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灾后总结:调查与效益分析

灾后总结:调查与效益分析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结主要包括汛情、灾情调查,洪水调度总结,减灾效益分析。根据受灾地区的灾情年度人均纯收入或人均工农业社会产值与典型乡镇的比值,对调查结果进行折算。2)按照不考虑洪水调度的错峰、蓄洪、滞洪等手段发挥的减小洪峰流量,避免启用蓄滞洪区等作用,把本次洪水还原原始状态的受灾面积,按照特重灾、重灾、轻灾单位面积损失值计算灾害损失。

灾后总结:调查与效益分析

抗洪抢险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每年汛期结束后,都应及时收集,调查、总结当年的防汛情况,做好暴雨洪水调查和防汛抢险的总结工作。对发生的重大事件,要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防汛抢险工作积累经验。总结主要包括汛情、灾情调查,洪水调度总结,减灾效益分析。这些工作主要由各级防汛部门负责完成。

1.汛情、受灾调查

暴雨洪水发生有很大的随机性,由于气象雨量观测站点和水文站点不可能覆盖所有暴雨洪水区域,雨洪分区和暴雨洪水特征往往难以全面掌握,汛后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要对汛情进行调查。

汛情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暴雨洪水实际情况,对暴雨洪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积累基础资料,并进一步完善暴雨洪水监测网络。在调查中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抽调水文气象部门的专家组成专门调查班子,专题开展本项工作。

(2)在调查中要通过现场勘察、走访群众、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法,搜集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要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论证,核定雨情和洪水情况。

灾情调查既是为了核实灾情,也是为及时向各级政府实施生产自救和指导经济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因此,必须对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倒塌损坏房屋以及农牧林渔、工矿企业、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等受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做好调查分析。民政、水利、农业、交通、国土等部门要组织联合调查组深入基层,深入灾区一线,收集、核实受灾基本情况,各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成灾原因,提出防灾、减灾措施。救灾措施的调查报告,为灾区提供重建家园、水毁修复等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减灾效益评估

从广义上讲,防洪减灾效益是指当人们在一定时间(短期、长期)和空间内付出的劳力、物力、财力等综合因素所减免的洪灾损失,包括工程措施(如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如防汛指挥信息系统)的减灾效益。在水利方面,防洪属于除害,不属于兴利,与水力发电、供电、灌溉等不同,不直接创造财富,只能减免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一切不利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可减免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但是,防洪工程防洪效益的年际变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一般年份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较小或几乎没有效益,但遇到大洪水特别是达到设计标准洪水时则能产生巨大的效益。近年来,非工程措施在防洪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产生的减灾效益越来越明显。因此,全面、正确地估算防洪减灾效益,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增加社会公众防洪意识,对促进防洪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做好减灾效益分析是衡量防汛抗洪工作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防汛部门必须形成工作制度,每年要对整个年度和有关重大防汛抗洪工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总结防汛减灾效益。防汛减灾效益分析工作一般采用以下基本步骤。

(1)全面摸清灾区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前,要全面收集掌握灾区社会经济状况、防洪设施现状等有关的情况,包括:①人口、土地、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工、农业产值等社会经济情况;②流域内河流、水系自然地理特征,雨情、水情测报和江河堤防、水库工程、蓄滞洪区和其他防洪工程设施现状;③历史上本区域洪涝灾害情况,本次洪水灾害情况;④防汛抢险指挥过程,主要防汛抢险的主要措施。

(2)洪涝灾害损失情况调查。由于洪涝灾情的范围很大,一般情况下洪涝灾害损失情况的调查采取以点推面的方法进行。

1)划分灾害调查损失标准。根据掌握的洪涝灾害情况,一般要按流域或行政区域把灾区分成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范围内按照特重灾、重灾、轻灾标准,选择有关的乡镇作为调查基础单位。

特重灾、重灾、轻灾标准的划分,大体上按照两个条件掌握:一是根据农作物的损失率区分,特重灾、重灾、轻灾的损失率分别为70%、50%~70%、30%~50%;二是根据淹没水深,分特重灾、重灾、轻灾的淹没水深分别为大于1.0m、0.5~1.0m、小于0.5m。有的时候还可根据淹没历时作为淹没灾害程度标准。

2)进行灾害情况调查。调查工作开始之前,要统一制定调查统计表格,以便于调查内容的一致和汇总计算工作。主要表格有:①洪灾典型乡镇农、居民家庭财产损失调查表;②洪灾典型乡镇农、林业等损失调查表;③洪灾典型乡镇工业、企业、电力损失调查表;④洪灾典型乡镇交通运输损失调查表;⑤洪灾典型乡镇公益事业损失调查表;⑥洪灾典型乡镇水利设施损失调查表;⑦洪灾典型乡镇商业损失调查表;⑧洪灾典型乡镇防汛抢险费用调查表。

3)汇总调查统计成果。对调查项目的内容进行汇总计算。汇总成典型乡镇各项损失调查成果,内容中要反映分行政区典型乡镇的灾前财产、损失情况。

根据各典型乡镇各项损失汇总表,推算不同特重灾、重灾、轻灾不同损失率灾情损失表。内容中要反映出典型乡镇特重灾、重灾、轻灾地灾前财产、损失、损失率等。

计算折算系数。根据受灾地区的灾情年度人均纯收入或人均工农业社会产值与典型乡镇的比值,对调查结果进行折算。

确定特重灾、重灾、轻灾单位面积损失值,计算出洪涝灾害损失。

(3)进行洪水还原计算和灾害损失分析。按照洪水计算的有关方法,对本次洪水进行还原计算。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项:(www.daowen.com)

1)把本次实际洪水过程还原到某一比较年防洪工程状况下的减小洪峰流量,避免启用蓄滞洪区作用,把本次洪水还原原始状态的受灾面积,按照特重灾、重灾、轻灾单位面积损失值计算灾害损失。

2)按照不考虑洪水调度的错峰、蓄洪、滞洪等手段发挥的减小洪峰流量,避免启用蓄滞洪区等作用,把本次洪水还原原始状态的受灾面积,按照特重灾、重灾、轻灾单位面积损失值计算灾害损失。

(4)防洪效益计算。防洪减灾经济效益是指防洪体系所减免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01年国家防办颁布了《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试行)》,已印发各地执行。

3.防汛抗洪总结

每年汛期结束后,应及时收集、调查、总结当年防汛抗洪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发生的重大事件,组织有关人员编写防汛抗洪总结。防汛抗洪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水雨情。区域内汛期水情、雨情及特征值,与历史特征值的比较,影响汛期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典型降雨过程,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情特征值,各类水库的水情特征值及泄洪情况。

(2)灾情、险情。区域内汛情总的灾情、险情,主要降雨过程中的灾、险情及其典型。

(3)防汛抗灾措施。从思想、组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人员、物资等方面在汛前准备、抢险救灾中的重大部署、抗灾消耗、抗灾成就。

(4)今后的防汛抗灾工作建议。针对当前防汛抗灾中暴露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以及防汛抗灾的发展趋势,对今后的防汛抗灾工作提出建议。

防汛抗灾总结应根据实际情况,还要着重分析总结以下内容:

(1)汛期降雨过程,汛期主要江河、湖泊控制站点水情特征值。

(2)中小河流特大暴雨总结。

(3)重大险情抢险过程(若干)。

(4)洪水调度(水库洪水调度、江河洪水调度)过程及效益分析。

(5)洪涝灾害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属密件,应严格控制发送范围,一般只发送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部门成员单位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防止任意广泛发送。

4.表彰和处罚

对在抢险救灾中有立功表现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促进今后洪水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七章规定的奖励条件,本着突出第一线的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原则,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评选产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规定,有些行为对防汛抢险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对因失职、渎职而贻误抢险时机、阻碍防洪抢险的人员,根据情节和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建议给予行政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