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MP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MP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MP曲线图中所指的利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中央银行并不能直接确定实际利率,只能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影响名义利率,进而控制实际利率,因为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 (πe )。其中 IS 曲线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MP曲线代表货币政策或货币市场的均衡,它反映了当经济偏离实际利率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和产量目标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选择利率来作出反应的方式。

MP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MP曲线是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 (Monetary Policy rule) 的曲线,说明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泰勒 (1998、2000),[4]根据美联储以及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货币政策的实施历史和经验发现的一种政策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纵货币供给量,影响名义利率,从而间接影响实际利率,对总需求和短期产量产生影响。它的基本前提是中央银行关注的是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目标、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缺口,而不大关注货币供给量了,因为影响产量的是利率,而不是货币量,这种假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比较吻合的。正是央行关注目标的改变,使原来的IS-LM模型不符合实际,显得过时。泰勒规则的一般形式是:,其中,it是目标的短期名义利率,πt通货膨胀率是假设的均衡实际利率,是目标通货膨胀率,Yt是实际产量的对数是潜在产量的对数,απ和αY是分别通货膨胀缺口和产量缺口的反应系数。它的基本含义是:如果现实的通货膨胀率超过通货膨胀目标,实际产量超过潜在产量时,中央银行就要提高实际利率,抑制通货膨胀上升和产量增加,使其恢复到均衡状态;反之,则相反。对于这个规则,出于不同的考虑,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的采用通货膨胀预期πe的方法,而且是适应性预期πet-1 ,使其动态化。假定实际利率只是产量的函数:r=r (Y),dr/dY>0,即 r 为 Y 的增函数,产量增加,实际利率上升;产量减少,实际利率下降,两者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在 [y,r] 空间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如图3-12 所示)。在MP曲线图中所指的利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中央银行并不能直接确定实际利率,只能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影响名义利率,进而控制实际利率,因为实际利率 (r)=名义利率 (i)-预期通货膨胀率 (πe )。至于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实际利率,罗默 (2004)[5]做了详细的分析,不论价格是固定不变 (完全价格刚性) 的,还是缓慢调整 (粘性调整) 的,货币供给的改变都能影响实际利率,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价格是瞬时调整的和存在流动性陷阱时,中央银行才不能左右实际利率,货币政策是失效的。而价格瞬时调整的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现今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情形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3-12 产量缺口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把 IS 曲线和 MP 曲线画在一个平面上,就得到了 IS-MP模型的曲线图,见图3-13。其中 IS 曲线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MP曲线代表货币政策或货币市场的均衡,它反映了当经济偏离实际利率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和产量目标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选择利率来作出反应的方式。(www.daowen.com)

图3-13 IS-MP模型图

在 MP 方法中,货币的适当概念是基础货币 (M0 ),因为这个层次的货币容易受到中央银行的操纵,而在 LM 方法中,货币的适当概念是不清楚的;利率是指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短期实际利率,当前的利率决定取决于上一期的事件 (如通货膨胀、产量等),它的期限是很短的。实际上,中央银行在短期里调整的是名义利率,但名义利率目标经常被修正,因此使用实际利率更具合理性。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可能还要考虑汇率缺口和世界利率的影响,从而变得更为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