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现状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现状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长期以来,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平均为1635亿m3,仅占全国总量的5.84%。具体就用水率而言,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1993年5月5日,特大沙尘暴给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人民币,1999年4月发生在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直接造成经济损失3.2亿元人民币。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现状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长期以来,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平均为1635亿m3,仅占全国总量的5.84%。就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而言,2000年为1781m3,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的80.5%,2000年全区总的用水量为817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占89.3%,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为547亿m3,耗水率即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62.8%。具体就用水率而言,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农田平均每亩实灌溉定额为671m3,比全国平均高40%;万元GDP水1736m3,比全国平均高1.85倍。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即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比而言,目前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20%,而西北地区却高达53.3%。河西走廊各河、新疆塔里木河天山北坡各河都超过了70%,有的甚至超过了100%。部分内陆河流域由于资源重复利用和超采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高达79%~154%。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并逐渐地污染了水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又反过来威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土地面积为345万km2,拥有全国18%的耕地,19%的水资源,却仅仅生产了8.8%的粮食,6.7%的肉类;全区拥有草地26.3亿亩,占全国的64%,而牧业产值仅占全国的7.5%。在全区农牧业结构中,种植业占70%左右,畜牧业比重仅为28.5%左右。在种植业内部,高耗水的粮食作物比例偏大,在粮食作物结构中,夏粮面积偏大。牧区和农区相互分割,不能形成区域优势互补的农牧空间布局。其他深层的原因是农牧业的投入严重偏低,灌区老化,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3~0.4,水资源粮食生产效率0.58kg/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草地平均投入只有2分~3分钱,目前草地生产力又比20世纪的50年代下降了1/3~1/2。(www.daowen.com)

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约占218.3万km2,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1.6%。土地荒漠化大多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陕西6省区内,土地荒漠化直接经济损失为540多亿元人民币。日趋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使西北地区每年都要遭受沙尘暴的多次侵袭。1993年5月5日,特大沙尘暴给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人民币,1999年4月发生在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直接造成经济损失3.2亿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