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社会保障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社会保障改革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大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保事业的发展水平。这些矛盾和问题为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的历史课题。首先,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仍在于人,即人力资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社会保障改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大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保事业的发展水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无论是GDP的总量还是人均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然而,巨大成就无法回避现实的矛盾与问题。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仍然面临三大主要问题。其一,我国当前内需与外需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内需不足,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居民消费率偏低,即经济发展动力上外需、内需和投资三者间结构失衡。其二,我国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比例较低,其表现出的产业贡献率一直偏低。而国际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所占份额一般大于第二产业,或至少超过工业产值的比例。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仅为34.1%。其三,我国技术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商品生产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吸引外资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以10年为一个周期计算,最近10年来,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作为现代发达市场经济体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趋势仅为1.82和1.09[25],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这些矛盾和问题为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的历史课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6]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7]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促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28]。而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是我国今后五年必须全力实现的重要目标。可见,调结构、促转变、上水平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方向,它也必将引起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www.daowen.com)

首先,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比较合理的国民收入结构应该是居民收入大约占GDP的60%,非居民收入应该占40%”[29],但我国的比例正好相反。广大城乡居民面对房价上天、医疗费用畸高,有钱不敢花。适当、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起到收入分配“调节器”的作用,尤其是对广大居民消费行为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所以,要消除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应该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前所述,我国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不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很不利。因此,必须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加快发展以民生为导向的服务经济,提高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因为社会保障不仅涉及物质方面,也包括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未来五年,政府应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以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最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仍在于人,即人力资本。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特别是加强相关部门协调,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既可以“有效发挥社会事业承载政府公共服务、服务社会公众等利益协调功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30],又能消除劳动者和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进而迸发出极大的生产与创造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