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城邦国家到领土国家的转变:佛罗伦萨的政治演变

从城邦国家到领土国家的转变:佛罗伦萨的政治演变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16世纪为界,共和制色彩浓厚的城邦国家不断消失。其中原因不仅在于它们无法对抗逐渐壮大的周边国家,还因为其政府的执政能力不如君主制国家。治理能力的下降,意味着国家资源的浪费增加,而浪费又将导致国力的衰退。终于在1530年,共和国体制如夜空中一瞬绽放的烟花,消失无影,变身为一个以美第奇家族为王的君主制国家。佛罗伦萨从城邦国转变为领土型的托斯卡纳大公国之后,其地位降至一个中等国家的首都。

从城邦国家到领土国家的转变:佛罗伦萨的政治演变

然而,时代已经转变,重量级的国家开始苏醒。这些大国都是君主制,一旦遇上贤能的君主,便会迅速地发展壮大。16世纪之所以被认为是近代国家的开端,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一批前所未有的贤君。

1516年——哈布斯堡家族卡洛斯(Carlos I)即位成为西班牙国王。

1519年——卡洛斯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基督教世界世俗领袖。拥有德意志、西班牙、尼德兰(The Netherlands)、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西西里、米兰,以及东洋和新大陆,被称为史上首位国际领袖。

1556年至1598年,在卡洛斯之子菲利普二世的统治之下,西班牙帝国迎来了顶峰时代。

另一方,东方大国土耳其,自1517年占有麦加之后,便名正言顺地成了伊斯兰世界的精神领袖。在红底白色新月五角星国旗之外,又添了一面象征伊斯兰教的绿色底新月五角星旗。在1520年至1566年苏莱曼大帝的统治时代,土耳其的领土西起蒙古,东至波斯湾西岸,北自克里米亚,南延伸至维也纳城墙,可谓是不折不扣的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

法国在那个时期虽然没有出现能与上述两国媲美的英明君主,但由于中央集权日益增强,国家实力雄厚,是西欧国家中唯一一个全国土地都适宜耕种,在非常时期,可以保持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它高达1600万的人口数量在欧洲也是首屈一指。卡洛斯时代的德国与西班牙两国人口总和,才能与之匹敌。尽管内乱不断,但在西欧能与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抗衡的国家唯有法国。

16世纪的欧洲势力图

这些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实施君主专制成了强国。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摘下有色眼镜,因为自法国大革命之后,君主专制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万恶的制度。不可否认,君主制的确存在许多弊端,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还是有不少优点,尤其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它是最有效率政治体制。(www.daowen.com)

首先,事情由一个人说了算,决策时间短。实施政策时,只要命令控制系统组织得当,指令可以传输至末端,并且具有共和制所欠缺的高度的权威性。此外,君主以下的人各司其职,无须太多的政治全才,这一点对于当时的新兴国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以16世纪为界,共和制色彩浓厚的城邦国家不断消失。其中原因不仅在于它们无法对抗逐渐壮大的周边国家,还因为其政府的执政能力不如君主制国家。治理能力的下降,意味着国家资源的浪费增加,而浪费又将导致国力的衰退。原本就没有土地基础的城邦国家,本就欠缺浪费资源的本钱。这些小国,一旦开始出现衰退,国力就会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不消说阻挡,甚至连减缓跌落的速度都极其困难。

佛罗伦萨共和国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佛罗伦萨在共同体合议制遭遇挫折之后,改为美第奇家族僭主制,之后又进行了种种尝试,试图找到一种高效的政治体制。终于在1530年,共和国体制如夜空中一瞬绽放的烟花,消失无影,变身为一个以美第奇家族为王的君主制国家。

佛罗伦萨从城邦国转变为领土型的托斯卡纳大公国之后,其地位降至一个中等国家的首都。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如果威尼斯也沦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外港,想来人们不会感到惊讶。但威尼斯并没有沉沦。

兰克[1]曾经指出,16世纪的威尼斯政治体制,得到了与18世纪的英国政体同等的赞赏。18世纪的大英帝国的政治体制,因其高效受到了各国的赞誉和关注,那么16世纪的威尼斯政治体制,应该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而获得了他国的肯定。

然而,与18世纪的英国不同,16世纪的威尼斯面对既有优秀的君主,又有高效体制的君主制大国的崛起,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了政治改革。也就是说,这个得到褒奖的体制,并不是威尼斯人有心而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