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仁善紫南:一场筑梦之旅

建设仁善紫南:一场筑梦之旅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仁善紫南”,就是要在紫南树立家庭相亲、邻里相帮、乡亲相爱的良好风尚,形成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的乡风民风。紫南被列入示范点,讨论确定风尚美特色时,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5年12月,紫南村党委提出了建设“仁善紫南”的构想,得到了全体党员、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和上级的认同。为了给建设仁善紫南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16年4月,村“两委”决定在紫南开展一次捐赠活动,动员组织辖区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捐款。

建设仁善紫南:一场筑梦之旅

基本理念

仁者,亲也,上下相亲谓之仁;善者,心地仁爱,品质淳厚之谓也。人成事成,仁善之村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建设“仁善紫南”,就是要在紫南树立家庭相亲、邻里相帮、乡亲相爱的良好风尚,形成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的乡风民风。

2015年,佛山市提出围绕“三美一优”为主题,开展美丽村居示范点建设,并要求示范点在风尚美方面要各具特色。“三美”是指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其中“风尚美”,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根本,培养优良的家风、乡风、民风。紫南被列入示范点,讨论确定风尚美特色时,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5年12月,紫南村党委提出了建设“仁善紫南”的构想,得到了全体党员、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和上级的认同。紫南在风尚美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搞好仁善紫南的宣传展示。组织村民开展大讨论,让大家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明白仁善紫南建设的详细内容以及建设仁善紫南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利用楹联、石刻、村史展览、宣传长廊等展示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建立仁善文化长廊,宣传仁善的优良传统和具体内容。仁善文化长廊起于信德路,止于紫南路,全长五公里,以爱党爱国、中国梦、新二十四孝、中华美德故事、立身修德等内容为主题,结合紫南实际,通过90幅经典画图、名言警句、励志格言、仁善美德故事等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先进工艺,让“仁善”的具体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宣传效果更佳。仁善文化长廊与河畔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秀丽的景观。在村头村与格塘村交界处建设了“仁孝公园”。在紫南各村行走,随处可见宣传仁善紫南的墙绘、宣传画、宣传牌和格言警语。村里还在《紫南报》上开辟“仁善紫南”专版,刊登“仁善”的具体涵义、相关知识、历史故事,宣传紫南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行善做好事的事迹,用发生在村民身边的故事推动仁善紫南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是扎实推进仁善紫南建设。村里将仁善紫南建设列入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党员身体力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讲仁行善,并将这项内容列入党员组织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在组织生活会上要对照检查;发挥妇联、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全体妇女共青团员青少年积极投身仁善紫南建设,当仁善紫南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将仁善紫南建设与志愿者服务结合起来,号召志愿者做仁善紫南的先行者、形象大使。

三是树立仁善紫南建设的先进典型。为了推动仁善紫南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2016年8月,村“两委”决定在全村开展首届“仁善紫南”美德系列人物(家庭)评选活动,评出“十大孝子”“十大优秀新紫南人”“十大健康长寿老人”“十大好媳妇”“十大仁善家庭”,树立典型,让村民学有目标,行有榜样,赶有方向,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仁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于行,以形成仁善的家风乡风民风。经过近两个月的推荐报名、初步评选、微信投票、综合评选等环节,五大系列50名美德人物从12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他们当中,既有一生勤勉,为紫南建设积极奉献的长寿老人,也有风华正茂、奋勇拼搏的年轻人;既有数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奉父母的儿孙,也有悉心照料孝敬公婆的好媳妇,还有扎根紫南、融入紫南,做出突出贡献的新紫南人。10月18日村“两委”为50位美德人物(家庭)举行了隆重的颁奖活动,并在紫南赋广场宣传栏和紫南报上张贴了他们的照片和颁奖词,在紫南村民和企业员工中产生了热烈反响。村民和企业员工纷纷表示要学先进、见行动,做仁善紫南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2017年8~9月,开展了第二届“五大系列、五十佳美德人物(家庭)”评选活动,通过群众推荐、网络投票、初评复评、公示评定等程序,确定了表彰对象,9月28日晚在紫南赋文化广场举了隆重的表彰分享会。这些活动对于推动仁善紫南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四是开展扶困助弱活动。紫南村有扶困助弱的优良传统,为了给扶困助弱筹集更多经费,2010年4月29日,南庄镇慈善会紫南村分会宣告成立,并募集善款113万元。村里多次为地震、扶贫、救灾组织捐款,少则一二十万,多的时候达四五十万。几年来共募集善款233万元,先后帮扶困难群众880人次、资金74.5万元。潘柱升书记除参加慈善捐款外,将其应得工作报酬全部捐出设立“书记基金”,扶助困难群众。十年来共向“书记基金”捐赠了121万多元,资助困难群众500多人次,还利用“书记基金”多次向贫困地区伸出援手,真正实现了弱有所扶。此外,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村“两委”组织党员和村民捐资53.2万元予以支援;多次捐款支援粤北贫困山区。为了给建设仁善紫南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16年4月,村“两委”决定在紫南开展一次捐赠活动,动员组织辖区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捐款。这既是一次组织捐资的经济活动,也是一次检验仁善紫南建设成果一次政治活动。各位企业家、村干部、党员积极参与,慷慨解囊。广东强辉陶瓷有限公司捐款80万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个人捐资20万元,分别位列企业和个人第一位。在他们的带动下,这次活动募得善款近400万元。

对村内的困难户,村“两委”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尽力予以扶持和帮助,让他们分享到紫南改革发展的成果,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村里潘灼源、刘国、黄锦华、刘结、陆琼等五户人家住房狭窄陈旧,有的甚至几近危房,但因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无力新建。村委会伸出援手,采取建房户自己筹一点、争取上级补助一点、村委会多出一点的办法,帮助五户人家建起了76~150平方米规格不等的住房,五户人家共开支建房款61.7万元,其中房主出资19.1万元,村委会出资30.4万元,上级补助12.2万元,分别占31%、49.2%、19.8%。村头南村罗燕玉丈夫不幸去世,她要赡养70多岁的婆婆、抚养十岁的小孩。为了帮助这个特困家庭,村“两委”作出决定:每月为这家补助1000元,直至小孩读完大学。村委会用行动帮贫助困,真正实现了弱有所扶。

五是积极参与对口扶贫。按照上级的部署和安排,2017年6月,紫南村接手对口帮扶四川凉山自治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后,用五大“红包”对口帮扶:紫南每年包销十万斤土豆,帮助解决谷莫村产量最大的土豆销售问题;帮助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凡愿意来紫南务工的谷莫年轻人,紫南全部接纳安置;开展两地村“两委”干部交流挂职;给谷莫村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派发1200元老人金;将谷莫村的学生纳入紫南村奖学政策范围,对读完高中、大学的学生予以2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此外还无偿为分得援建房的谷莫村村民装修提供瓷砖,邀请企业负责人去谷莫考察,采取实地落实“订单”,引导村民发展生产等措施,助推谷莫早日脱贫。这些实实在在的办法,既为国家分忧,又让贫困地区人民分享到了发达地区的发展成果。

六是传承弘扬敬老传统。敬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紫南村得到了积极传承和大力弘扬。除了给55岁以上老人发放“老人金”、安排电瓶车免费接送老人外,村委会每年重阳节都要安排55岁以上老人座谈聚餐,标准不断提高,2017年人均达到70元,还发放购物券;春节前除了座谈聚餐外,村“两委”干部还要向老人们通报村里的工作情况,为每位老人发放慰问金和春节购物券。每天早晨,紫南三家喝早茶饭店内,总有很多老人在此喝茶聊天,乐享美食。老人们为今天的生活高兴,感到幸福满满。一位老人说,现在“热天自有风(空调、电扇),买菜有车送,用钱手头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