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贫困户就业脱贫增收的显著效果

贫困户就业脱贫增收的显著效果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夏市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增收和稳定就业。截至2018年,临夏市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12个,每名参加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贫困劳动力可以享受每月500元的补助,对于一些特别辛苦的岗位,临夏市还会对贫困劳动力发放额外的补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临夏市已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1820人,这些贫困劳动力的务工年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临夏市“扶贫车间”对带动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贫困户就业脱贫增收的显著效果

临夏市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增收和稳定就业。如图7-3可知,从2013—2018年,临夏市已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1008人次,并全部取得了《职业资格鉴定证书》。这些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因为有了更强的就业技能,岗位工资收入比培训前人均增加300元左右,就业稳定率比参加培训前提升10%—15%左右。

图7-3 2013—2018年临夏市历年培训的贫困劳动力人数

(数据来源:临夏市人社局)

临夏市大力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截至2018年,临夏市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12个,每名参加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贫困劳动力可以享受每月500元的补助,对于一些特别辛苦的岗位,临夏市还会对贫困劳动力发放额外的补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临夏市已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1820人,这些贫困劳动力的务工年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城市公共服务方面,2017年,临夏市城管部门就地吸纳了271名贫困劳动力从事保洁工作,市园林局、林业局、供排水公司等也接收了贫困劳动力285人,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2018年,临夏市在4镇开发了10个针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就业扶贫专岗,这10名大学生已到村上岗工作,每人每月可领取3000元的岗位补贴。

临夏市“扶贫车间”对带动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结合表7-6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临夏市共有“扶贫车间”19家,已经吸纳贫困劳动力260人,所有“扶贫车间”中最低的人均收入在1700元左右,且大部分“扶贫车间”的人均收入都达到了2500元。临夏市对外劳务输转也起到了非常明显的脱贫效果。2017年,临夏市共输转贫困劳动力942人,其中向厦门输转贫困劳动力122人。2018年,临夏市共输转贫困劳动力485人,其中向厦门输转贫困劳动力175人。这些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月工资基本稳定在4000—6000元。近年来,临夏市有组织的劳务输转人次在逐年增加。(www.daowen.com)

【案例】

枹罕镇王坪村村民祁永昌既是该村的贫困户,也是该村的养殖大户,主要养殖牛、羊、猪等家畜。过去,由于养殖技术落后和畜病方面知识的欠缺,家畜的病亡率一直很高,这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收入和脱贫,成了他的心头大患。为此,祁永昌四处打听询问,希望得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

就在他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村委的扶贫干事到他家告诉他,临夏市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就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内容,并且培训完全是免费的,还会给他补贴路费和伙食费。起初他还不太相信,直到村干部给他看了《关于临夏市人社局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报名通知》,祁永昌这才大喜,说道:“国家真是为了我们这些贫困户煞费苦心啊,我这就报名,习主席总在电视上说中国梦,要我说,我祁老头儿能靠我的养殖业脱贫致富,这养殖梦可不就是我的中国梦!”说完村干部连连称赞,还嘱咐他一定要重视技能培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掌握养殖知识后一定可以脱贫致富。

在课堂上,祁永昌将养殖专家的每句话都铭记心中,尤其是专家针对西北地区养殖技巧的讲解他更是听得格外入神,还时不时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对自己总结的经验与同班的学员进行探讨、分享。这一趟培训之旅让祁永昌获益匪浅。回到家,祁永昌开始针对自己养殖方法中的错误,将一些原本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更正,将所学的养殖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之中。

随后,祁永昌养殖的2头牛日渐肥硕,30只猪也茁壮成长,25只羊更是健康机灵。凭借着养殖技术的提高,祁永昌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在2015年成功实现了脱贫。他甚至还成为村里其他养殖户的老师,经常有人向他咨询养殖方面的问题。祁永昌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做全村养殖业的排头兵。

一次技能培训,给祁永昌家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