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让劳动成为孩子们情感成长的源泉

让劳动成为孩子们情感成长的源泉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使孩子们成长。一个人对自己劳动的自豪感,是道德纯洁、高尚的最重要源泉。热爱劳动,首先是儿童情感生活的一个范畴。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变成了娱乐。甚至当我的学生们长大成为青年时,他们依然非常激动、兴奋地在学校的小地块上收小麦、脱粒、烤面包,这一切都充满了浪漫色彩,带有游戏的意味。劳动教育的最高教学智慧,是在儿童心中树立起劳动人民对劳动的态度。

让劳动成为孩子们情感成长的源泉

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一种万能且独特的方法,既能保证教育成功,还能弥补教育影响下的其他领域中的缺点和不足。

当劳动进入我的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他们团结友爱的欢乐,促进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在克服困难后能产生令人激动的兴奋和喜悦,能不断发现周围世界中新的美好事物,能唤醒公民最基本的责任感(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所具有的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童年时代,每个孩子都应该深刻地体验这种高尚的情感

学校生活的第一个秋天,高年级学生在园子里给我们分配了几十平米的土地。我们把地翻了一遍,松了土,这种劳动对农村的孩子是最熟悉不过的。我对孩子们说:“我们在这里播种冬小麦,成熟后把粮食收上来,然后磨成粉。这将是我们收获的第一份粮食。”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粮食,因此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努力劳动;同时我们正在搞的这项活动还包含着某些浪漫的元素,即游戏元素。

收获第一批粮食的梦想激励着我们,帮助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困难真不少:孩子们把肥料装到小筐子里,掺到土里。然后为一排排小麦挖了田畦,然后一粒粒挑选种子。播种那天变成了真正的节日。劳动激励、鼓舞着每个孩子。地都种好了,但是没人回家。大家想做个遐想,我们坐在树下,我讲着一个金色麦粒的童话故事。我想着故事,同时也在考虑现实中的事情:怎么使劳动在我学生的童年时期不仅能带来一种稚嫩的欢乐,也能带来第一次作为公民的快乐?孩子们通过劳动,就像通过一条康庄大道,进入社会生活,了解了别人也认识了自己,并第一次体验到作为公民的自豪感。但我从未忘记,劳动不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孩子们在体力和精神上的努力程度,由那个通常称为“成熟”的过程来衡量,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劳动使孩子们成长。应该给劳动确定一种合适的难度,即使劳动带有稚气,但同时又使孩子逐渐感到自己已不再是孩子。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有当儿童的劳动中包含成年人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即获得物质成果,并把他纳入集体成员关系的情况下,上述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小麦发芽前,孩子们很担心:我们的麦田会很快变绿吗?麦苗出来后,男孩子、女孩子每天早上都要跑去看一看,看看绿色的麦苗长得快不快。冬天,我们给小麦盖上一层雪,使小麦能暖和些。春天,看着麦苗如绿毯般覆盖大地,看着小麦长出茎秆,抽出麦穗,孩子们激动不已。每一株麦穗的命运都让他们牵肠挂肚。

收获是比播种更快乐的节日。孩子们穿着节日盛装来到学校。每个学生都小心翼翼地把小麦割下来,捆成小捆。脱粒又是一个劳动的节日。我们把麦子堆起来,装进袋子。安德烈老爷爷将麦子磨了,给我们送来了白面粉。我们请季娜的母亲给我们烤面包。孩子们在旁边帮忙:男孩子打水,女孩子抱柴火。看,四个大面包出炉了——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是我们牵肠挂肚的辛劳所得。一种自豪感激发着孩子们的内心。

期待已久的这天——庆祝新麦收获的节日终于来到了。孩子们邀请了安德烈老爷爷和家长们一起欢度这个节日。桌子上铺了白色的绣花桌布,女孩子们摆上香喷喷的面包,安德烈爷爷摆上几盘蜂蜜。家长们边吃面包,边夸奖着孩子们,感谢他们的劳动和付出。

这一天孩子们将永生铭记。在这个节日里,我们没有讲任何有关劳动和人格的豪言壮语。节日最让孩子们激动的,是他们体会到的自豪感:我们种出了粮食,给父母带来了欢乐。一个人对自己劳动的自豪感,是道德纯洁、高尚的最重要源泉。

我们的新麦节引起了其他班集体的关注。每个班的学生都希望种出自己的粮食。孩子们一直去叨扰班主任:为什么别的班有粮食节,而我们没有?

这件事引起整个教师群体的诸多思考。所有人都看到了,像耕种、施肥这种最简单的活,对孩子们来说也能像去林中游玩、读一本有趣的书一样,成为他们向往的事情。老师们说道,看来,什么事情都无法引起他们兴趣的那些“懒汉”,在这些劳动中也会变得判若两人,他们也愿意劳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考虑着。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问题主要在于情感,在于必须用崇高的目标去激发孩子们。热爱劳动,首先是儿童情感生活的一个范畴。当劳动能给他们带来欢乐时,孩子们就会想去劳动。劳动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越多,他们就会越珍惜自己的荣誉,在自己的劳动中就越清楚地看清自己作出的努力和自己的荣誉。劳动的欢乐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变成了娱乐。劳动需要努力和毅力。但我们不能忘记,和我们打交道的孩子,是世界刚刚才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孩子。

孩子们决定每年都庆祝新麦收获节。上学后的第二个秋天,他们又新开发了一块地,种了冬小麦。小麦收获后,他们又邀请家长们来做客,还请来了自己的小客人——学龄前的小朋友们。甚至当我的学生们长大成为青年时,他们依然非常激动、兴奋地在学校的小地块上收小麦、脱粒、烤面包,这一切都充满了浪漫色彩,带有游戏的意味。劳动的快乐是其他任何快乐所无法比拟的。若没有美感,这种快乐也是不可思议的。不过此处的美,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所得所获,更重要的是他们创造的东西。劳动的快乐是生活之美;认识到这种美,孩子们就会有自尊感,就会因克服困难而感到自豪。

只有那些懂得努力工作、知道什么是汗水和辛劳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童年不应该一直沉浸在节日中,如果没有孩子力所能及的紧张劳动,他就无法懂得劳动的幸福和快乐。劳动教育的最高教学智慧,是在儿童心中树立起劳动人民对劳动的态度。劳动不仅是人们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若没有它,人类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同时劳动还是从多方面体现个人精神生活和精神财富的一个领域。劳动中还能展现人与人之间纷繁多样的相互关系。若孩子们体会不到这些关系的美,就不可能培养起他对劳动的热爱。人们把劳动看作个人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最重要手段。常言道:不劳动,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让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豪感建立在劳动成果的基础上,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上学后的第一个春天,孩子们种了一个“献给母亲的果园”,里面种了31棵苹果树、31棵葡萄苗。我对我的学生们说:“孩子们,这将是我们献给母亲们的果园。母亲是你们最亲爱、最亲近的人。三年后,苹果树和葡萄苗将结出第一批果实。第一个苹果和第一串葡萄将会是献给母亲的礼物。我们将会给她们带来快乐。请记住,你们的母亲非常辛苦。我们要用快乐报答她们的辛苦付出。”

给长辈、父母带来快乐的梦想也激励着我们在“献给母亲的果园”中的劳动。一些孩子还不懂“对母亲的爱”这一人类崇高感情的深刻意义。我努力激发每个孩子心中的这种感情。加利娅为她继母栽了一棵树,萨什科为祖母、维佳为姨妈种了一棵。没有人对劳动漠不关心。春天和夏天,孩子们给树浇水、灭虫。苹果树和葡萄树长出了绿芽,变得郁郁葱葱。第三年,开出了第一朵花,第一次结了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果实能快点成熟。

托利亚、季娜和科利亚的苹果树上结出了甘甜多汁的苹果,葡萄藤蔓上结出了一串串琥珀般晶莹剔透的葡萄,他们非常开心。这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幸福。孩子们采摘了成熟的水果,送给母亲们。这是孩子们生活中难忘的时光。我记得,当科利亚从树上摘下苹果送给母亲后,他眼里闪烁着无比喜悦的光芒。

学校生活的第二年,孩子们的劳动深受高尚情感的激发。每个孩子都在父母的院子里,为父亲、母亲、祖父和祖母种了果树。“看,这是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的苹果树。”孩子们自豪地说。萨什科为了怀念父母,也种了苹果树;加利娅和科斯佳也为了缅怀母亲种了果树,他们也没有忘记继母,也各自为继母栽了一棵苹果树。

孩子们如此精心、动人地照料着这些果树,这是对其他任何工作都不曾有过的。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等着苹果树开花。从栽种苹果树到结出第一批果实,再把果实摘下送给母亲,这不仅仅是孩子们一步步完成劳动的过程,也是道德发展的阶梯。孩子们在攀登阶梯的过程中体会着他们自身劳动的美。

母亲是人类生活中最神圣、最美好的存在。非常重要的是,孩子们从给母亲带来快乐的劳动过程中,体会到了这种劳动的道德美。渐渐地,我们集体中形成且建立了一个极好的传统:在秋天,在大地和劳动慷慨地赐予人们礼物的时节,我们就庆祝秋天的母亲节。这一天,每个学生都把靠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成果献给母亲,他们可是向往了一整个夏天,甚至几年呢,成果有苹果、鲜花、麦穗等等,这些收获都是在他们的小小地块(每个孩子在他们父母院子里,都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小小的劳动角落)上种出来的。“好好爱护自己的母亲”,这是我们让孩子们在准备秋季的母亲节时,在他们心中不断建立的一种观念。孩子们在为母亲带来快乐的劳动中投入的精力越多,他们的内心就更加人性化,更有人道主义精神。

我们这里还产生了一个春季母亲节。我们在树林里找到了一块僻静的草地,孩子们称其为“草莓园”,因为夏天时这里会有很多浆果。与这个神奇角落打交道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极大的快乐。他们想与母亲分享这种快乐。于是孩子们便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把点缀大地的第一朵花献给母亲。春季母亲节由此诞生了。这天,孩子们不仅把类似小铃铛的雪花莲送给母亲,还送了温室里的花儿。欢度母亲节时,应该避免大肆叫嚷和进行各种“有组织的活动”。我们努力确保使为母亲组织的母亲节成为家庭内部、亲朋好友间团聚的好事。其中最主要的并不是响亮华丽的话语,而是深厚的感情。

相传,有一句出自18世纪民间哲学家格里戈里·斯科沃罗达之口的乌克兰古老格言:“爱人易,孝敬母亲难。”这句话蕴含着民间教育学的伟大智慧。如果心中没有建立起对亲近之人、亲密之人的依恋之情,就不可能培养出人道主义思想。口头上的爱人,并不是真正的爱。家,才是培养亲切、诚恳、同情心的真正学校;对父亲、母亲、祖父母的态度,是对人性的考验。

儿童的劳动应该能够创造美,这也是美育和德育统一的要求。入学后的第一个秋天,我们收集了野蔷薇的种子,然后种到了学校在校园一个僻静角落里分配给我们的一小块地里。我们把红色、白色、紫色和黄色的玫瑰嫁接到野蔷薇上。就这样,我们创建了自己的“玫瑰园”。开出第一朵花时,孩子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男孩、女孩们不敢碰花丛,怕给它们造成损害。当我告诉他们,如果剪花得法,玫瑰花会盛开整个夏天时,孩子们非常开心。每个人都想给母亲送一朵花。他们格外高兴的是,在秋季母亲节时,他们能够把一束小小的玫瑰花和苹果一起送给妈妈。

入学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播种了许多花。花儿需要经常照料。最费时费力的是浇水。这时,高年级学生修建了一座带水泵的小水塔,水塔不高。这样水就可以引到花园里,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于是,浇水变成了孩子们都想干的劳动,即使是年龄最小的丹科,现在只花半个小时就能给所有的花浇完水。

我希望,种花能成为每个孩子的个人爱好。恐怕没有什么其他劳动能比照管玫瑰花更能使人高尚,更能把美、创造力和人道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了。最后,我让每个孩子都产生了一个想在自己家拥有一个小花园的愿望。早在三四年级,我的学生们就已经很欣赏宅子旁边花园里种植的玫瑰花了。

生活使我相信,如果孩子们栽种玫瑰花是为了欣赏它的美,如果这种劳动的唯一报酬是美的享受,并且为他人的幸福和快乐而创造这种美,那他就不会变得邪恶、卑鄙,不会冷漠无情、对人冷嘲热讽。这是德育中极为复杂、困难的问题之一。美本身并不包含任何能培养人高尚精神的魔力。只有创造美的劳动因具有了崇高的道德动机而更加人性化的时候,首先是充满对人的尊重时,美才能起到使道德纯洁和培养人性的作用。为人们创造美的那种劳动越人性化,人就会越自重,就越不能容忍背离道德规范的事情。

美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已成为我们全体教师关注、讨论的话题。我们非常重视美,因为这是影响精神世界,特别是情感的手段,但同时也担心,我们对这种影响的评价过高。在什么条件下,美才会有教育作用?我们在心理研讨会上对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通过对教学过程规律的全面分析后得出。通过分享经验,分析教师对早、中、晚期学龄儿童精神世界进行影响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越来越相信: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一种万能且独特的方法,既能保证教育成功,还能弥补教育影响下的其他领域中的缺点和不足。

美育本身可以很好地进行,但是如果共产主义教育的其他要素和组成部分存在严重缺陷,那么美育的影响就会减弱,甚至可能完全消失。对孩子精神世界的每一种影响,只有当其他同样重要的影响起作用时,才会具有教育力量。在某些条件下,一个人可能一方面会精心养花,欣赏花的美,但同时又表现得冷漠无情、愤世嫉俗、厚颜无耻。这一切取决于我们这些教师在施加我们寄予一定希望的那种影响外,还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了哪些影响。

这些真理逐渐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信念。关于具体生活命运的讨论,还把我们引到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问题上来。我认为,这是教育根本的、基本的法则之一。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已经解决,不过,我们为解决这个问题、探索这个问题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个问题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法则之一,其本质在于:每一种对人施加影响的手段的教育效果,都要看另一些影响手段是否深思熟虑,它们的目标明确程度、有效性如何。美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作用的大小,要看它是否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劳动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要看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时有多么深刻、深思熟虑的程度如何。只有当长者的榜样力量发挥作用时,只有当其他教育手段充满了道德纯洁性和高尚情操时,教师的话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

教育的各种影响之间存在着数十种、数百种,甚至成千上万种依存关系和制约关系。教育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如何考虑这些依存关系和制约关系,更确切地说,是要看这些关系在实践中实施得如何。在我看来,那些对教育科学的恼人指控——说它落后于生活,正是无视了这样一种事实,即如果没有其他数百种影响,对人的任何一种影响都会失去其作用;如果不将其他千百种规律实现,那任何一种规律也都将变成空话。教育科学的滞后之处在于,它没有去研究那数十种、数百种影响人的依存关系和制约关系。只有当教育科学去探索、解释教育现象之间那些最微妙、最复杂的依存关系和制约关系时,它才会成为精准的科学、真正的科学。

还产生了一个鲜花节……鲜花节有几个。春天是铃兰花节、郁金香节和丁香花节。这一天,我们走进森林,走进了入学后第一个秋天开辟的那个丁香花花园;每个学生都采集了一束小花,同时还试着用不同颜色的花相互搭配。我们来到林间草地,欣赏这些花束。他们把这些花束送给他们的母亲和我们的朋友——安德烈爷爷和奥莉加奶奶。我们还邀请学龄前的孩子来过节,也给他们采集了花束。

第二个节日是玫瑰节。我们在学校的“玫瑰园”和家庭宅院的地里采了玫瑰花束。在上学的第二年,几乎所有孩子的家里都有了玫瑰花丛。我们把最美的花束送给了安德烈爷爷和奥莉加奶奶。

第三个节是野花节。这个节日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最多。早上我们走进田野,因为这个时候的花特别漂亮。采集一束束美丽的野花,是真正的创造力。孩子们把花束带到学校,休息时,大家会一起向往着在我们这里也有野花开放。我们记住了最美丽的花朵生长的地方,秋天就去收集种子,挖出根茎,于是宅院里也逐渐开出了矢车菊和雏菊等。

秋天的鲜花节,或者叫菊花节,是与夏天悲伤告别的日子。为了尽可能地拖延过这个节日的时间,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我们保护菊花,使它们不受寒风和霜冻的侵袭,夜里用纸罩把花盖起来。过完秋季鲜花节后,我们就把花草移到温室里。

入校后的第三年,孩子们首次庆祝了雪花莲节。森林里仍布满积雪,但是大地已从冬眠中苏醒。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批淡紫色——蓝色和白色的风铃草。这天,孩子们把这小小的花束送给了母亲。

我尽力让孩子们把劳动当作精神快乐的源泉。让人不仅为获得面包和衣服、为建造房屋而劳动,也为了使他家旁边经常有盛开的鲜花而劳动。这些花不仅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欢乐,使人从小就能为快乐而劳动。

上学一年后,我们的孩子们在他们父母的住宅旁园子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美丽角。几乎所有孩子的美丽角中都有盛开的玫瑰。此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花。瓦里亚、丽达、帕维尔、谢廖沙、卡佳、拉莉莎、科斯佳喜欢上了菊花。萨妮娅、季娜、柳芭、柳达、萨什科种的是康乃馨和郁金香。万尼亚、维佳和彼得里克则栽下了几株丁香花。我教孩子们如何照看花草,如何培育幼苗以及选择最佳的植物种植地。

但对花的热爱引起了科利亚和他母亲之间的冲突。小男孩喜欢在温室里劳动。我给了他三株菊花,并告诉他怎么种植。这时,我们又给孩子们分发了几种品种优良的番茄苗。科利亚把十几株番茄苗以及菊花苗一起带回家。母亲栽了番茄,科利亚种了菊花。两个星期后,母亲看到菊花苗(已经扎根了),便拔出来扔掉了。小男孩在篱笆旁找到了被扔的花苗,大哭起来,跑去找母亲。这位母亲笑着说:“这有什么好伤心的?只是一些花儿。我们要它们干什么?没有花我们也照样活着,并且还将正常生活下去。”科利亚默默地拿起这些花苗,再把它们种到谷仓后的角落里。

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给母亲拿来了几朵蓝色的花,说道:“妈妈,看,这些花多好看。”小男孩的话里包含着复杂的感情。他可能想说:“妈妈,我想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和这些花一样美好。”(www.daowen.com)

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在“鸟类医院”里劳动着。

每当暴风雷雨过后,我们走进森林,总能发现从鸟巢中掉下来的小鸟。在“鸟类医院”里,孩子们久久不能安静……而冬天,遇到严寒霜冻时,孩子们会在“医院”的窗外放上盛满了南瓜籽的饲料槽。许多小山雀都会飞到饲料槽这里来。饲料不足时,小鸟叽叽喳喳地尖叫着。孩子们把谷粒撒在桌子上,小山雀飞进屋里啄食,渐渐地,鸟儿和孩子们熟了起来,在屋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寒冷的冬夜甚至不飞出去。鸟儿愉快地叫着,落在孩子们的肩膀上、手上和头上。天气晴朗时,鸟儿飞来觅食后会立刻飞走。孩子们不想与这些长着羽毛的朋友们分别。鸟儿似乎感觉到了。孩子们在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中好像听出了一种歉意,好像在说:“很抱歉,我们不能久留。”

科利亚、尤拉、萨什科、科斯佳和帕维尔在“鸟类医院”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建议孩子们在自己家里也安装一个小饲料槽。在窗子的通风口外面出现了一个个撒着南瓜籽的架子,而帕维尔则做了一个小屋子。

乍一看,所有这些好似都是无关紧要的,与教育无关。然而,实际上,爱护、照顾生物也是在培养亲切、热忱和同情心。前文中我们讲了那个从三年级开始就庆祝的云雀节,现在它已成为劳动和艺术创作的独特节日。女孩子们会烤制小面团做的小云雀。每个女孩都试图在自己那质朴、简单的作品中表现出鸟儿展翅翱翔的姿态。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女孩子们相互展示自己的云雀,她们不仅能看出云雀的动态,还能听出歌声来:“你的云雀不叫,但我的在唱歌呢。”那段时间,经常听到她们这么讲。

成年后,孩子们将会到田间作业队和畜牧场工作,将成为耕种者、挤奶员、农艺师和园艺师。应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感受到田野里、饲养场里那些普通劳动的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使这些普通、平凡的农业劳动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但是,若没有游戏,没有受到劳动和集体关系的美,即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精神的启发,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的学生们总是非常关心公共事情,并会思考其结果。班级一直是一个劳动集体。

初春时节,我们去畜牧场塔尼娅父亲那里了。我们被安排在厩棚的一个温暖角落里,他们还放了四只小羊羔到这里(塔尼娅的父亲选了最弱小的几只羊羔)。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将一起照顾这些小小的、暖暖的、毛茸茸的小生命。我们每天都要来看它们,喂它们温水泡好的干草汁和奶,一直到羊羔变得健壮。”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有那么一些“懒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铁石心肠,什么都打动不了他们。这是不对的。比如,您可以用到畜牧场去照顾小羊羔这种辛苦的劳动去激励小孩子(不是少年,到11~12岁时再这样做就为时已晚了),并和孩子们一起劳动一两个月,到时候您将看到,即使最冷漠的心也会被融化的。孩子们通过劳动之美而获得的集体精神,是勤奋、劳动的强大动力和源泉。我们班里没有一个冷漠之人,也没有一个懒汉,而这都是因为孩子们受到了平凡劳动的鼓舞和激励。

我们找到质量最好的干草,碾成碎末,煮成“小羊羔喝的汤”。我们用牛奶喂了这些小羊羔。当小羊羔能吃青草时,孩子们从温室里给它们带来了大麦和燕麦苗。草地刚返青,小羊羔这里就出现了一堆堆鲜嫩多汁的饲料。塔尼娅的父亲在厩棚附近做了一个围栏,我们整天在那里放羊羔。那是我们的“牧羊场”。

学校生活的第三年,出现了新的、更操心的事情:无论男孩、女孩,都想要照料小牛犊。于是我们又有了一个小角落,这个小角落在奶牛场。孩子们整个冬天都在温室里种植物——燕麦和大麦。夏天,要为牛犊晾晒干草,许多男孩、女孩几乎每天都要到畜牧场去。

春天来了,小羊羔和大的羊都要被转移到野外牧场时,孩子们又开始发愁。他们想去野地里,哪怕是去大自然中过一天也行呢。星期天,我们到野外去了。我们放了羊和羊羔,把牧羊人割的草收起来。第一批青草是对小羊羔最有益的饲料。夏天,学期结束后,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要到野外牧场去。生活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没有受到日常劳动之美的激励和启发,那他永远都不会爱上普通的农业劳动。

在学校试验园的劳动也点燃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之火。一年级时,我们就分到了0.1公顷的地,孩子们和高年级学生一起搭建了一座小房子——砖墙、瓦顶、木地板、小火炉、自来水、点灯等,一切都像一所真正的房子,不过都不是很大。“小绿屋”(孩子们对这一建筑的称呼)成了一个舒适的角落,孩子们在这里阅读有关自然的书,聆听有关大自然的故事。后来,当孩子们升入三年级后,我们还在这间小屋里做了种子实验。

建造小屋子,既是游戏,也是劳动。小屋子建好后,孩子们非常爱惜自己亲手创造的东西。他们很清楚,这座小屋子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任何讲解都无法代替这种生活经验。

为使孩子们珍惜社会劳动,就必须让他们获得初步的社会创作的经历和经验,尽管起初这些经验无关紧要。只有当一个人珍视社会财富时,他才会认识到物质财富的本质。应该在童年时就具备这种品质。教师们经常说,有些少年浪费了社会公共财富和资源,为什么他们(少年们)会这么麻木不仁?如果您想让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时就成为一个节俭、严守纪律的人,使他发自真心地关心公众利益,而非做做样子,那就让某种公共物品成为他童年时期的至爱,成为与他个人快乐和幸福密不可分的东西。

“小绿屋”旁边有一块地,我们在上面种上了小麦、大麦、小米、荞麦、玉米和向日葵。我们在屋子里选种子、存放收获的粮食、准备肥料。孩子们的劳动还受到了知识的浪漫的启发和鼓舞。孩子们边想边劳动,边劳动边思考。大自然的奥妙和规律展现在他们面前。我尽力使我的学生在童年时期就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意识到,知识会帮助人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并且知识只能从劳动中获得。我给他们讲了一粒小麦的故事,讲了劳动怎么掌控这颗麦粒的命运。孩子们面前展现了土壤中的神奇世界。我们给那块地施了肥,突然变得肥沃了。孩子们每人种了100粒小麦种子,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它们的生长。“喂饱”土壤,让麦穗长出沉甸甸的大麦穗,这一期待和向往让孩子们备受鼓舞。每个人都想尽量用营养更丰富的稀释肥喂养自己的庄稼。这是真正的创造,它鼓舞着孩子们,鼓励他们去完成一些最简单的劳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割下麦穗,然后取出那一颗颗麦粒并称一下,看谁的收获最多,最多的那个人会感到十分开心、无比自豪。其他孩子也想要做得更好。

我确信舒拉、米沙、帕夫洛、萨什科、尤拉、拉莉莎、季娜、万尼亚、尼娜、瓦里亚、科利亚都已爱上了庄稼,感受到了土壤的生命力,这让我很是高兴。三年级、四年级时,他们种出的麦粒比田里长出的普通麦粒大一倍。

在“小绿屋”和温室的肥沃土壤里,我们种了黄瓜和西红柿。冬天,孩子们准备了腐殖质和黑土混合形成的肥料,春天时就把肥料撒到土里,秋天就可以收获土豆和西红柿了。

另外一些孩子在“绿色实验室”里劳动,这个实验室是为中学儿童建造的。在这里,我的学生在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进行了园艺和植物栽培等方面的有趣实验。也在这里,我向孩子们展示了,怎么把培育好的不同果树枝嫁接到野生树苗上。二年级时,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这份精细的劳动,也感受到了知识战胜自然的力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为了看到嫁接的结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等着春天的到来。当嫁接的树枝上长出嫩叶时,孩子们无比快乐。我们建了一个集体苗圃,决定每年都培育树苗。苗圃也成了进行最喜欢的劳作的角落,特别是万尼亚、柳夏、科利亚、瓦洛佳、柳芭、费佳、卡佳、瓦里亚、拉莉莎、谢廖沙、季娜、加利娅这些孩子,尤其喜欢在这里干活。到了夏天,三年级毕业后,我们从茂密的野生灌木丛里找到了一棵野生的李子树做砧木,我们每个人都在上面嫁接了培育好的果树芽,有的人嫁接了李子芽,有的人接了杏,有的人接了桃子。接的所有枝丫都成活了。孩子们惊讶地看着一棵树冠上生长着各种果树的新芽。两年后,结出了果实。

上文我们已经提过,自然是思维最丰富的源泉,也是富有创造性、探索性的思维最丰富的源泉。孩子们通过了解自然规律长大成人,因为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界不断发展这一漫长阶梯上的最高一步。但是,自然无法自发地创造奇迹,它不可能自发地培养孩子的自然能力、培养他的理智,丰富他的思维。没有积极的努力,不通过劳动,就不可能揭示和认识自然的奥秘。只有当人为了利用自然的力量而有意识地迈出第一步时,大自然才会给人以报酬,起初报酬是微薄的,而后,随着人认识得越多,同时在创造中付出得更多,报酬也越来越丰厚。儿童劳动得越多,自然的奥秘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他们面前,他们遇到的新东西、不懂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而不懂的东西越多,思维就越活跃;迷惑不解,是思考最可靠的“引火线”。从将小麦种子播撒到松散的土壤里,到粮食收获的那一刻,孩子们产生了两百多个“怎么办”和“为什么”的问题。很难找到另一个像土地上的劳动这样,能作用于自然,能启发思维、促使人思考的领域。

我尽力让孩子们的劳动多样化,这有助于发现他们的天赋和爱好。在学校实习工厂的旁边,我们为小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工作间,里面摆上工作台,安装了虎钳。我长期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高年级学生为小孩子们制作了两台小旋床和一台小钻床。在柜子和架子上有小刨子、锯,在钳工工具箱里还有一套加工金属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有金属板、金属丝等,所有这些都是设计、建模所必需的。男孩子、女孩子们对工作间的劳动非常感兴趣。渐渐地,成立了一个少年工匠小组。谢廖沙、斯拉瓦、尤拉、托利亚、加利娅、米沙、维佳、柳达、塔尼娅、萨妮娅、万尼亚、帕维尔等对设计、建模和用钢丝锯锯东西都十分感兴趣。

我们常在午饭后聚到工作间,同时制作几个有趣的模型——风力发电站模型、脱粒机模型、扬谷机模型以及类似于真房子的小房子、书桌和放置钳工小工具的小箱子。孩子们一起劳动,共同制作木质零件和金属零件。模型越小、越精细,就越难把它们做得和真的一样,也就是如孩子们所说的和“大人的”一样,但他们却干得越起劲。

我吸引孩子们参加这项劳动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孩子们的天赋和爱好,使他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培养将来他们发展所需的技能和技巧。我尽力以实际事例和操作吸引他们:清楚地向他们展示如何加工木材和金属,怎么使用工具。施教者的技艺是点燃爱好和激发灵感的火花。我们在工作间的活动始于我在孩子们面前用木料给娃娃做玩具床。小床做得越来越像真床时,孩子们的眼睛就越有神:他们也希望能加入到这项活动中。其中很多孩子们立即开始帮起忙,拿着小床的各个部分又涂又抹,又刮又磨。当我们开始制作风力发电站模型时,我不仅已有可靠的助手,而且也有了真正的工作伙伴。米沙、维佳和尤拉很快就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所有人都想参与劳动,因此,我们开始同时制作多个模型。

这里需要插一小段题外话。儿童的能力和才智源于他们的指尖。形象地讲,正是源于手指的那些小溪流在补充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孩子双手的动作越有把握,创造性越大,手和劳动工具配合得越精细,这种配合所需要的动作越复杂,孩子思维的创造力就越鲜明,这种互动所需要的动作就越准确、越细致、越复杂;手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劳动的相互作用越深入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们的活动就越富有观察力、钻研精神、洞察力,就越专注、研究能力就越强。

换言之,孩子的手越巧,他就越聪明。但技巧并不是通过什么灵感得到的,它取决于孩子的脑力和体力。技巧越完善,孩子头脑的力量就越来越强大,而技巧则又得益于头脑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完善。我总是竭力把认识周围世界的活动,变成儿童的双手与周围环境相互积极作用的活动,让儿童不仅可以用眼睛去观察,而且还可以用双手去探索,不仅通过问题,而且还通过劳动,来体现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和好学精神。

从“快乐学校”入学的第一天起,我的学生就开始搜集植物标本,搜集种子和不同种类树木的标本。他们不仅在观察过程中研究事物的属性,而且也借助使用简单工具(如小锤子、刀子、剪刀和凿子)的双手与多种材料的相互作用来研究事物属性。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学会了使用小刀干活。孩子们把不同种类的木头(柳木、白桦、白杨木、橡木、松木、梨木、樱桃木)削成薄板,将它们抛光,贴在纸上或者钉在纸上,比较它们的硬度和其他特性。他们用白蜡树树干上的木瘤(一种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做成字母、走兽和鸟类的形状,所有孩子都刻了“木头字母表”,这是他们对白蜡树树瘤字母的称呼。离我们村不远处有一个岩洞。我们经常到那里去收集岩石样本。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用小锤子凿开云母片,收集各种颜色的石块,用黏土模制玩具砖块,在阳光下晒干,然后盖小房子。夏天,收获季节来临时,我们从黑麦和小麦秸秆上切下匀称且直的、类似“箭头”的麦秆,编成草帽辫,再缝制成草帽。

所有这些不仅仅是技术创造的准备。在发展手部技能的同时,我也在培养智力。当我们制作风力发电站模型时,孩子们建议用木制螺旋桨叶片代替金属板。谢廖沙说:“毕竟木料非常结实且轻巧,用木料做叶片的话,一点风就能转。”

小学四年期间,孩子们制作了三十多件能动的模型,其复杂性等同于那种能带动小型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站模型。孩子们的个人爱好也一年比一年明显。舒拉、维佳、米沙、谢廖沙、尤拉爱上了金属和机械装置。他们能连续几个小时在虎钳案桌旁干活,忘记了时间。有时喊他们回家都要费好大劲。看着男孩子们在虎钳案台旁边或小车床上干活(他们在小车床上加工一些木质的或软金属的零件),我想起了孩子们在“快乐学校”和一年级时学习雕刻木质字母的情景。如果把这种孩提时期的爱好看成未来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或专业的预示,那就太天真了。生活经验证明,技艺要经历复杂的转变。很少有人会成为他小时候梦寐以求成为的那种人。

体力劳动和智力培养紧密相连。双手的技艺是头脑爱钻研、聪颖和创造力的物质体现。让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就能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计划,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年级时,孩子们就为自己制作了小工具——小刨刀、粗刨。不过男孩子们并没有忘记最简单的工具:他们用小刀雕刻出有趣的野兽和家畜木偶,为木偶戏和皮影戏雕刻童话里的形象邪恶女巫和长生不老的卡谢伊,谢廖沙和米沙还为教室和“故事室”做了两个鱼缸。

还有一件有趣的工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我们建了一个由小型内燃机驱动的小型发电站。发电站发的是低压电流,对儿童没有危险。

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时,孩子们每周都有两个小时去做自己喜欢的劳动。有的孩子到“小绿屋”,有的到工作间,有的到温室,而有的去试验田或花园劳动。爱到畜牧场劳动的就去照看小羊羔和小牛犊。每个学生在这些劳动时间都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劳动。而我,今天和孩子们到最喜欢的劳动场地去,明天就到另一个去。每个小组中都会有明显非常喜欢某种活动的几个人。他们成了这项小型集体劳动的组织者,以自己为榜样吸引其他同学。工作间小组里,负责人是尤拉。小植物种植家小组中为首的是万尼亚,小园艺家小组中是瓦里亚,畜牧家小组是萨沙。让我非常高兴的是,这些孩子比同龄人学会的、了解的要多得多。其他孩子们都想赶上他们,劳动活动因此具有了创造力竞赛性质。

劳动,作为体力和智力的欢愉身心的游戏,作为使人具有自尊的活动而进入了我的学生的精神生活。非常重要的是,应该使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就在自己钟爱的劳动中取得显著成绩,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创造力的体现,掌握自己喜爱的劳动的技艺,当然是在孩子们能达到的程度上去掌握。孩子在学龄期就应该学会能够很好且完美地做一件事。从做某件自己喜爱的事所取得的成功中体会到的自豪感,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源泉,是点燃儿童灵魂中创造灵感之火的第一朵火花;若没有灵感,没有快乐的激情和充沛的力量感,就不会有人,也不会有在生活中占据应有地位的充足信心。我努力做到在学校中,每个孩子都能在劳动中彰显出他的个性和独特性。

回想起我每个学生的童年,我就会看到那些为自己取得的劳动成果而闪烁着自豪神情的快乐双眸。看,那是抱着一台小型收音机的谢廖沙,这是他在四年级时自己做的。三个月的辛勤劳动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快乐。站在花团锦簇的桃树旁的是费佳,他把桃树幼芽嫁接到野生李子树上,而且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瓦利娅从畜牧场的小屋里抱出一只小羊羔的欢乐场景,还使我记忆犹新。小姑娘照看着那只瘦弱的小羊羔。季娜则对着阳光和蓝天展现出灿烂、快活的笑容,她在欣赏着那紫红色的玫瑰花,是她把三个玫瑰幼芽嫁接到野蔷薇上,现在已经长出了非常美丽的一丛玫瑰。当有人提到萨什科的名字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黑眼睛的小男孩,抱着一小捆小麦;在称过他在三平方米的土地上种植的麦粒后,我们确信,一公顷的土地上能产出这么大颗粒的粮食8000公斤……离学校水井不远处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每年苹果树开花,欣赏那粉红色花朵的独特色调时,我仿佛觉得立马会有一个扎着白色发带的小女孩跑到苹果树这里,微笑着对我说:“这是我的苹果树。”这棵树第一次开花时卡佳曾经这样说过。我记忆中的科斯佳是忧郁的,他紧紧地抱着小牛犊,但是小牛犊却没有任何反应,因为小牛犊病了。

我记忆中的孩子们就是这样的。我认为他们都是喜欢劳动的孩子。但是我并不认为,对劳动的这种喜爱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每个孩子未来的生活道路。如果一个孩子喜欢生物界,如果果园或田间劳作使他感到高兴,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他一定会成为园艺家或农艺师。素质、能力和爱好如同盛开的玫瑰丛:一些花凋谢了,而另一些则含苞欲放。每个孩子总有几个爱好,否则就无法想象儿童会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过,每个孩子总会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直到在某项劳动中取得显著成果,这个孩子才会作为一个有个性的人而被人记住。一旦劳动开始带来极大的欢乐和乐趣,一个人的个性就会体现出来。

日渐完善的那种劳动,可以使人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强大的教育源泉。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是一个创造者时,他就会努力变得比现在的自己更好。人在童年时期,即将步入青春期时,就会认识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这个自我意识,是个性、人格形成的实质。

在此,我们还要就前面已经谈到的有关各方面教育协调一致的问题进行说明。劳动作为针对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与其他众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这些相互联系和互相制约无法实现,劳动就会变成可憎的义务,无论对思想还是对心灵都无任何裨益。因此,我们的心理研讨会(会上讨论的内容,在个性教育问题方面每年都会变得越来越充实)非常重视劳动与其他方面教育因素的协调问题。关于双手在智育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报告的讨论,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关于劳动与其他教育方面的影响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问题,我们集体如今也仍在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