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北交通》周刊:我与她的难忘情缘

《河北交通》周刊:我与她的难忘情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与《河北交通》周刊结缘还要追忆到创刊初期。2012年度我因本职工作与宣传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丰润区优秀共产党员”“局第一届道德模范之星”。20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我陪伴《河北交通》周刊一路走来感悟释怀,感慨颇多,那一道道年轮,一串串脚印记载着我与她的难忘情缘和点点滴滴,我因与她结缘而精彩,我愿这精彩融入梦想,绽放光芒。

《河北交通》周刊:我与她的难忘情缘

杨友申

杨友申
唐山市丰润区交通运输局退休职工

写这篇文章使我体会到:《河北交通》周刊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情感驿站,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与家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是稿件至上,重作品质量,采用率较高;二是尊重作者,及时沟通,避免了报道失实;三是风清气正,认稿不认人,从源头上杜绝了办报的不正之风。

我与《河北交通》周刊结缘还要追忆到创刊初期。那是1998年8月的一天下午我去局里开交通信息工作会议,开会前我到局办公室取通知,无意间阅报栏内《河北交通》四个鲜红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出于从事文字信息工作的敏感,我立刻拿来翻看。哦,一版交通要闻、二版建设管理、三版科技教育、四为综合版副刊,刊登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这份交通系统省内免费发行的报纸,如磁石般紧紧吸引着我的眼球,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于是,便向局办公室人员要了一份。之后,我就反复翻看内容,认真研究版面,寻找投稿突破口。说来也巧,当时局里正让我结合交通工作新形势的发展整理先进典型刘铁平的事迹材料,我根据新闻报道的要求,在文体上稍加改动,就以《一位女站长的追求——记丰润县交通局质量监督站站长刘铁平》为题,寄给了《河北交通》周刊。好事多磨,等待与期盼的日子总是忐忑与焦虑的,一个月之后的1999年7月28日,此文在该报综合版头条以醒目的宋体大字标题刊登。从此,我与该报的通讯联系正式步入了正规。接下来《高度重视 强化落实——丰润县狠抓质监工作的几点体会》《一个党员的心声》《青春无悔筑路情》等宣传我县交通及交通人精神风貌的一系列文章陆续在该报刊发,由于宣传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度我曾被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2010年之后该报与《河北经济日报》并刊不定期发行,但报纸的定位、舆论导向、交通行业内容没有变,只是报纸版面略窄,显得更美观、娟秀,并随着现代交通形势的发展使用了电子版。这次,原来四版的名字从“综合版副刊”改为“交通文化”,更贴近版面内容。这里秉承了办报的一贯宗旨,为交通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交通人舞文弄墨唱主角,而且也真正发现、扶植、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比如:于礼谦、杨光、宋沅沅等。他们不仅上稿数量多而且作品质量高,我每期必阅,是我最崇拜的偶像,虽然与他们从未谋面,但他们作品或激情澎湃或委婉典雅的风格已融入我的血脉,珍藏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在这里我还要提到一个名字“麻喜旺”,看过《河北交通》周刊的人对他并不陌生,老人可是该报发表稿件最多的元老级人物,他发表的散文、诗歌,大气、高雅、独树一帜,堪称范例。为了以文会友向老师学习,前些年,我在该报工作人员的协调下用电话与麻喜旺老师取得了联系,我表明意图后,麻老师非常热情,我们畅谈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心得,他还给我发来新创作的散文《品味幸福》、诗歌《故乡》等,使我从中领悟文学创作的真谛,受益匪浅。(www.daowen.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不断自学中也由文学创作的外行慢慢变成了内行。2011年我局承担有史以来投资最多、工程量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公路里程最长的丰津公路新建工程。为配合重点工程的宣传,我自愿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动态,搜集素材,创作出专题场景诗歌《筑路人的激情与梦想》《致筑路人》在《河北交通》周刊首先刊发,之后在河北新闻出版局举办的“读书乐道 梦想飞扬”及省厅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交通梦·我的梦”原创诗歌大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 和三等奖。后来随着创作视野的拓宽我在该报发表了一系列乡土文学作品,如散文《故乡的炊烟》《父亲与牛》、诗歌《故乡的小路》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度我因本职工作与宣传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丰润区优秀共产党员”“局第一届道德模范之星”。2012年4月5日该报在四版副刊头条以《让青春在奉献中放歌》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我30年如一日做好办公室信息工作的事迹。作为一名交通人我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可领导却给了我很多荣誉,在这里我很感谢《河北交通》周刊对我的提携与厚爱,才使我的人生变得如此精彩。

2015年7月我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在离开工作岗位的前一天,局里专门为我召开了离别座谈会。会上,大家围绕我30多年的工作经历,从不同角度进行点评,那一句句炙热、滚烫的话语至今仍在激励感动着我。“老杨工作始终在基层,但他是全局公认的笔杆子,是各级报刊媒体小有名气的撰稿人,他用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为宣传丰润交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主管局长陈永健会后总结的一段话。退休3年多来,我从没有和《河北交通》周刊说“再见”,我把文学创作作为退休后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为报纸撰写稿件,每年都有新作品发表报端。如:诗歌《唐山世园会抒怀》、散文《走进春天》《党啊 请听我说》等。20年来我在《河北交通》周刊累计发表各类文章40多篇,我已把这些作品按发表年限剪辑成册,进行珍藏,献给未来的回忆。写这篇文章使我体会到:《河北交通》周刊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情感驿站,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与家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是稿件至上,重作品质量,采用率较高;二是尊重作者,及时沟通,避免了报道失实;三是风清气正,认稿不认人,从源头上杜绝了办报的不正之风。

20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我陪伴《河北交通》周刊一路走来感悟释怀,感慨颇多,那一道道年轮,一串串脚印记载着我与她的难忘情缘和点点滴滴,我因与她结缘而精彩,我愿这精彩融入梦想,绽放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