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内外环境与条件禀赋要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内外环境与条件禀赋要素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2007年,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国家,7起中中国就占有1起。与发展中国家的摩擦也在加大,值得思考。总的来说,构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诸多要素条件、内外环境、增长动力等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其重要地位会越来越明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内外环境与条件禀赋要素

强调“刻不容缓”可以从多方面理解,这里只突出说明两点:

1.从外部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看,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适应后金融危机时期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的需要

在2008年后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命题,道理并不复杂,可以用几个数字来说明。

例一,我国外贸依存率在“十二五”时期之前的若干年一直约为60%,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它们一般在30%左右。在发展中的大国中我国是唯一的。一方面,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9年,全年出口规模总量为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低层次加工产品的出口,不仅效益很低,而且严重受制于世界市场

例二,2009年,世界大约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且由来已久。1995—2007年,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国家,7起中中国就占有1起。现在占1/3强,而且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展中国家的摩擦也在加大,值得思考。这反映出世界贸易中存在的严重的保护主义,说明全球需求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一点,而且后金融危机时代将继续受到其影响,全球化问题更加复杂,我国今后再继续走过于依赖出口带动发展的路子显然行不通了。国外迫使人民币升值也是同样的道理。国际汇率战争山雨欲来,我们需要准备应对可能爆发的经济战,包括汇率战和贸易战。当然,这里要正确看待扩大开放问题,并不是说要改变对外开放的国策,而是证明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转变外贸发展方式。(www.daowen.com)

2.从长期存在的内在原因看,是国内发展条件已严重约束着传统发展方式

如果说上述情况更多涉及外部,这里则是从内部看,有两方面条件不容忽视和无法回避:一是要素成本的上升,如劳动力成本上升。“民工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二是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我国许多重要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土地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35.9%,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5%;石油铁矿石等进口量已占国内需求量的50%以上,但每百万美元GDP消耗的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近6倍,经济增长的成本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此外污染严重,面对气候变暖,我国在碳排放方面的允诺等都形成了新的倒逼机制。要可持续发展,就得尽快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总的来说,构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诸多要素条件、内外环境、增长动力等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作用下,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到极其突出的位置,否则就无法可持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其重要地位会越来越明显。境外媒体称“中国正酝酿第三次华丽转身”,认为“是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中国内地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是一次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在内的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