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垃圾堆放问题引发的环境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

垃圾堆放问题引发的环境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苏州、昆山、嘉兴等江、浙两省的地方政府纷纷写信给上海市政府和环卫部门,不再接收堆放上海市区的垃圾,由此,上海市区每天约有3000多吨垃圾面临无处消纳的困境。1985—1999年15年间,上海为解决垃圾消纳问题,在江、浙两省及上海市郊设立的滩地(堆场),垃圾堆集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达15年。至2006年,共取缔乡、镇、村级生活垃圾临时堆点达1252处,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环境。

垃圾堆放问题引发的环境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上海垃圾的日产生量从1981年的4010吨上升为1984年的5052吨,并每年以7%的增长速度直线上升。而运往江浙农村滩地的垃圾量,因农村普及化肥使用,从1981年开始以每年20%~40%的速度快速降低。为应急消纳上海城市生活垃圾,1983年,市环卫部门将原来主要堆放建筑垃圾的三林塘垃圾堆场改为以应急堆放生活垃圾为主。同时,上海又在江苏省昆山县淀东乡建立了垃圾堆场,1984年开始堆放,上海市区越来越多的垃圾运往那里进行集中堆放简易处理。但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垃圾出路难的问题。1985年,苏州、昆山、嘉兴等江、浙两省的地方政府纷纷写信给上海市政府和环卫部门,不再接收堆放上海市区的垃圾,由此,上海市区每天约有3000多吨垃圾面临无处消纳的困境。面临上海市区垃圾出路难的矛盾,当年3月,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新的垃圾处理场未建成前,先在上海近郊和国营农场安排350亩垃圾滩地堆放生活垃圾。5月,面临茭白、竹笋、蚕豆上市,生活垃圾激增,又在上海、宝山、嘉定川沙4个郊县提供200亩垃圾滩地,缓解垃圾消纳的矛盾。同时,负责垃圾水上运输的环卫水上运输公司又与浙江省的桐乡德清湖州和江苏省的吴县、常熟宜兴及上海的川沙、奉贤、南汇等地签订了包卸垃圾的协议书,建立了20个垃圾滩地,暂时缓解了垃圾出路问题。1987年,上海市区每天约有6000余吨垃圾,运往三林塘、淀东、江镇、安亭等固定的垃圾堆场,及金山、奉贤、松江、南汇、青浦等垃圾临时滩地消纳。随着垃圾量的不断递增,作为上海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设施,滩地量每年都有新增,到1990年,全市已设立三林塘、淀东、江镇、安亭、老港等5个固定的垃圾堆场,川沙、嘉定、上海县、宝山区设立了24个陆运垃圾滩地,以及嘉定、上海、川沙、青浦、松江、金山、宝山等水运生活垃圾滩地,全市日消纳生活垃圾可达6500余吨,基本缓解了3—5年内市区生活垃圾出路难的矛盾。1992年,老港、三林塘、江镇、安亭4个固定的垃圾堆场日均消纳垃圾约8000吨,基本解决了市区垃圾的出路问题。

1985—1999年15年间,上海为解决垃圾消纳问题,在江、浙两省及上海市郊设立的滩地(堆场),垃圾堆集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达15年。随着上海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港垃圾处置场、垃圾中转站和综合码头的建成使用,上海郊区的垃圾临时滩地从最多的25处逐渐减少为5处,直至最终取缔。(www.daowen.com)

进入21世纪,随着城乡一体化环境建设工作推进,根据《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根据城乡一体化要求,在减少城市垃圾临时堆点的同时,2000—2006年,上海10个郊区县逐步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县处置”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同时,根据市政府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上海市2003—2005年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计划的决定》,在关闭市区垃圾临时堆点的同时,逐步关闭乡、镇一级的生活垃圾临时堆点。至2006年,共取缔乡、镇、村级生活垃圾临时堆点达1252处,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