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塘遗产保护:让文化遗产走入生活

西塘遗产保护:让文化遗产走入生活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天的西塘宁静雅致,夜晚的西塘便是妖娆柔情。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西塘至今仍保留着25 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群,它们多建于明清时期,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实属少见。为让古镇活起来,西塘还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

西塘遗产保护:让文化遗产走入生活

白天的西塘宁静雅致,夜晚的西塘便是妖娆柔情。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它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西塘至今仍保留着25 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群,它们多建于明清时期,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实属少见。

“早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古建筑学人兰亭叙谈’活动就在西塘举办,由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谢辰生等前辈学者拉开了西塘古镇保护工作的序幕。15年来,西塘古镇的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处于持续、全面、综合性地上升之中。现在西塘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江南古镇联合‘申遗’。”晋宏逵表示。

“从1996年至今,西塘共投资5.2亿元用于古镇景区建设、立面整治、地面石板修缮、管线地埋、拆除不和谐建筑、河道清淤等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古镇传统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所以对西塘的保护不仅限于1.01 平方千米的核心区,也不仅限于3.03 平方千米的集镇区,整个西塘以保护的姿态开发新城。”王永根表示。

“西塘很早就做出了‘保护老镇、开发新区’的决策,而且在新区开发建设时也同时提出古镇风貌保护的要求,并且一贯坚持‘规划先行’的正确工作程序。最值得一提的是,西塘镇积极进行‘活态保护’的探索精神。”晋宏逵赞道。(www.daowen.com)

其间,除了政策的明确导向给予古镇保护和旅游工作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外,最根本的是西塘人在具体的保护维修工作中贯彻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秉承了中国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先生总结的“不改变原结构、原形制、原材料和原工艺”准则。

为让古镇活起来,西塘还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比如对古镇内25 万平方米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重点修复,赋予合理的功能;高度重视古建筑的安全,保护并净化古镇的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对古镇业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掌控,让经济活动有序发展,在经济上实现古镇的良性循环;对古镇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进行发掘和展示,用一系列的小博物馆丰富和展示古镇的文化内涵,等等。

(《钱江晚报》记者:郑剑瑾 实习生:朱玉丹 原载2018年5月10日《钱江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