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霞帔:中国古代命妇与婚嫁礼服的代表之一

霞帔:中国古代命妇与婚嫁礼服的代表之一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世的画作中有不少女性形象都搭有帔帛图1《簪花仕女图》局部图2《捣练图》局部帔帛流传发展到宋,帔被分为两种:霞帔,开始正式作为命妇礼服与民间婚嫁使用;直帔,为民间女性保留传承前代帔帛形式而使用。清代霞帔形制变化,宽度增加,似长款马甲,前胸与后背装饰以补子,下面尖端多缀有各色流苏,但官方并未给出等级规定。

霞帔:中国古代命妇与婚嫁礼服的代表之一

对于霞帔的起源,有的学者认为,霞帔是从魏晋时期广为流传帔帛演变而来的[3];也有学者认为霞帔的起源是隋唐的帔,与中亚东传的佛教艺术带来的风习影响有关[4]。帔帛此词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的文字资料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汉末玄学的影响,服饰风格宽衣博带,追求一种灵动飘逸的立体效果,与襳髾一样轻薄飞扬的帔帛随之产生,并影响了后世帔帛的发展[5]。唐代开始流行用金银粉绘花或夹缬等印染在薄纱或罗等轻薄的织物上,从胸前或者背后环绕披搭肩上,然后在旋绕于手臂间。传世的画作中有不少女性形象都搭有帔帛(图1、图2)

图1 《簪花仕女图》局部

图2 《捣练图》局部(www.daowen.com)

帔帛流传发展到宋,帔被分为两种:霞帔,开始正式作为命妇礼服与民间婚嫁使用;直帔,为民间女性保留传承前代帔帛形式而使用。霞帔此词也作为命妇礼服配饰与民间婚服配饰所用的专有名词开始确立[6],与帔帛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线。明代霞帔的使用达到了顶峰,从宋代的史料中很难发现对于礼服使用霞帔的具体制度规范,但是明代前期却对霞帔制度的规范从用料、颜色、纹饰等各方面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四次修正。挂在身体正前方下垂尖端,会连接一坠子,材质或金、玉,纹饰或凤、翟,皆有明文规定。清代霞帔形制变化,宽度增加,似长款马甲,前胸与后背装饰以补子,下面尖端多缀有各色流苏,但官方并未给出等级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