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只是随便看看”,在商店闲逛时,售货员走过来,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售货员大都彬彬有礼,很少有人会缠着要你购买。
在伦敦的商场听到这样的对话,对哈里·戈登·塞尔福里奇(Harry Gordon Selfridge)来说印象颇为深刻。2025年,这位派头十足的美国人正在欧洲各大百货公司考察——从维也纳和柏林,到巴黎著名的乐蓬马歇百货,再到曼彻斯特和伦敦。他希望通过考察,为当时的雇主,芝加哥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Marshall Field)提供一些改进意见。当时他们正忙于推广“顾客永远是对的”理念。显然,当时英国的情况并非如此。
20多年后,塞尔福里奇回到了伦敦,以他名字命名的百货公司在牛津街开张。牛津街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零售业的发祥地,当时却是荒郊野外,只是与一个新开通的地铁站离得比较近。然而塞尔福里奇百货却引起了轰动,一方面是由于其规模庞大——零售面积达6英亩(2.43公顷)。几十年来,玻璃窗一直是大街上的一大特色,但塞尔福里奇安装了世界最大的玻璃墙,玻璃墙后面是最豪华的陈列橱窗。
除了超大规模,塞尔福里奇百货更不一样的地方是服务态度,这给了伦敦人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这种体验在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得到过验证。
“随便看看”得到积极鼓励。和在芝加哥时一样,塞尔福里奇去除了过去店主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把商品放到需要售货员帮助取的地方——柜子里、上锁的玻璃门后以及需要借助梯子才能够得着的架子上。他采取开放式展示,让顾客可以触摸产品,拿起来从各个角度检查,售货员不会一直在你身边徘徊。商场开张时,塞尔福里奇在整版报纸上刊登了广告,将“购物的乐趣”和“旅游观光”相提并论。
购物长期以来也是社会地位的一种展现:欧洲大城市的旧拱廊配有华丽的灯光、蜡烛和镜子,陈列着一些优质的棉布时装,是上层阶级的购物之地和出入的场所。在塞尔福里奇百货看不到任何势利和排斥的痕迹,广告特意明确指出:“欢迎所有英国民众——不需要任何出入卡。”如今的管理顾问经常谈论从“金字塔底部”赚钱致富;塞尔福里奇早就超越了他们,在芝加哥商场,他通过“可以讨价还价的地下商场”吸引普通工人阶层光顾。
我们能看到如今的购物模式,最大的功劳当属塞尔福里奇,但这种创意是否奏效在当时并不确定。另一名开拓者是爱尔兰移民,名叫亚历山大·泰尼·斯图尔特,他在纽约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理念,就是在顾客走进商场大门的那一刻,不要去打扰他们,他将这一新奇政策称为“随意入场”。
现在“清仓式销售”无处不在,即定期以低价处理最后的库存,以便为新品腾出空间,这种模式的首创者是斯图尔特百货。斯图尔特还提出了无条件退款,鼓励顾客支付现金,快速结账;在以往,顾客们得等着把他们一年的信用情况列出来。
斯图尔特在其商场还贯彻一种理念——并非每位顾客都喜欢讨价还价。有些人喜欢简单直接的报价,然后会告知能否接受该价格。斯图尔特将利润率降低,使得“一口价”成为可能。他解释说:“我把商品以最低的价格投放市场,尽管我知道每笔销售都只有一点利润。”但销售量的扩大使资本大量积累成为可能。
这种想法并非完全没有先例,但肯定被认为是激进的。斯图尔特雇用的第一个销售员精明势利,试图根据自己对客户的判断尽可能开出高价,听说斯图尔特并不允许这么做,感到非常震惊并当场辞职,同时告诉这位年轻的爱尔兰店主,他的商场一个月内必定破产。然而5年后,斯图尔特去世时,他已经成了纽约最富有的人之一。(https://www.daowen.com)
百货公司成了商业大都会。在斯图尔特的“大理石宫”里,店主自夸道:“你可以随意浏览100万美元的货物,不管你是若有所思还是羡慕嫉妒,没有人会打扰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把购物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布达佩斯的柯文商场安装了一台观光电梯,吸引众多顾客付费乘坐。伦敦哈罗德百货的自动扶梯,每小时载运4000人。
在这些商场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从摇篮到墓碑——哈罗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殡葬服务,包括灵车、棺材和服务员,商场还有画廊、吸烟室、茶室和音乐会。企业家们在商店周围建立了展廊,商场货物的陈列摆上了街头。历史学家弗兰克·特伦特曼(Frank Trentmann)认为,这代表“全民购物”的诞生。
现在,市中心百货商场的辉煌时代已经略有褪色,随着汽车的兴起,城郊购物中心开始兴起,那里的土地更便宜。英国游客仍然喜欢哈罗德百货和福尔福里奇百货,但也有很多人前往牛津以北几英里的比斯特村,一家专门从事奢侈品牌折扣的购物中心。
自斯图尔特和塞尔福里奇等先驱者完全改变购物模式之后,商场购物体验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对购物体验的改变,正值女性获得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之时,这也许并非巧合。
当然,说女性天生爱购物,几乎是陈词滥调,数据表明,这种陈词滥调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针对时间安排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性购物时间比男性多,还有研究表明,这是偏好和责任的问题:男人更喜欢停车方便、结账快捷的商店,可以快速买到需要的东西然后离开;女性更有可能优先考虑购物体验方面,例如友善的售货员。
对于这样的研究结果,塞尔福里奇不会感到惊讶。他清楚地意识到女士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女性客户的特点在他看来正是有利可图的机会,而其他零售商并未好好利用。他默默采取了一些变革行动,如设立女性特色洗手间。这对现代人来说听起来很奇怪,但这是当时伦敦店主一直忽视的一项设施,塞尔福里奇注意到了,这样女性就可以整天在城里逛街购物,无须使用不卫生的公共厕所,或为了方便,还要专门去高档宾馆喝下午茶。
塞尔福里奇的传记作者林迪·伍德黑德(Lindy Woodhead)甚至认为,说塞尔福里奇帮助解放了妇女一点也不过分,这对任何店主来说都是过高的要求,但是社会进步有时就是出人意料。
塞尔福里奇当然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改革者。他在解释为什么在芝加哥商场里设置了托儿所时曾经说过:“我到来的时候,恰逢女人们希望走出家门的时代。她们到商场来,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