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法人资本主义的演变与发展

法人资本主义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中,我打算引入一个概念:日本的“法人资本主义”。20世纪70年代左右——日本资本主义历史上特有的形势转折点,这一概念开始逐步形成并一直在发展。本章剩下的篇幅专门讨论:全球化趋势,援引某一特定产业和某一地区;表明法人资本主义在日本坚定发展的私有化趋势,较为详细地阐述关于国有铁道的具体实例。

法人资本主义的演变与发展

1.1949年4月,日元汇率被定在360日元/美元,此后,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协定》将其升值至308日元/美元。从那时起,日元汇率就一直在上升,1985年底的报价为200.6日元/美元。1987年,日元汇率已升值至122日元/美元。

2.参见Herman Kahn,The Emerging Japanese Superstate,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J,1970.

3.Ezra F.Vogel,Japan as Number One-lessons for America,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p.22.

4.Murray Sayle,“Bowing to the Inevitable,”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April 28—May 4,1989(pp.443-445),p.445.

5.Monthly Review,May 1990.

6.Cf.F.C.Crawford,The American Triangle of Plenty,New York,1943,p.67.

7.这一纳入过程的另一种表达是加尔布雷思的“修正序列”概念,它用大公司“站出来控制市场并进一步操纵市场行为、培养其表面上所服务对象的消费态度”,来取代“顾客至上、需求创造生产”的经济学老生常谈。(参见J.K.Galbraith,The New Industrial State,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3rd edn,1968,p.222.)对巨额私人资本贪婪的无所不包趋势,《财富》(1964年7月)中有一篇文章专门通过一个事例做了进一步说明,其以意味深长的《谁拥有头脑中的东西?》(Who Owns What's in Your)为题,讲述了一个显然是在表达科学思维本身听命于利润导向型私营公司的典型故事。

8.Samuel Bowles and Richard Edwards,“Varieties of Dissent:Galbraith and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y,”in Unconventional WisdomEssays in Honor of John Kenneth Galbraith,edited by S.Bowles,R.Edwards and W.G.Shepherd,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1989,p.48.

9.J.K.Galbraith,The New Industrial State,Houghton Mifflin,Boston.p.xviii.

10.保罗·萨缪尔森最近也写道:“我独立编写的《经济学》,以及我与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每出一个新版本都得进一步远离法人—官僚掌权、股份持有人无权的伯利-米恩斯范式。”(Paul A.Samuelson,“Galbraith as Artist and Scientist”in Samuel Bowles,Richard Edwards,and William G.Shepherd(eds.),Unconventional WisdomEssays on Economics in Honor of John Kenneth Galbraith,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1989,p.125.)

11.这种上升趋势本身似乎在20世纪80年代停了下来,但讨论最近的事态发展需要进行相当复杂的分析,此处便不再展开。例如,1981—1985年期间,内部资金占总投资比率降至101,就可以用那几年总投资的急剧增长(与1976—1980年期间相比,增长了63%)来解释。

12.参见宫崎义一,《日本经济的构造及行动》,东京:筑摩书房,第2卷,1985年,第33页。

13.宫崎义一,《日本经济的构造及行动》,东京:筑摩书房,第1卷,1985年,第238—239页。

14.这一概念的标准表述可参考马克卢普(西方最早对知识产业做出详细阐述的奥地利裔美籍经济学家)的说法:“横向一体化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各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联合。纵向一体化则是存在(加工、组装、分销环节)一方使用另一方产品情形的各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联合。多样化为一家企业的生产计划增加了新行当。如果新产品与之前生产的那些产品截然不同,它就会被划入另一个不同产业——无可否认,这种做法主观任意性很大,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该企业称为‘联合大企业’。兼并好几家行业跨度很大的公司,有时被称为‘团聚’”。Fritz Machlup,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nopoly,Johns Hopkins Press,Baltimore,1952,p.110.

15.Alan Hughes on“conglomerates”in 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Macmillan,London,Vol.I,1987,p.574.

16.家族姓氏是“Toyoda”,但汽车公司于1937年成立时,汽车型号的拼写改成“Toyota”,后来便成了该公司的商标。关于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史,参见Konosuke Odaka,Keinosuke Ono and Fumihiko Adachi,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JapanA Study of Ancillary Firm Development,Economic Research Series No.26,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Hitotsubashi University,Kinokuniya Company Ltd.,Tokyo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p.111-130。

17.参见镰田慧:《汽车王国隐秘的黑暗》,东京:铃泽书店,1984年,第107—108页。

18.读者可参考表3.1,该表比较了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根据该表,若以1950年的水平作为墓数100,那么在1973年,日本的相应指数为1412,而美国和英国均为210,西德为411。

19.1981—1985年的五年期平均对外直接投资额高达94.3亿美元,其中23.8亿美元流入制造业领域,这笔金额突出表现为其中一半多(13.6亿美元)都涌向了发达国家。

20.1981—1985年期间,金融保险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84亿美元(年均17亿美元),1985年一年竟高达38亿美元。第三产业其他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更加庞大,同样的五年期间,总额高达132亿美元。1985年,整个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的占比达到了54.4%,而同期的制造业占比仅为22%。

21.经济学家近期对此课题进行的深入研究,见冈本康雄《多国籍企业及日本企业的多国籍化》(3)和(4),《经济学论集》第55卷第2期(1989年7月)和第56卷第1期(1990年4月)。在下文对日本电气电子产业的探讨中,上述研究对我助益良多。

22.关于日美之间在半导体业领域贸易摩擦的详细情况,参见T.A.Pugel,“Limits of Trade Policy Towar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The Case of Semiconductors”in Trade Friction and Economic Policy(ed.by R.Sato and P.Wachte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7,pp.184-223。(www.daowen.com)

23.R.V.Ramachandran,“Discussion”on Chapter 11,Sato and Wachtel,ibid.,p.229.

24.Brooks Adams,America's Economic Supremacy,New York and London:Harper&Brothers Publishers,1947,(reprint of the 1890 edition),p.104.

25.Robert Gordon Menzies,“The Pacific Settlement Seen from Australia,”Foreign Affairs,January 1952(pp.188-196),p.190.

26.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论述,读者可参考Abe David&Ted Wheelwright,The Third WaveAustralia and Asian Capitalism,Sutherland,NSW,Australia:Left Book Club Cooperative Ltd.,1989。

27.墓于对外投资评审委员会报告,见诸1989年3月6日《悉尼晨报》报道。

28.Oscar Landicho in Daily Mirror,January 13,1989.

29.1990年1月23日,电视“10频道”就日本发起的“多功能城邦”项目是否应该在悉尼开展的问题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做出否定回答的问卷高达91%(《朝日新闻》,1990年1月25日)。还有资料指出,一名日本开发商为在悉尼购买木河高尔夫球场支付了15.68亿日元,是原业主期望值的三倍(《朝日新闻》,1990年2月20日)。公众也更为普遍地表达了对日资购买房地产所导致通胀影响的忧虑(参见Max Walsh in Sydney Morning Herald,February 2,1989)。

30.David& Wheelwright,The Third Wave,p.229.

31.Lea Wright in Sydney Morning Herald,March 30,1989.

32.《日本企业的海外事业活动》,通产省产业政策局国际企业课编,1990年3月。这类调查首次开展是在1970年。

33.Cf.David and Wheelwright,The Third Wave,pp.150-151.

34.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0,May 1966,pp.190-207.

35.Stephen Hymer,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Cambridge,Mass.,MIT,1976(Ph.D.dissertation,MIT,1960);Charles P.Kindleberger,American Business Abroad,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and Richard E.Caves,“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of Foreign Investment,”Economica,New Series,Vol.38,No.149,1971,pp.1-27.

36.小宫早在1967年就用日文提出了这一理论(最早见之于1967年7月25日的《经济学人周刊》;后来又收入其著作《现代日本经济研究》作为该书第七章,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75年)。他更为详尽的最新论述参见“Japa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Facts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in Silvio Borner(ed.),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in a Polycentric World,Macmillan,London,1990。

37.Edith T.Penrose,“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Growth of Firm,”Economic Journal,Vol.66,June 1956,pp.220-235.

38.对这一问题颇具挑战性的讨论见Stephen Gill&David Law,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PerspectivesProblemsand Policies,Hertfordshire:Harvester-Wheatsheaf,1988。

39.在该委员会首次召开会议几天前,85岁高龄的会长土光敏夫将其他成员召至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他与铃木善幸首相交换的秘密备忘录,上面清楚表明,民营化改革是该委员会必须完成的使命(参见丸山康雄著《证言·第二次临调》,东京:新地书房,1984年,第24页)。

40.国铁公团现金交易收入的可观数额可用于投资短期资金市场,以赚取一定的利息收入;但各车站管理部门就得每天将收取的纸钞和硬币统统运送至指定银行。同时还有其他一些限制因素,诸如该公团无法以折扣价与托运人签订长期合同、不能灵活运用纳入预算的工资墓金总额以推行考绩制度。

41.据《日本国营铁道1985年审计报告》年刊所载,1984年,其他国家国家资助(补偿金除外)与国营铁路当期收入的比值为:英国铁路公营公司,54.6%;德国联邦铁路,74.3%;法国国有铁路,87.5%。

42.直到1977年,相关法律才修改为:票价和运费的问题由运输省决定,无须国会批准。

43.特别参见石川达二郎著《国铁:机能及财政的构成》第二章,交通日本社,东京,1975年。

44.引自《朝日新闻》“人民的声音,上帝的声音”栏目,1986年8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