日本人来的时候用军用票。”老人说。当家人出门3天以内,会留3天的零钱3—5元,不留钥匙;出门3天以上会给家里留钥匙,由当家人妻子保管。吃穿用度由其妻子取钱,等当家人回来对账。如果对不上妻子会挨打,甚至被休。如果当家人出门没留钥匙,遇到有人借钱、借粮,需要等当家人回来再商议是否要借;如果有家里人急需要钱,零钱不够的话需要跟亲戚朋友借钱,等当家人回来还账。家里有多少钱、多少粮,当家的都会跟几个儿子公开,儿子们知道家境干活才有干劲。如果当家的欺骗儿子,就会失去信任。

四是财物的规定。关于家里的财物有两个规矩。第一个是不得偷拿钱柜钥匙。如果是妻子偷拿,会受到当家人的责骂、责打甚至休妻;如果是儿子偷拿则会受到当家人的责骂、责打甚至赶出家门、断绝父子关系;如果说儿媳偷拿会由婆婆责骂或婆婆责令儿子打儿媳一顿,甚至休妻。第二个是家庭成员不允许有自己独立的收入。除了媳妇娘家人给的钱以外,分家前都要统一交给家长管理。老人说:“平时的零钱多是逛庙会不吃饭攒下的,但是钱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五是家庭也有赠送财产的习惯。如果家里好几个儿媳一直都生女孩,突然有一个儿媳生了男孩,婆婆会因为高兴拿出首饰奖励这个儿媳。儿子新娶了媳妇,婆婆为了表示欢迎,也会赠送儿媳值钱的物件儿。自己闺女嫁人,娘通常会把首饰给闺女一部分作为嫁妆。

9. 赶集

“跟现在不一样,以前赶集多是男性去,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村中老人说。因为当家人掌管经济大权,买东西都是他去。去时会带儿子一起,好让儿子学习如何讨价还价,哪里卖的物美价廉等常识。如果当家人没空,多派儿子去买东西。如果儿子自己要买东西需要跟当家人说,当家人再给钱。当家人妻子会去庙会烧香,需要跟当家人说,一般当家人都会同意。儿媳要买东西,需要跟其丈夫说,其丈夫再跟老娘说,老娘跟当家人说,然后当家人支钱。去时必须在丈夫或者婆婆的陪伴下,回来后需要跟婆婆对账。老人说:“如果对不上,婆婆会责骂,严重时婆婆会让儿子打她一顿甚至休妻。”

10. 开门和关门

一是“起得早的开门”。老人说了一句话叫“黎明即起,洒扫清除,内外整洁”。开门人没有特指,谁早起谁开门,通常都是当家的早起,开门、扫院子,扫完后洒水。“这个活儿可以让14岁以上的儿子去干,但是不让闺女去。如果半夜有人叫门,当家人要去开门,并隔着门问是对方谁、有什么事情,熟悉的人才会开门,如果对不上人不开门。白天不存在开门,因为门一直开着。”老人说。

二是“最后回家的关门”。有句话是“既昏便息,关闭门户,必亲手检点”。黄昏时,一般是谁最后回来谁闩门,如果没关,当家的会在家人都回来以后派儿子去闩门。闩好以后,当家的会亲自在院子里绕一圈检查是否闩好。晚回来的孩子会被关在门外,叫门才会开,而且会受到当家人的一顿训斥。老人说:“平时一般不锁门,睡觉只闩门,即使是去逛庙会家里也会留人而不锁门,除非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11. 借

一是以当家人的名义借。当家人以自己的名义借钱、借粮食、借物件。如果当家人没空或者身体不舒服,可以让儿子或者孙子代表,儿子、孙子多的,只要能把借东西这个事情说清楚都可以去借,但必须以当家人的名义;女性不可以代表。如果儿子或者孙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和信任,也可以自己的名义借。但多数情况下,以儿子自己的名义都不会成功,因为如果私自借了别人的钱到时候还不上,不管是以当家人的名义还是以自己的名义,出借方都有权要求借钱方的父亲偿还,正所谓父债子还、子债父还。“如果当家人去世了,可以让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结伴去借,这时候依然要看死去的当家人生前与出借方的情分,所以还是要以当家人的名义。”村中老人说。

二是当家人本人出借。有这个资格的必须是当家人本人,只有他有权出借物件、钱或者粮食。当外人敲门问“家里有没有人”时,如果当家人不在只有妻子在,妻子会回答“没有人”。意味着女性在家里没有处置家庭财产的权力,不可以随意出借东西。如果当家人去世,就由成年长子决定是否出借。如果没有儿子,就由当家人妻子决定。妻子也去世,就由当家人闺女决定。

12. 来客长住(www.daowen.com)

来客需要长住的,无论男女,通常由当家人或者儿子决定,婆婆和儿媳不能决定。如果家长决定让客人住下,母亲和儿媳反对也没有用。但是家长多数情况下都会跟家人商量,如果屋子少了会不方便;如果客人住的时间太长,媳妇或者母亲就会反感。

13. 治疗

对于生病这件事,当家人对全家都一视同仁,任何人病了都会竭尽全力去治疗,不惜砸锅卖铁。老人说:“如果给家里的某个人治疗花了很多钱,其他人不能有意见,因为谁都会有生病的时候,当家人都会同样对待。”治疗花钱不会影响分家,没钱时通常会借钱,但不会卖田、卖房。“所以分家时照常,该得多少就分多少。”

(二) 女性主导的事务

女性主导的事务也有很多,包括做饭和吃饭、纺棉、做衣服和鞋、饲养家禽和小型家畜、睡觉和起床、清洁打扫、回娘家和看闺女、看孩子和送饭等等。

1. 做饭与吃饭

女性为“锅头炕脑”。厨房里面的事儿都是女性说了算,有了儿媳就是婆婆说了算。当婆婆去世后,厨房的事儿才是当家的说了算。

一是做饭有顺序。没儿媳妇的,由家长妻子做。有儿媳妇的由各个媳妇一起做。只有一个儿媳,就由婆婆指挥,婆婆打下手,媳妇主厨。若有两个以上媳妇,就让年长的媳妇指挥和帮厨。比如大媳妇和二媳妇,通常是大媳妇派任务,规定谁做饭、谁烧火,婆婆不再参与。如果有不会做饭的媳妇,婆婆或者大媳妇会带。如果儿媳妇好吃懒做,短时间可以容忍,长时间会受到婆婆的责骂,严重的时候婆婆会让儿子打她一顿或者直接休妻。

二是婆婆决定吃什么。“婆婆直接命令媳妇,不用经过当家人和儿子。婆婆决定吃什么,会以‘给当家的弄点×××(吃的)’‘给孩子们弄点×××(吃的)’为理由。婆婆去世后,吃什么是大儿媳说了算。”老人说。如果儿子或者闺女自己开小灶,会受到当家人的责骂甚至责打;如果是儿媳妇自己开小灶,婆婆会让儿子打她一顿或者休妻。

三是用料节俭。通常会非常节省,如炒菜用油,用绳吊一个铜钱,在油瓶中沾一下,再把铜钱放入菜中,“尝出味道就可以了”。每人每年用油不超过3斤。做菜舍不得放其他的佐料,仅有的佐料都要到集市上购买。

四是买菜要对账。平时吃自家种的蔬菜,如果到集市买通常是当家人自己去,或者让当家人媳妇去,如果他俩都没空就让儿媳妇去,但回来需要对账。如果对不上会受到婆婆的责骂,严重时婆婆会让儿子打她一顿或者休妻。

五是吃饭次序。做饭时,妻子或者儿媳做饭,只能尝尝饭菜是否可口,但不能自己先吃,必须端上饭桌等大家一起吃。如果自己先吃饱会受到婆婆的责骂,严重时婆婆会让儿子打她一顿或者休妻。等家长落座动筷子了,其他人才可以动。除非听到家长说‘你们先吃’,其他人才可以先吃。

六是吃饭的地方有差异。人多时是万年屋桌子,人少在炕上,通常是冬天在炕上支一张小桌子吃饭,夏天在万年屋支一张桌子吃饭。如果坐八人方桌 ,家长要坐面向门的位置,家长左侧为尊,平时是婆婆坐,其他位置儿子、孙子、儿媳、孙媳随意坐。如果在炕上,就随意坐,不讲座次,但儿媳、孙媳在炕沿或者灶台,并随时准备盛饭。如果家里人口较多,几十口人都挤在一起不方便,这时当家人会回自己屋吃,留小辈在万年屋吃,或者在厨房领饭,各回各屋吃。

七是吃饭姿势有讲究。在炕上吃饭时,要盘腿而坐,如果有老人或者有病人腿脚不方便,可以放一个小板凳坐在上面。其他人可以蹲着吃,可以跪着吃,但是不可以趴着或者躺着吃。如果违反会被当家人训斥。

八是吃饭禁忌。不能吧唧嘴,不能用筷子、勺子等敲击碗、盆等发出声音,不能把筷子插入饭或菜中,违反了这些都会挨当家人一顿骂。必须吃自己一边的菜,不可以乱挑,如果乱挑会被当家人用筷子打走,即使夹到菜也会被撸下来,还要挨骂。可以剩饭,但是下一顿必须自己吃,或者喂家禽。平时吃饭快慢无所谓。

九是开小灶。病人、坐月子或者不到7岁的孩子可以得到特殊照顾。病人生病期间可以先吃饭,不必等家长,一直吃平时不常吃的挂面和鸡蛋,直到病好。儿媳妇坐月子可以先吃饭,不必等家长,吃挂面、鸡蛋、红糖等,通常吃30天左右。不满7岁的孩子可以先吃,不必等家长,除了鸡蛋、挂面、红糖,还可以吃烧饼、麻糖、点心等。初生的婴儿如果没有奶可以吃白面糊糊,几个月后可以由其母亲或者祖母将鸡蛋、挂面、红糖、烧饼、麻糖、点心等嚼烂后喂给婴儿。特殊照顾的食物,也是由婆婆决定,通常是婆婆命令儿媳做,少数情况是儿媳请示婆婆。

2. 纺棉

如果在自家,没有儿媳时,当家人妻子纺棉。如果有了闺女,长到14岁左右就让闺女一起纺棉。如果有了儿媳也让儿媳参与纺棉。如果儿媳多了,婆婆不再纺棉,指挥儿媳们一起纺棉。纺棉机器不够的轮流纺棉。冬天也可能去纺棉窨子,由街坊邻居10个左右的妇女(比如小媳妇或者六七十岁的老太太)相约一起纺棉。“他们自带棉花和纺车,煤油灯油钱平摊,从申时四刻(下午4点)吃过饭后就开始纺织,一直到亥时四刻(晚上10点)左右,织好后到集市上卖。”老人说。

3. 做衣服和鞋

(1) 做针线的主体是女性

包括婆婆、儿媳或者闺女。闺女通常在11岁到12岁就要开始学习针线活,包括纺棉、织布、做衣服、做鞋。老人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被娘用针扎。”嫁人前,跟娘一起负责全家的针线活;嫁人后,负责婆婆家全家的针线活。老人说:“如果儿媳不好好做会被婆婆骂,有时婆婆会怂恿儿子打媳妇甚至休妻。”儿子在结婚前,通常由娘和姐妹做针线;儿子结婚后但没有分家前,由儿媳负责自家和婆婆、当家人的针线,婆婆给衣料,如果媳妇多,除了负责自家的针线,老人的针线轮流负责;儿子分家后,儿媳只负责自家的针线,婆婆不再给衣料。

(2) 全家的衣服和鞋都要做

每人夏天需要一件单衣,春秋需要一件夹衣,冬天需要一件棉衣。做鞋也有讲究。

一是男人的衣服,冬夏不一样。夏天穿紫花布裤子、白褂子。紫花裤上边加白裤腰,打折,扎白布腰带,褂子为立领对襟,缀纨扣,下边两个兜。少数老人还扎黑绑腿带子。紫花布是用紫花棉织成的原色布。冬季穿黑色或蓝色的棉裤棉袄。老年人还外穿一件大襟棉袍。经常推车挑担外出的人爱穿衩裤,这种裤子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腰、裤裆,多数人扎绑腿带,穿白布做的夹袜子,自做的双鼻梁棉鞋。习惯用白布头巾包头,后来改用毛巾,老人戴毡帽或帽壳儿。

二是女人的衣服。中老年人春夏穿白色、蓝色的大襟褂子和打折裤子,扎绑腿带子,穿自做的鞋袜。青少年穿自织的花条布、方格布和蓝底白花的印花布衣服和自做的绣花鞋。冬季穿红棉袄、绿棉裤。

三是孩子们的衣服。通常是老大穿了老二穿,一直穿得补丁摞补丁,不能穿了,拆了制成袼禙做鞋底。大人穿衣更是十分珍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得没了颜色,自己染一染还穿。置一件衣服不容易,总要穿很多年。

四是做鞋。先粘鞋底,大概20层左右,晾干变硬后,再纳鞋底,平时的鞋用麻绳,冬天的鞋用棉线;最后上帮子,冬天要续棉。“两天做一双,初学时,做三到五个就熟练了。”老人说。

4. 睡觉和起床

(1) 睡觉

老人说:“日落而息,通常是天色暗了以后,晚上9点左右就开始睡觉。”没成家的孩子,是母亲哄孩子入睡,然后父母再睡;成家后,儿子、儿媳每晚需要到父母家里问安,安顿老人睡下,再回自己屋睡。

一是睡觉位置和组合。炕上的被褥多为两人一铺,俗称“打通脚”。根本没有炕被、炕单之类,叠了被褥就是苇席。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被窝,夫妻睡一起,有孩子后孩子在婴儿期和幼儿期跟母亲睡,7岁后婆婆会多做一个被子,小孩在父母中间睡。儿子、女儿长大后,如果没成家就单独睡,有单独的被子,成家后儿子跟媳妇一起睡。妻子睡靠窗户的位置,当家人睡靠外面的位置,这样的安排方便当家人如果有事起来处理;睡觉时脚冲门,这样有事情头部可以先看到门的情况。如果孩子多了睡不下,就会头、脚相对而睡。

二是睡觉禁忌。不能趴着睡,不能蒙头睡。这样做对身体发育不利,如果违反,会被当家人或者母亲责骂。睡觉不能摆“大”字占太多空间,因为孩子多,炕的空间有限,不听话会被家长主要是母亲纠正或者责骂。睡觉不能打呼噜,丈夫打呼噜时,会被妻子捅醒或者捏鼻子,太严重了会去医治,如果治不好,妻子只能忍受。

三是睡觉照顾。“儿女在5岁前由父母给脱衣服。”老人说。儿子、女儿未成年时,由母亲铺被子,睡前父亲把孩子们的被角掖好;夏天踢被子,母亲会把被子盖好。女儿长大没出嫁前,要给父母和没有娶妻的兄弟铺床,晚上要给父母问安、放尿盆。有儿媳后,儿子自己家由儿媳铺被子、放尿盆,晚上要去给父母铺被子、放尿盆,儿媳较多要轮流去铺床、放尿盆。

(2) 起床

一是起床时间。所谓“日出而作”,“天刚亮就要起床”。一般是卯时四刻(早上6点),如果是农忙尤其要起早,凌晨寅时(3点)、寅时四刻(4点)起也算正常,农闲时可以辰时(7点)、辰时四刻(8点)起。

二是起床事宜和照顾。“平时夫妻之间是先起床的叫还在睡的起床,孩子们由母亲叫起床。”老人说。谁先起谁先洗脸、漱口。孩子在5岁以前要由母亲给穿衣服、洗脸和梳头。起床后,妻子叠被子、倒尿盆、扫地和擦桌子,然后洗脸漱口;如果有老人,先倒自家尿盆、叠被子、扫地和擦桌子,然后给老人叠被子、倒尿盆、扫地和擦桌子,最后洗脸漱口。男性,通常是当家的,起来后开门、扫院子、洗脸漱口。老人起来有时自己叠被子,洗脸漱口、喝水、遛弯或者休息。

三是起床禁忌——不能睡懒觉。老人说:“在大家都起床后,只能多睡一个小时。”如果生病了可以更晚起。新婚的儿子起得晚,但到辰时(7点)还不起的话,母亲会叫他起床吃饭。农忙时尤其不能睡懒觉,否则会受到当家人的责骂甚至责打。

5. 清洁打扫

房屋打扫需要女性料理,包括收拾房屋、洗衣服、洗碗洗锅。

一是收拾房屋。当家人的房子,如果没有儿媳妇,要由当家人妻子打扫。有了闺女,通常由闺女打扫;如果有了儿媳妇,几个儿媳妇轮流打扫:晚上先去放尿盆(尿盆是瓷盆,比脸盆稍小,光棍多用夜壶),然后是铺被子,最后对当家人和婆婆说“爹娘早点睡”;早上到当家人房里要先倒尿盆(就是倒进猪圈,尿盆放到猪棚上),然后叠被子、扫地、擦桌子。如果儿媳妇有的体弱多病,可以让其他儿媳代劳。如果所有儿媳都不打扫,会受到婆婆的责骂,严重时婆婆会让儿子打她一顿或者休妻。实在没法,婆婆会亲自打扫。各个儿子 屋子,通常是儿媳自己打扫。“闺女的房屋由闺女自己打扫,如果有钱还可以雇眉厢(7) ,由眉厢打扫。”老人说。

二是洗、晾、收衣服。没有儿媳时,通常是当家人妻子洗全家的衣服。有女儿后,等女儿12—13岁就开始洗衣服,包括父母和未成家兄弟的都要洗。如果有了儿媳,儿子自家的衣服由儿媳洗,当家人和他妻子的衣服多是还没出嫁的闺女洗,闺女没空或者生病就让儿媳轮流洗。儿媳不给妯娌家洗衣服,除非家里生了小孩,如大哥家生了小孩,弟媳多会给小孩洗尿布。洗完衣服,晾在院子里或房顶上的绳上,不需要别人帮忙,如果洗坏了就补一补,婆婆通常不会说什么。“衣服干了,通常是谁洗谁收;如果还没干碰上下雨天,通常是谁先发现谁收,男女都可以。”村中老人说。

三是洗碗刷锅。没有儿媳妇时,由当家人妻子洗碗刷锅,闺女长大些到12岁由闺女洗碗,等有了儿媳就会让儿媳洗碗。每餐必洗,不能等到下一餐再一起洗。儿媳多了就按天轮流洗碗。如果偷懒不洗,轻的会受到婆婆的责骂,严重时婆婆会让儿子打她一顿甚至休妻。洗干净以后,要按次序摆放,把小碗摞在大碗上,从下到上依次减小。每一摞必须要立得稳,如果发生摇晃要再摆一摞。“如果不会摆,儿媳又会受到婆婆的责骂。”老人说。

四是自身清洗。清洗包括洗手、洗脚、洗头、刷牙、洗澡、理发、剪指甲等。洗手比较勤,饭前、便后、干完农活都会洗手。早上洗脸,晚上不洗脸。两口子先洗脸,然后给孩子洗脸,全家用一盆水。冬天更是如此,因为冬天洗脸要冷水兑热水,烧一回水要烧柴,用锅烧,十分不易,所以珍惜热水。夏天无所谓,可以多用一些水。如果是扬场的时候,要洗很多次脸。每天晚上都洗脚,但多是媳妇带丈夫洗,因为丈夫多不愿意洗,只能媳妇先洗,或者给丈夫把洗脚水端过去,这样丈夫不好意思就会洗。女孩子洗脚比较勤,男孩子洗脚需要母亲催促。没有牙膏,也没有牙刷,所以不刷牙。通常早上用凉水漱口。如果前一天做米饭,通常把淘米水留下漱口,比凉水更有清洁效果。男性头发短,多是光头,所以洗脸时顺便就把头洗了,抹一些胰子,理发时也会洗头。女性头发长,三五天就会洗一次,也用胰子。如果是夏天洗澡,通常几天就洗一次,或者一天洗几次,因为太热,需要冲凉。男人多在院子里用凉水冲,孩子多坐在大盆里让母亲或者奶奶洗,女人多在屋里找一个盆或者大木桶在里面洗。冬天因为太冷,男女分开到村里的公共澡堂洗,一个月一次;如果村里的不开,就是夫妻二人带孩子去县城的公共澡堂洗,男女分开。男人30天理一次发,多去剃头师傅那里。每次理发一毛钱,发型不多,以光头为主,顾客为男性,没有女性。女性都在家让闺蜜、女伴相互剪发,大概几个月剪一次。“通常指甲长长就会剪,但是有个别富裕人家为了显示其优越的地位不剪指甲,留很长,表示自己不用干活。”老人说。

6. 回娘家和看闺女

一是回娘家。如果儿媳想家、娘家有事需要帮忙、娘家人有人生病或去世等,可以申请回娘家。要丈夫同意,然后向婆婆申请。婆婆不用经过当家人就可以做主。丈夫或者婆婆任意一方不同意都不能回家。回家带孩子一起,通常待一周左右。如果时间太长,婆婆会派儿子去看情况。到了时间,娘家会主动提醒自己闺女要回去了。如果回去晚了会惹丈夫和婆婆不高兴。如果腊月回娘家,在腊月二十三必须赶回婆家。因为这一天灶爷上天,要清点人数。如果赶不回来,严重时婆婆会非常嫌弃她,甚至让儿子休妻。“回娘家不带东西,空手回去。”老人说。

二是看望出嫁闺女。如果一个母亲想自己出嫁的闺女了,或者闺女怀孕、生产、生病、死亡等 ,可以去看望。去的时候要丈夫同意,然后向婆婆申请。婆婆不需要经过当家人就能做主。丈夫或者婆婆任意一方不同意都不能去。一般是去一天,最多去三天。“家长和婆婆商量,给儿媳点零钱,给孙女买些点心等礼物,不让孙女婿家看不起。”老人说。

7. 看孩子

一是看孩子有方法。首先是哄睡觉。婴儿觉多,需要轻拍孩子身体,抱着孩子轻轻摇晃,嘴里轻语“哦哦睡觉觉”。孩子再大一些就不用抱了,只需要轻拍和轻语。然后是喂奶,一般是由母亲喂奶,如果母亲没有奶,可以找刚生孩子有奶的兄弟媳妇或有奶水的邻居、朋友代喂。如果周围的人都没有奶则只能喂孩子吃白面糊糊。其次是换介子,就是换尿布,婴儿小便大便后要及时更换介子,比如小便后要换一块干净介子,尿湿的要清洗;大便后给狗添,重新换干净介子,用过的要清洗。老人说:“尿常用作药引,不经蒸煮直接喝,有利于治疗妇科病。”最后是不掉地。婴儿多动,尤其到3岁左右会爬能走,都在炕上或者床上活动,必须严防孩子掉到地上。“如果在怀里抱着,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孩子热,喘不上气,太松容易把孩子掉了。”老人说。

二是大人小孩都可以看孩子。成年男性不看孩子,由婆婆看孩子,如果婆婆临时有事可以让14岁左右的姐姐和哥哥看,没有婆婆则让孩子的母亲看。婆婆看孩子要给孩子换介子,擦屁股,哄睡觉,不能让掉地上等。母亲看的时候要给孩子换介子,擦屁股,哄睡觉,喂奶,不能让掉地上等。晚上要和孩子一起睡,方便照顾。女性坐完月子就开始下地干活,由婆婆带,到饭点母亲要回来给孩子喂奶。“如果自己带,劳动多的要把孩子拴着背在背上,继续干活。哥哥姐姐看时只能看着孩子不掉在地上,其他的管不了。”老人说。

8. 送饭

如果家里的地离家太远,就需要有人送饭;如果为了抢收庄稼或者防止下雨、下冰雹、被盗等不回家吃饭,也需要送饭。如果早上早饭前出去干活,早饭需要有人送;如果中午不回来休息,也需要人送。下午通常会回家吃。送饭的人通常是妇女,可以是婆婆、儿媳或者闺女,通常不让14岁以下的小孩去送饭,因为要去地里,担心把饭摔到地上或者半路孩子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而出事。“如果小孩也去通常是母亲陪着一起。”老人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