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让孩子热爱早期阅读的方法

让孩子热爱早期阅读的方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识字少,导致阅读难、阅读晚,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学习的发展,学习理解力差、思维能力差更使千百万孩子被称为“差生”,也给他们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让孩子热爱早期阅读的方法

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

早期阅读者——幼儿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没有经过正规的识字教育,他们完全不识字或只能识别极少见简单的文字,这就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活动不能针对单纯的词语、句子、段落、文章进行。另外,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完全,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不多,因此,幼儿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尤其是推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自觉性差,常常不能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务于当前的目的任务;逻辑性差,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推理;抽象概括性差,常把判断和结论跟直接感知的事物相联系,根据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进行推论;把握不住事物关系的本质,不能从前后连贯的信息进行总结、概括。根据这些表现,我们父母就要通过早期阅读使幼儿逐渐识别部分汉字,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识字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进行制作一些大而清晰的汉字卡片帮助幼儿认读。随着汉字学习的积累,在阅读中由画面感知转向文字感知,这是幼儿早期阅读向正规而成熟的阅读过渡的关键

1.早期阅读与智能开发

我们常常发现: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是“差生”,请家教狂“补”,请老师开“小灶”,然而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没有从幼儿时期着手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的智力如何得以开发?孩子的智商如何得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如何得以发展?其实,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早期阅读!

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阅读应当在孩子6岁以后进行。殊不知:识字晚,所有的潜能开发都要滞后!识字少,导致阅读难、阅读晚,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学习的发展,学习理解力差、思维能力差更使千百万孩子被称为“差生”,也给他们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经过对小学生的研究证明,在小学前就学习阅读的孩子,他们的阅读程度和学习表现,比没有学习阅读的孩子要好,在学业中较容易成功。因此,孩子的阅读习惯最好是从小养成,也就是说让孩子开始阅读的年龄越小越好。

2.3岁以前是关键期

一般来说,3岁以前是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习惯的关键期,幼教专家也建议孩子阅读要及早开始。如果此阶段的幼儿有充分阅读的机会,日后语文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明显较未念书的孩子为高,且能培养专注力,有助日后稳定其个性。

也许会有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期的孩子理解能力低,给他读书也是浪费时间。其实不是这样。当婴幼儿瞪大眼睛听父母念书时,看起来也许他们不完全懂,但只要他们不哭闹,就证明他们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在悄悄发生变化。(www.daowen.com)

孩子两三个月大时,视觉发展尚未成熟,只能看到图像模糊的影子。到了1岁左右,已能看清图画书上的图像。之后,慢慢知道图像是什么,是猫、狗等。最后,孩子语言发展逐渐成熟后,知道物的声音、意思,且能将字汇组成句子,并懂得字句语法。经过这样的发展后,孩子才能懂得文字的含义,能自主阅读。

3.父母需要注意的环节

3岁以前的幼儿,因为手眼协调度未成熟,大人可以拿大图片给他看,图片要清楚,字不要太多。父母可以一面重复事物的名称,一面把他抱在怀中,念给他听,增进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皮亚杰称这段期间为“具体操作期”。孩子尚未产生抽象思维,他的认知是来自于实地操作和接触。图片上的苹果和真正的苹果可以同时拿给他看,让他舔、玩、摸,以形成稳固的具体认知能力。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在和他一起阅读时,可以告诉他书名、作者名称、出版者,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和他共同讨论问题,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除了识字的书、图画书、图片故事书等,父母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书籍,如自然科学历史等,让他广泛地涉猎知识,不局限于某种科目。教育心理学家凯洛博士说,家中有百科全书、杂志等课外读物,能使孩子学业进步、热爱吸收知识。

幼儿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是性格、智慧形成的基础。孩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如海绵一样,可以吸收超手大人想象的知识。因此,父母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不用大人逼迫,也会自动阅读,所获的知识和学习表现自然比同龄人好。有研究表明:那些能终生学习、有阅读习惯的人,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大致上都是在幼儿期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