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福建侨乡振兴的实践探索

福建侨乡振兴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建好基层党支部福建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福州市向全市推广连江县乡镇党校建设经验,带动村级组织设立教学点,对乡镇及以下在家的党员进行轮训。福建省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若干意见》,全面实施“政策扶持、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工作机制。[58]福建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省委组织部从清理收缴的省管党费

福建侨乡振兴的实践探索

(一)建好基层党支部

福建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严格人选标准条件,拓宽人选来源渠道,列出“五不能”“六不宜”负面清单,坚决落实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涉黑涉恶等违纪违法行为。各地强化换届政策、人选条件、选纪选风宣传,严格审核把关,真正把那些党性强、作风好、带富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三明市尤溪县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不拿村里一分钱报酬为老百姓服务,全票当选为村支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吸纳一批人品端正、才干服众的党员干部充实村两委班子。在他和支部的带领下,仅三年时间,“垃圾村”“赌博村”变成“花园村”“文明村”。

中共南平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乡村,到干部群众中访谈宣讲,市委常委全部到挂点联系村驻村蹲点两昼夜,带动全市221名处级领导、1639名科级干部下村宣传指导换届工作;武夷山市编写换届选举“顺口溜”,开展“我和百姓聊聊法”活动;浦城县开办“万名党员微型党课”学习换届政策;政和县利用节假日举办“家人召唤你、家乡需要你”乡亲恳谈会50多场,动员150多名优秀青年回乡参选。泉州市德化县上涌镇东山村委会主任赖王花发挥自己经商多年的经验优势,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带领42户群众成立合作社,建立占地300多亩的“稻田养鱼”基地,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增收。在2018年换届中,党员和村民把她推荐为“一肩挑”人选。晋江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实施村级“领头雁”示范工程和“奋蹄马”治理转化工程,把好村级组织带头人选拔、培训、激励、帮扶、管理“五道关”,激发村官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市财政每年投入7000多万元,建立“党建工作、服务群众、基本运转”三个专项经费,在福建省率先建设“一站式”村级服务中心,形成“15分钟服务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统计显示,2018年全省已完成换届的13 021个村党组织中,村党组织书记是经济能人的占83.9%。二是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抓党建认识不到位、主责主业意识还不够强,有的村干部素质不高、带富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党的意识弱化、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福建省持续掀起新思想大学习热潮,举办培训班1181期,将9.8万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全部轮训一遍。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分级分类开展精准培训,选派3800多名薄弱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挂职锻炼。组织13.8万名党员到古田会议会址、谷文昌纪念馆、寿宁县下党乡等进行现场教学、接受党性洗礼。福州市向全市推广连江县乡镇党校建设经验,带动村级组织设立教学点,对乡镇及以下在家的党员进行轮训。

中共连江县凤城镇党校在14个村居设教学点,引入同步会议设备,建成全市首个“党课直播间”,开发手机党课,农村党员受训率达100%。流动党员较多的蝉步村在乡镇党校教学点和驻沪流动党支部会议室安装“即会通”设备,实现异地同步授课交流,解决外出党员无法参训难题。近年来,该村流动党员先后捐资800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改建、电网改造等民生工程。2018年1月,南平市集中抽调2000多名干部,对全市1632个村开展“党建体检”,逐一“把脉会诊”,一村一策整顿重点村、薄弱村。推行村级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根据核心作用、产业发展、乡村文化集体经济等方面设置争创红星、金星的标准,引导基层党组织对标提升、晋位升级。在黄柏村民中心大楼外墙上,“金星村党组织”的铭牌闪闪发亮。该村党支部结合茶村优势,与街道茶叶青年联合党支部开展“村企联建”,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使每户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回收村集体茶山、毛竹山,公开招投标发包,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20多万元;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支书讲坛”、茶叶生产技能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服务村民。三是增强基层党务力量。福建省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若干意见》,全面实施“政策扶持、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工作机制。每3年选派一批干部驻村,每一批任职期限3年,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通过干部驻村这一平台,推动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和集聚。各部门从行业扶贫出发,在资金安排、项目立项、信贷扶持等方面优先安排,有效破解农村发展瓶颈制约。

目前,福建在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近2万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党建基础“双薄弱”村全覆盖,推动驻村干部“带好一个班子、建好一个机制、找好一条路子、打好一个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大田县委推出驻村特派员制度,通过借助外力,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大田县在以36个有大学生村官建制村为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工作驻村特派员制度,然后推广到全县100个建制村。[57]自创建驻村特派员工作机制以来,过去空荡荡的村部如今党旗飘扬。大田县济阳乡济中村驻村特派员陈祥灶几乎天天忙着与乡村干部、群众一起在当地景区内种植花木,全程参与村里3A级景区创建。晋江在全国率先创设乡村(社区)治理人才认定机制,给村党组织负责人评起了“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大幅提高岗位津贴政治待遇,并给予子女择校就读等照顾,以此来吸引从村庄走出去的“晋江商人”回乡担任村干部。南平市2018年开始用3年时间选聘3000名左右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行政村、社区及非公企业专职从事基层党建、群建相关工作,培养储备一批优秀基层干部。

(二)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是基层工作活力不足的症结所在;弱化了的集体经济实力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深刻地阐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党组织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号召力,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支撑。福建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目标是到2018年底全面消除收入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2020年底基本消除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年经营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占到50%。[58]福建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省委组织部从清理收缴的省管党费中一次性安排3000万元抓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市、县设立专项资金并从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汇编各地好经验好做法,推广近百个典型案例,重点推介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土地运营、物业经济、资本运作、服务创收、电商助推、乡村旅游等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式。三明市的“破壳”行动在全省引人瞩目。通过采取村集体增收奖励、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多种务实管用的办法,2017年底,三明市247个村财“零收入”的空壳村全部消除。沙县西霞村率先在全省成立股份林场转制公司,对全村所有山场进行回收,统一交公司托管经营,实行资本化运作,村集体和个人按3:7的比例持股。该做法在三明市117个村推广后,实现每村年均增收7.91万元,最高达60万元。[59]

晋江抓住城市更新改造契机,实施扶持发展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打出用地、规划融资、审批“1+10”政策“组合拳”,探索出公司运营、产权置换、服务配套、资源盘活、村企合作等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7年,全市395个村(社区)平均村财73.34万元,比2012年增长109.3%,低于1万元的“空壳村”全部“脱壳”,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基本“消薄”。[60]厦门市海沧区贞庵村发动村民集资修建厦门首条村级商业街,每年为村集体创造租金收入约250万元;莆田市筹集各级各类资金1.8亿元,引导空壳村全部投资入股振兴乡村集团(国有企业),村均每年获得不少于12%的分红收益;漳州市对薄弱村安排每村5亩的净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建造农贸市场、工业厂房,用于出租经营;平潭综合实验区改变一次性分发补偿款的方式,利用7%预留地补偿款,以资金入股参与企业分红;福州市晋安区宜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协会,将村集体店面租给会员经营,按会员星级收取管理服务费用,村集体每年增收60万元;龙岩市新罗区黄洋村成立村办企业,全体村民当股东,一条心、一盘棋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村集体每年增收10余万元。

泰宁县水际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并参股家庭旅馆、游船、渔业三大协会,成立大金湖航运公司,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服务后,仅旅游产业一项,村集体每年可分红30多万元,资产总值达1300多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32个村1500多户入股增加收入405万元。3200多家企业(商会)与贫困村、薄弱村结成“发展共同体”,地域相近、产业相近的159个先进村与374个薄弱村,联合组建中心村党委或跨村党组织。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千企帮千村”“强村带弱村”行动也正在产生不可小觑的效应。泰宁县音山村联合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等额入股成立农业发展公司,以项目招商,实现每年每村增收不少于10万元。宁德市霞浦县东山中心村探索“支部联姻、村村联建”,将东山、三坪、二坑3个联建村的党组织合并成立党总支,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发物业和发展产业并举,使村集体和贫困户能获得“长、中、短”收入。截至2018年10月底,福建省经营性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空壳村比例已经降到0.8%。[61]福建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福建省先后两轮对全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调查摸底,三次会商专业部门,了解掌握了361个无活动场所村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民政厅、农业厅等6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在建设资金、规划、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省、市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县、乡实行“一村一档”管理;指导市、县(区)党委组织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新建、购买、利用小学校舍等闲置房产和拆迁安置4种类型,研究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场所选址、建设规模、配套资金、开竣工时间和任务分工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具体要求;市级组织部门严格把关,明确建设进度计划,采取销号式管理,精准化推动解决活动场所问题。南平市两年来新建和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83个,覆盖率达90%以上。场所建成后,各地累计开展各类学习教育1.52万场次,参与党员、群众32.4万人次。[62]

福建省坚持一手抓场所建设、一手抓管理使用,要求在所有村部设立便民服务中心,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每天至少有1名村干部在村部值班,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提倡“一室多用”“一所多能”,在保证办公议事、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等基础上,利用场所开办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等,使活动场所成为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综合阵地,充分发挥便民服务窗口、政策宣传阵地、文化交流平台、教育培训站点、党群活动中心等功能作用。[63]

(廖 萌 赵敏文 林 勇)

【注释】

[1]俞云平、王付兵:《福建侨乡的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0页。

[2]吴崇伯:《福建正确处理好与海内外同胞关系的经验与思考》,《八桂侨刊》2009年第2期,第52-55页。

[3]林晓英:《福建省海外侨情解析》,福建省侨办政研处编《2010年侨务课题调研论文汇编》,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2011年。

[4]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编《2018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2月。

[5]福建省侨联网,http://fjsql.fqworld.org/qlgk/index.jhtml。

[6]明溪县侨联提供的“明溪县出国人员情况概况(2013年)”资料。

[7]朱东芹:《近年来福建省侨情变化及其特点》,《八桂侨刊》2015年第1期,第46-52页。

[8]王培欣:《每村300万!福建66个村获省财政奖补》,《福建日报》,2018年11月20日。

[9]张辉:《福建省发布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就业与保障》2018年第24期,第6页。

[10]林宇熙:《福建:千企帮千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福建日报》,2019年7月15日。

[11]陈志鸿:《圣农:多维梯度帮扶 打造乡村振兴闭环模式》,《福建日报》,2019年3月26日。

[12]“三棵树:201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财网,2019年4月23日,http://www.cfi.net.cn/p20190423003850.html。

[13]2014年3月5日,在题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同圆共享中国梦”的网络访谈中,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首次披露海外华侨华人已达6000多万。随后这一数据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并使用。

[14]蔡建国:《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文汇报》,2015年3月12日。

[15]廖萌:《海外华商投资中国的演变、驱动因素及对策研究》,《东南学术》2016年第5期,第148-154页。

[16]王辉耀、苗绿:《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35页。

[17]纪娟丽:《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数量达2.5万多个》,《人民政协报》,2016年5月18日。

[18]任娜:《海外华人社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东南亚研究》2014年第2期,第96-102页。

[19]《千年潮未落 风正好扬帆》,《海丝商报》,2017年11月8日。

[20]李一平、潘舰萍:《1978年以来晋江海外移民与晋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第3-5页。

[21]刘新伟:《论“晋江模式”的特色》,《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11期,第19-20页。

[22]《福建侨报》,1992年8月16日。

[23]黄素蕙:《晋江县三资企业发展战略探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89年第4期,第40-43页。

[24]陆学艺、朱明:《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现代化之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68页。

[25]阎小山:《福建省对外经贸年鉴》,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第135页。(www.daowen.com)

[26]李一平、潘舰萍:《1978年以来晋江海外移民与晋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第3-5页。

[27]《晋江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3月38日。

[28]张辉:《福建省发布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就业与保障》2018年第24期,第6页。

[29]赖雅红:《漳州市出台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海峡导报》,2019年1月27日。

[30]吴宗宝:《永春出台乡村人才振兴行政到2020年引育千名乡村振兴人才》,《泉州晚报》,2018年8月9日。

[31]“福建宁德开展‘宁智回归’工程:吸引海外人才推动发展”,中国新闻网,2018年6月15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8/06-15/8538595.shtml。

[32]“福建宁德开展‘宁智回归’工程:吸引海外人才推动发展”,中国新闻网,2018年6月15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8/06-15/8538595.shtml。

[33]“宁德市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宁德网,2017年7月14日,http://www.ndwww.cn/xw/bwyc/2017/0714/53256.shtml。

[34]康伟强、沈忠华:《打造人才服务新高地 泉州(晋江)国际人才港揭牌启用》,《经济日报》,2019年11月14日。

[35]“关注福建‘首富县’启动海外人才智库首聘37位引智大使”,中国新闻网,2018年7月30日,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fj_sjkfj/2018/2018-07-30/416872.html。

[36]丁虹:《科特派制度助推绿色发展点绿成金》,《闽北日报》,2019年3月31日。

[37]张辉、吴毓健:《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福建迈出新步伐》,《福建日报》,2018年11月4日。

[38]“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侨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2017年10月30日,http://qb.fujian.gov.cn/ztzl/qxwhmzmc/smsjmqjmjd/201710/t20171030_281294.htm。

[39]集美陈嘉庚研究会、政协集美区委员会编《陈敬贤先生纪念集(1889—1936)》,2003年。

[40]远山:《拳拳赤子心 悠悠爱国情——记新加坡华侨陈永和先生》,《中州今古》1996年第1期。

[41]“厦门市集美街道侨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2017年10月30日,http://qb.fujian.gov.cn/ztzl/qxwhmzmc/smsjmqjmjd/201710/t20171030_281294.htm。

[42]庄晓丽、李想:《百年光前 侨界楷模》,《海丝商报》,2018年11月18日。

[43]叶婵娟、朱晨辉:《李光前:从“放牛娃”到“世界橡胶大王”》,《南安商报》,2015年2月9日。

[44]“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厦门市人民政府,2019年10月30日,http://www.xm.gov.cn/zjxm/ldfq/msgj/201111/t20111123_439574.htm。

[45]“风雨沧桑延平楼”,2019年7月30日,http://www.wutongzi.com/a/32848.html。

[46]双木:《“穿西装 戴斗笠”——上世纪20年代的校舍建设及其风格》,《集美大学报》,2013年6月3日。

[47]庄丽娥:《集美学村百年“嘉庚建筑”探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343-347页。

[48]“关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侨乡历史文化情况以及下一步保护发展工作计划的报告”,2017年10月30日,http://qb.fujian.gov.cn/ztzl/qxwhmzmc/fqshkznzc/201710/t20171027_281284.htm。

[49]“关于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创建侨乡的情况报告”,2017年10月30日,http://qb.fujian.gov.cn/ztzl/qxwhmzmc/qzsaxxftz/201710/t20171030_281289.htm。

[50]“关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侨乡历史文化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报告”,2017年10月30日,http://qb.fujian.gov.cn/ztzl/qxwhmzmc/ptshjqjkz/201710/t20171030_281295.htm。

[51]魏然:《福建率先出台乡村生态振兴专项规划 打造“绿盈乡村”绘就振兴蓝图》,《福建日报》,2019年3月22日。

[52]俞云平:《海外侨胞在新时代的性作用 晋江侨乡的实践与启示》,《中国侨联工作》,2019年第8期。

[53]许雅玲:《百侨助百村 晋江深沪镇运伙村从薄弱村到“全国宜居村”》,《泉州晚报》,2017年6月12日。

[54]黄丽青:《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平安侨乡》,《福建法治报》,2018年10月12日。

[55]“三明明溪梓口坊村 红色土地上的新农村面貌”,东南网,2016年9月6日,http://sm.fjsen.com/2016-09/06/content_18422923.htm。

[56]王志凌:《生态振兴,擦亮闽东乡村最美“底色”》,《闽东日报》,2019年8月26日。

[57]潘俊强、付文、何璐:《关注乡村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这样强起来》,《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

[58]“福建漳州:集体经济旺起来 农民增收乐开怀”,人民网,2018年11月24日,http://fj.people.com.cn/n2/2018/1124/c181466-32326142.html。

[59]肖首洲、许琰:《沙县深化林业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侧记》,《三明日报》,2018年11月22日。

[60]“晋江完成30个村社清产核资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获农业部肯定”,中新网,2017年12月29日,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2017/2017-12-29/398847.html。

[61]林宇熙、郑昭、林蔚:《干部精气神足了,新福建发展步子快了》,《福建日报》,2018年11月12日。

[62]郑雨萱:《南平整合资金 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善工程》,《福建日报》,2018年4月3日。

[63]黄欢、马丽莹:《福建出实招用实功求实效 焕发乡村振兴组织力》,《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年9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