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质量成本分析:管理创新解决矛盾

质量成本分析:管理创新解决矛盾

更新时间:2025-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准确地定量描述质量水平与各种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比较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经验统计结果进行产品质量成本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如图6-16 所示。质量成本矛盾的根源在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要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把改善质量作为一个渐进的、持续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强化检验和加大技术投入的短期行为。

一般采用质量成本法对企业内部运行质量成本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将质量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水平上,以使质量成本最低,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图6-15 质量成本关系图

故障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其联系如图6-15 所示,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投入越多,即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越大,产品质量越有保障,而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内部和外部保障成本相应减少,反之亦然。可见,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产品质量水平呈相同方向变化,故障成本和产品质量水平呈反方向变化。因此,预防及鉴定成本与故障成本之和所构成的质量成本,必然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达到最小,此时所对应的质量成本即为最佳质量成本,对应的质量水平也为最合理的质量水平。

由于准确地定量描述质量水平与各种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比较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经验统计结果进行产品质量成本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如图6-16 所示。当质量成本总额中故障成本达到70%以上,而预防成本低于10%时,质量成本总额一般很高,且产品质量水平很低,因此,应着手改进质量,增加预防、鉴定方面的投入;当故障成本占到质量成本总额的50%左右,而预防成本占10%左右时,质量成本总额往往接近最佳质量成本值,这时如不采取适宜的改进措施,则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控制上,努力保持这种最适宜状态;当故障成本低于质量成本总额的40%,而鉴定成本高于50%时,产品质量虽很理想,但质量成本总额过高,因此,此时应研究降低鉴定成本的措施,使质量成本总额降下来,一般可考虑原质量标准是否要求过高,能否放宽标准或减少检验量。(https://www.daowen.com)

图6-16 质量成本优化示意图

但必须强调的是,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高质量绝不意味着高成本,追求高质量的同时,成本投入要能够比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内在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少;质量改进不仅要具有社会效益,而且要具有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矛盾的根源在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要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把改善质量作为一个渐进的、持续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强化检验和加大技术投入的短期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