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这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由于一般都认为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而根据古书的记载,司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因此,若以时间先后来看,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中最早被发明出来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后来也都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进而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在中华文化中,有很多事物本来就都喜欢用四大、五大来命名,譬如四大名著(按成书顺序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美人(按年代先后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名楼(山西永济鹳雀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和湖南岳阳岳阳楼),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但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这个概念,却是源自西方学者,然后被中国乃至全世界广为接受。提出这个概念的,是19世纪英国的传教士和著名的汉学家艾约瑟(1823—1905年)。

在这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由于一般都认为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而根据古书的记载,司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因此,若以时间先后来看,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中最早被发明出来的。

所谓司南,是中国古代用来辨别方向的一种仪器。根据古籍记载,司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河北磁山一带。近代考古学家猜测司南的模样,很可能是先运用天然磁铁矿石,雕琢成一个像勺子一样的东西,再把这个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刻着方位的盘子上,这样就可以运用磁铁指南的特性来辨别方向。可惜的是,到现在还没有挖掘到古代司南的实物。不过我们能确定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兴盛发达,采矿业和冶炼业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整体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就是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这些发现都被记载了下来,譬如内容博大、可说是先秦时期各个学派言论总汇的《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至秦汉时期),就明确记载“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记述古代志怪的《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朝前期)也有类似的记载;《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期)不仅有“慈招铁,或引之也”的记载,还将磁石拟人化,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她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

据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在咸阳附近修建阿房宫时,宫中有一座门就是用磁石做的,如果有人暗藏兵器想要混进阿房宫,就会被这座特殊的磁石门给牢牢地吸住。学者推测,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应该是先发现了磁石会吸铁,然后才又发现磁石所具有的指向性。(www.daowen.com)

1000多年以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如何制作指南针。

《梦溪笔谈》一书,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和社会历史现象,被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1900—1995年)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在国际上亦颇受重视。

《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珍奇异兽以及涉及古代神话地理、巫术等多领域的 传说故事

总之,世界上公认指南针是中国的发明,而且指南针在北宋就已经开始运用于航海,当时是用细小的钢针在磁石上摩擦,使钢针带有磁性,成为磁针。到了南宋,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成为近代航海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