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 | 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进

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 | 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进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对山东省黄河流域文化资源普查梳理,完善黄河文化遗产鉴定、确认、评价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全省黄河流域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推动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将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现代服务业、旅游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将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

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 | 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进

加强对山东省黄河流域文化资源普查梳理,完善黄河文化遗产鉴定、确认、评价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全省黄河流域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联合文物、文保、考古、基建、环保等相关部门,推进史前文明遗存、黄河故道、冈丘堌堆、防洪堤坝等遗址遗迹的发掘。深入挖掘和系统保护与黄河相关的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美术、民间手工技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黄河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建立黄河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重点推进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

推动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对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保存完整的特定区域,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以活态保护为核心,挖掘非遗资源,让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社区成为非遗传习和展示的空间,完整保护非遗生存土壤和条件。支持曹州、邹鲁等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国家级保护区,引导符合条件的黄河区域建设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在黄河口三角洲、东平湖、微山湖和黄河故道湿地资源丰富区域,探索设立黄河湿地生态文化保护区,建立湿地区域历史遗迹、非遗传承、人文环境整体保护体系,创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新机制。创建一批具有黄河文化韵味的非遗特色小镇,打造“黄河记忆”活态展示中心。(www.daowen.com)

将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现代服务业、旅游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将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依托黄河沿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公园、博物馆等,发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文博旅游、体验旅游项目,把大遗址打造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加强黄河文博创意产品开发,鼓励黄河沿线文博单位参与“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利用黄河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强化创意设计,注重实用功能,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体现黄河文化、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优质文创产品。推进黄河非遗资源活化利用,鼓励和支持非遗项目、传承人闯市场、进景区,打造一批非遗旅游、文创精品,提高文化发展的内涵和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