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省产学研协同对区域创新的回馈力分析

广东省产学研协同对区域创新的回馈力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R&D经费占GDP的比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实力和潜力的标志。2015年全国R&D经费支出超过千亿的只有5个省份,广东的R&D经费支出以1798.2亿元全国排名第二,增幅12.0%,落后榜首江苏省3亿元,较之上一年度两省的47.4亿元差距减少很多。因此,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之目标,广东省在R&D经费的投入力度上仍需要进一步增加。表8广东省与江苏省高校R&D支出经费的比较注:因各省统计口径不同,江苏省高等学校R&D数值为投入数值。

广东省产学研协同对区域创新的回馈力分析

衡量一个区域的创新程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入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数。R&D经费占GDP的比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实力和潜力的标志。R&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R&D经费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工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中从事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1.广东省R&D经费支出逼近江苏,但投入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R&D经费支出是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是直接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及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持续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169.9亿元,比上年增加1154.3亿元,增长8.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7%,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7.7万元,比上年增加2.6万元。在经费支出上,全国各省份整体排序近几年变化不大,科技资源丰富的地区仍主要集中在为江苏(1801.2亿元,占12.7%)、广东(1798.2亿元,占12.7%)、山东(1427.2亿元,占10.1%)、北京(1384.0亿元,占9.8%)和浙江(1011.2亿元,占7.1%),5省的R&D经费支出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2015年全国R&D经费支出超过千亿的只有5个省份,广东的R&D经费支出以1798.2亿元全国排名第二,增幅12.0%,落后榜首江苏省3亿元,较之上一年度两省的47.4亿元差距减少很多。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7%)的省(市)有8个,分别为北京(6.01%)、上海(3.73%)、天津(3.08%)、江苏(2.5%)、广东(2.47%)、浙江(2.36%)、山东(2.27%)和陕西(2.18%)。[16]在国际上,一般认为R&D经费投入强度达2.5%,标志着创新能力基本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2015年数据来看,广东省的投入强度为2.47%,仍存在细微的距离,与北京(6.01%)、上海(3.73%)、天津(3.08%)、江苏(2.5%)4个省市也存在差距。因此,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之目标,广东省在R&D经费的投入力度上仍需要进一步增加。

图7 2015年全国各省份R&D经费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6年10月30日。

2.省内R&D经费结构不佳,高校贡献度偏低

图8 2015年全国各省份R&D经费投入强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6年10月30日。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研发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15年,三大主体在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上达到总量的98.9%。其中,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为10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为76.8%;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136.5亿元,增长10.9%,所占比重为15.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998.6亿元,增长11.2%,所占比重为7.0%。从三大主体的投入增幅来看,企业增速较2014年放缓2.7个百分点;而政府属研究机构、高校经费支出分别较2014年提高了2.8和6.4个百分点,高等学校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最快。[17]2015年,江苏省在R&D支出总量上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最多,达1506.5亿元,占全省总投入的83.6%;高等学校的R&D经费的支出为145.0亿元,占到9.6%。[18]2015年广东省的情况是: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最多,达1520.6亿元,占全省总投入的84.6%;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R&D经费的支出为64亿元,占全省总投入的3.6%;高等学校的R&D经费的支出为63亿元,占到3.5%,较之2014年的3.1%有小幅度提升。[19]从以上数据可知,广东省在高等学校R&D经费投入比例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较之江苏省的9.6%也有很大差距。以深圳市为例,作为一个高密度创新型经济体,2015年深圳的工业企业R&D支出为672.65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R&D支出总量的44.24%,但是多年来在本科学校数量上并没有明显增加,本科学校在深圳市创新型经济发展中并未发挥支撑作用。深圳创新力量中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90%的专利产出来自企业而不是大学[20]诚如前文所述,本科院校的数量和结构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水平大学数量越多,与经济社会直接相关的专业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表8 广东省与江苏省高校R&D支出经费的比较

注:因各省统计口径不同,江苏省高等学校R&D数值为投入数值。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6》;《江苏统计年鉴2016》;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统计局,《2015年江苏省科技统计公报》,2016年10月。

图9 2015年广东省R&D各领域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广东统计年鉴(2016)》,2016年10月30日。(www.daowen.com)

3.基础研究经费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研发活动类型来看,研发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其中基础研究由于体现了面向科学前沿的原始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的基石,其投入规模和水平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2015年,全国R&D经费支出14169.9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所占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的5.1%,近9年来首次突破占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的5%;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528.7亿元,增长9.3%,所占比重分别为10.8%;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925.1亿元,增长8.4%,所占比重为84.1%。R&D基础研究经费代表了基础研究环境、高等科研院所、人才培育环境的水平。[21]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情况看,基础研究经费占研究经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字。从广东省R&D经费支出的类型来看,广东R&D经费主要流向实用型试验发展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出相对较小。2010—2014年,广东省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部经费的比重分别为99.1%、98.6%、96.2%、95.6%和94.6%,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R&D经费占比很小(见表9)。

表9 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按活动类型分组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2014年广东工业企业研发情况分析》,2016年10月30日。

高等学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主体,就广东省高等学校的R&D支出情况看,2015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的R&D支出数量远少于国内的几个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而且R&D支出中基础研究所占的份额也不是很多。如表10所示。究其根本,是全省高校科研机构的综合实力不够强,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和综合性科研机构不够多,从事基础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也缺乏。与北京、上海和江苏相比,广东省的基础研发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北京、上海,拥有一流的基础科研环境、一流的高等科研院所、一流的人才培育环境,凭借名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大规模云集而取得的人才优势,吸引了许多高端的基础研究项目和人才,而广东在此方面有所欠缺,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力方面也与北京、上海存在较大差距。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是开展基础研究的主体,基础研究上投入的不足,会导致广东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力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又会转而影响高端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进驻广东,继而影响到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广东省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充分挖掘和发挥在穗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

表10 各省市高等学校R&D支出情况一览表单位:亿元

4.省内区域R&D经费结构失衡,广州表现不佳

根据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广东省一般被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东翼(粤东)、西翼(粤西)、山区(粤北)四个区域,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东翼(粤东)包括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西翼(粤西)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山区(粤北)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从区域情况看,广东省内区域间在R&D经费支出上的差距依旧显著。2015年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达1435.0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的94.4%;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合计R&D经费支出仅占到了全省的5.6%。其中,深圳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仍排名第一,为672.6亿元,较之去年增长84.3亿元;广州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212.3亿元,较之去年增加19.3亿元,落后于深圳,比排名第三的佛山多19.3亿元。[22]高等学校的R&D支出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里。2015年广东省共有本科学校(不含独立学院)42所,占全省高等学校(143所)的29.37%;就区域分布看,珠江三角洲34所、粤东2所、粤西4所、粤北2所,分别占80.95%、4.76%、9.52%和4.76%。[23]2015年,在高等学校的R&D支出方面,珠江三角洲区域的高等院校经费支出为74.63亿元,占全省高等院校R&D支出(79.17亿元)的94.27%;粤东地区高校的科研经费支出为1.21亿元,占全省本科院校R&D支出的1.53%;粤西地区高校的科研经费支出为3.48亿元,占全省本科院校R&D支出的4.40%;粤北地区高校的科研经费支出为0.68亿元,占全省本科院校R&D支出的0.86%。[24]从工业企业和高等学校两个最大主体的R&D投入情况看,2015年广州在两个方面的支出总量为274.0亿元,占广州GDP总量(18100.41亿元)的1.51%;深圳的相关R&D支出达682.4亿元,占深圳市GDP总量的(17502.86亿元)3.90%。[25]因此,就工业企业和高等学校两个方面的R&D投入强度而言,广州的创新能力与其在广东省的地位不相匹配。作为华南地区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一个城市,其在研发能力投入上与同类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与深圳市相比,广州的研究资金投入缺口仍然很大,无论在工业企业研究投入上还是高等院校研发投入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26]

图10 广东省各区域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情况[27]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广东统计年鉴(2016)》,2016年10月30日。

表11 广东省各区域R&D支出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