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设备完好率缺陷:如何让设备更好地服务生产?

设备完好率缺陷:如何让设备更好地服务生产?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以外,对企业设备的管理指标,都采用了“设备完好率”来衡量,企业各主管部门对各单位在不同的时期,都提出了“设备完好率”的量化指标的要求。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设备管理汇报会,会议主要议程之一,就是各个企业汇报上个月企业的“设备完好率”,记得很清楚,上级领导要求的考核指标是:设备完好率必须高于87.5%。而笔者的企业是个新建工厂,因此,每个月在设备完好率的评比上,都能达到93%~94%。

设备完好率缺陷:如何让设备更好地服务生产?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立即投入了恢复生产的建设时期。由于当时(即20世纪50~60年代)的国际环境,唯一能帮助和可供学习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及其特定的经济模式。同时,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是学习与之配套的“设备计划检修模式”,特别是在20世纪的十几个“五年计划”中,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基本都按“设备计划检修制”实施,当时企业管理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那就是:企业的所有部门都要为“生产”服务,当然,企业的“设备也要为生产服务”。虽然有这样的过程,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不能否定在那个时期的学习,因为,当时的那种模式和制度,对新中国成立后企业早期的经营和设备管理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启蒙作用和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使企业的设备管理,由原来的“不坏不修、坏了再修”的被动抢修状态,进入到了主动的计划检修制的预防维修阶段,足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除此以外,对企业设备的管理指标(现在称之为“考核”),都采用了“设备完好率”来衡量,企业各主管部门对各单位在不同的时期,都提出了“设备完好率”的量化指标的要求。笔者曾在20世纪60年代,在毕业后分配到冶金部在山西太原的一个直属企业,并担任了该企业机械动力科的负责人。当时,企业属于山西省冶金厅领导和管辖。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设备管理汇报会,会议主要议程之一,就是各个企业汇报上个月企业的“设备完好率”,记得很清楚,上级领导要求的考核指标是:设备完好率必须高于87.5%。而笔者的企业是个新建工厂,因此,每个月在设备完好率的评比上,都能达到93%~94%。后来,笔者到某样板厂学习,在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设备系统的第一线员工谈到“企业设备管理的好坏,样板厂是如何来衡量、如何来考核时”,他们感到不理解。并问道:“你们是如何做的?”,笔者胸有成竹地告诉:“是用设备完好率”,结果,他们瞪着眼睛,还是听不懂。我们只得通过翻译告诉道:“所谓‘设备完好率’,是指:如有100台设备,其中有几台是完好的,如果有90台是完好的,则‘设备完好率’就是90%”。没想到他们让翻译来告知笔者:“在产品作业线上有100台设备,原料从第一台设备上投入,经过产品作业线上这100台设备的加工,直到最后一台设备,制造出了合格的成品,这100台产品作业线设备,要是其中有1台设备不好,那么‘设备完好率’该是多少啊,这样的‘设备完好率’好不好啊”,笔者随口说了一下:“设备完好率99%,这当然好啊”。没想到他们大手一挥地吼叫道:“好什么呐,产品作业系统全线停产了。”

最后,他们告诉笔者:“企业的产品是企业的命根子,有了产品就有了增产的价值,企业有了产品并送往市场去交换,有了交换企业就有了利润,当老板有了财富的同时,员工们也就有了报酬。”可见,某样板厂开展TPM活动,提倡“全员参加的服务于产品的维修”,引导企业员工,由面向设备的从“设备维修”到面向产品“服务于产品的维修”的转变。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对待设备、设备管理方式及其对企业产品的影响和企业成本的考虑是根本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今企业各部门的管理目标是什么,企业设备管理的宗旨是什么,企业管理的目标,都要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而不是习惯的要“为生产服务”。换位思考,设备要为生产服务,那么,生产要为什么服务啊(见图1.8-1)。(www.daowen.com)

978-7-111-41761-3-Part01-66.jpg

图1.8-1 企业都要为产品服务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