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选择赢家游戏,回避输家游戏

选择赢家游戏,回避输家游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赢家游戏中,结果由赢家的正确行动决定;在输家游戏中,结果由输家所犯的错误决定。”如果一种游戏参与者获胜的基本概率大于60%,我们定义其为赢家游戏;如果参与者获胜的基本概率低于40%,我们则定义其为输家游戏。彩票及赌场的各种游戏,其规则有利于庄家,输赢的基本比率有利于庄家。对庄家而言,是赢家游戏,对赌博游戏者整体而言,是输家游戏。股市投资,要有大周期视野,要区分赢家游戏、输家游戏。

选择赢家游戏,回避输家游戏

语录:

“要赢得击败市场这一输家的游戏很容易,就是不参与这种游戏。把精力集中在赢家的游戏上,制定出符合市场现实和个人长期目标的健全的投资策略,然后谨守不渝。”

查尔斯·艾里斯,《赢得输家的游戏》

经验之谈:

选择参与何种游戏重于选择如何游戏。

1975年,美国查尔斯·艾里斯在《金融分析家月刊》中初次发表了《输家的游戏》一文,引起业内极大的震动与争议。其后该文作为经典文献已被列入投资管理学必读文章。1985年扩展成书,书名修订为《赢得输家的游戏》。

查尔斯·艾里斯认为,当证券市场由散户为主体的市场转变为以机构为主体的市场,把投资目标确立为战胜市场、超越指数时,这对大多数机构而言,是一场输家的游戏,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机构就是市场,多数机构不可能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身的平均水平。依据统计数据,75%的共同基金不能战胜市场。

查尔斯·艾里斯依据主动得分与被动得分,依据靠进攻取胜与靠防守取胜划分输家游戏与赢家游戏。“在赢家游戏中,结果由赢家的正确行动决定;在输家游戏中,结果由输家所犯的错误决定。”其划分依据受到网球手输赢统计分析的启发。一位博士依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职业网球选手赢得比赛,其80%的得分靠主动进攻;而业余网球选手之间的比赛,赢家的得分80%靠对方的失误。输家的游戏,输家是自己打败自己。输赢游戏在投资策略上转化为进攻与防御策略的取舍问题。

我们这里将定义与区分另一种意义上的输家游戏与赢家游戏,即依据事件的自身的基本的比率确定输赢概率大小的游戏。如果一种游戏参与者获胜的基本概率大于60%,我们定义其为赢家游戏;如果参与者获胜的基本概率低于40%,我们则定义其为输家游戏。如果参与者获胜的基本概率在50%左右,我们定义其为随机游戏。

传统、主流理论认为,股市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始终处于均等、按固有比例变化状态。证券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随机性是无争议的事实,但依据投资经验,我们认为,证券市场这种不确定性、随机性在时间序列中并非均匀分布,亦非正态分布

股市风险收益匹配状态存在三种基本格局:收益大于风险;收益等于风险;收益小于风险。对应于股市状态,可分别体现为牛市、均衡市、熊市。统计数据揭示在时间序列中,股价波动存在下列基本特征:均值回复;波动聚集;趋势运动;异常值。如果依据本书所定义的赢家与输家游戏划分标准,不同的投资时段、不同的投资情境类别,对投资者而言,存在不同的获胜概率,属不同性质的游戏。

何为输家游戏?输家游戏是指某一类型的投资或投机,其输赢基本比率事先已有偏斜、定论。彩票是输家游戏。在美国,彩票平均的回报率为投入1美元,返回0.4美元。赌场的各类游戏对庄家来讲是赢家游戏,对赌场客户、贵宾来讲是输家游戏。彩票及赌场的各种游戏,其规则有利于庄家,输赢的基本比率有利于庄家。对庄家而言,是赢家游戏,对赌博游戏者整体而言,是输家游戏。这已不是什么大概率事件,而是确定性事件。只不过对单个赌博者而言,输赢还是个不确定事件。

股市存在周期性,存在牛市、平衡市、熊市的循环。如果从概率角度观察,股市周期不同的阶段,属于不同的概率环境。它包括股价随机游走环境,股价处于有偏布朗运动环境,即存在概率偏斜的股市环境。

股市周期中的平衡市属于随机游走的概率环境,属于理想的布朗运动。我们可以视之为股市基准的概率环境。基准的概率环境属于由概率50%对50%主宰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以说一切由运气主导,由不可预测的随机性主导,投资者运用能力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趋近于零。当然,这并不准确、绝对。市场会存在结构性或个股事件驱动等其他类机会。这种状态与传统理论中的有效市场理论相一致。市场有效,意味着股市定价合理,股价已正确反映历史信息、及最新信息。股价的波动将是对下阶段新信息的反应。这种信息具有随机性,无法预期。这时股市中的“积极管理”,谋求超额收益的主动管理属徒劳之举。

当股市处于牛市或熊市之际,则属于概率偏斜的股市环境。当赫斯特指数稳定度高于0.5低于1的数值的期间,市场属于存在趋势性的有偏的布朗运动环境。在牛市,投资者赢的概率大于输的概率;在熊市,投资者输的概率大于赢的概率。撒普在《通向财富自由之路》中对市场状态作了下列划分:第一,趋势阶段,市场只有大约15%的时间里是有涨落趋势的;第二,大约85%的周期时段处于均衡阶段。小詹姆斯L.法雷尔、沃尔特J.雷哈特所著的《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则依据历史统计数据对市场作出如下划分:高度低估,占周期时段的10%;轻度低估,占周期时段的20%;中性占周期时段的40%;轻度高估,占周期阶段的20%;高度高估,占周期阶段的10%。

股市投资,要有大周期视野,要区分赢家游戏、输家游戏。股市特征,如詹姆斯·格兰特在1996年所述:“股市并不是一种一方输另一方赢的游戏。它是这样一种游戏,在某个时期,要么几乎人人都赢,要么几乎人人都输。”

熊市属输家游戏。有时,高价就是唯一的下跌理由。市场需要数年消化高估值,为新一轮周期创造条件。1929年—1932年美国的熊市下跌89%,最终证券价格仅等于重置成本的30%!1968年12月—1974年10月之间的熊市,美国股票平均损失了70%的市值。

熊市,不能看报表,不能再相信依据过去数据的预测,不在于谁故意欺骗你,而在于无法预测。波士顿基金公司总裁塞思·卡拉曼强调,股市的“进入点”是相当重要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有10年的零收益,就是因为他们在10年前2000年年初美国股市的高估值时期买入了股票。

熊市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中国的私募基金聚集了一批沉浸股市多年的各类高手、精英。2011年,沪指全年下跌21.68%,私募照样大规模亏损。据私募排排网统计,到2011年12月31日为止,存续期满一年的非结构化信托产品数量为702只,其中670只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亏损产品比例高达95.44%。亏20%以上的占40.4%,亏10%~20%的占38.4%,亏10%以下的占16.6%。2011年清盘产品创历史新高,达187只。提前清盘的有76只。清盘条件为达到合同规定的止损线,一般为初始值的30%;或整体规模低于最低限制。

牛市,属赢家游戏。投资获胜的要件之一是寻求决策情境中的概率优势。寻求概率优势并不能确保每局都赢,而在于长期与重复,即可胜利。

中国2006年的牛市,上证升128.7%,70%投资者赚到10%以上。其中:赚10%左右的为21%;赚20%~50%的为30%;赚50%~100%的为14%;赚100%以上的为5%。

区分这种概率环境的意义,有助于投资者重视和区分赢家游戏与输家游戏。选择赢家游戏,回避输家游戏。在或然率主宰的世界,投资者投资成败或归运气或归能力。在不同的概率环境中,运气与能力发挥作用的空间大小不同,且彼此消长。熊市属输家游戏,这种有偏随机主宰市场,能力空间作用狭小,低仓位或空仓位为好。美国业内对熊市的定义为股价与股市最近的前期高点相比,下降幅度超过20%。参照我国的历史统计数据,在熊市当中,股市中90%~95%的股票均处于下跌过程。我们讲能力空间狭小,也是在说明,在这种负面偏斜的概率环境中,去挑战概率偏斜度达到95%的失败空间、仅寻找5%左右的获利机会,属输家游戏。2005年中国股市处于熊市。据深圳华鼎市场调查公司2005年年末对中小投资者盈亏状况的调查:2005年的股市行情走出了一个前高后低的“M”型,从期初的1260点,跌至期末的1100点上下,全年跌幅在10%~15%。有77%的投资者亏损,12%的投资者表示盈利,11%的投资者表示持平。“自从您投资股市以来,总的盈亏状况如何?”答案是这样的:有84%的被访者表示亏损;11%的被访者表示持平,5%的被访者表示盈利。

反之,牛市属赢家游戏。2007年股市处于牛市。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年初的第二期投资者状态调查,2007年年末,81.81%股民盈利,32.96%盈利超过50%。被调查者出现亏损的占17.08%,亏损者中,新股民占2/3,老股民占1/3;盈利超过50%者中,老股民是新股民的3倍。在牛市,不仅能力助你成功,且有偏的正向的概率环境,即运气也在助你成功。(www.daowen.com)

理想的布朗运动的概率环境,有下列特征:第一,操作以运气为主,技能基本不起作用;第二,技能的作用,在于个股与结构性机会的把握,依靠投资者具备高超投资技巧,包括对动态优势概率的识别、对股价错配机会的把握。

参照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决策情境特征的划分,投资者可把证券市场不同的投资时段、进一步作出赢家游戏与输家游戏的划分。熊市属输家游戏,当你认定市场属于熊市时,空仓是正确选择,任何时点的卖出都是正确选择。一般来说,股价由高点下跌超过20%,即可定义为熊市。另外可按股市市盈率历史均值判断是熊市或牛市。持续低于历史均值,定义为熊市;持续高于历史均值,定义为牛市;在均值附近正负10%,定义为平衡市。

投资者投资成败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知道上述基本决策规则,而且在于对市场状态的识别与确认,尤其是市场状态转变阶段,如牛市向熊市转变阶段,或熊市向牛市转变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是市场处于信号冲突、模糊、转变过程之中。这种转变阶段经常伴随着尖锐的多空对立,双方都有资深专家和明星级基金经理加盟,各有各的理由,但都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或牛市或熊市的成立。该阶段属市场状态转换的警示区。

具体操作守则可参见以下三点。

第一,市场状态转换的警示区。要观察指标。其一,投资者情绪指标观察,包括市场投资者时段收益实际状态是否出现方向性、趋势性变化。例如月度、季度、半年、一年,累积状态持续为负或者为正;市场投资者的收益预期状态有无重大变化,如过度悲观或乐观;投资者对利空利多信息的反应幅度、敏感性有无重大变化。其二,宏观先行指标有无重大变化,包括:宏观经济拐点出现;GDP、生产潜能撞上限,资源品价格高企;CPI、PPI[18]达到警戒线;货币政策出现拐点,从松转紧;重大突发事件导致宏观未来不确定性加大,重挫投资者信心。

第二,市场状态的确认信号。例如牛市转为熊市的信号如下。其一,观察投资者盈亏幅度变化。如果个股普跌,且达15%~25%的幅度,投资者普遍亏损,占投资者比例50%以上,且亏损幅度达10%~15%,则此时为明确的熊市确认指标。此时,要对股市周期性质从各个角度重新检验、判定。其二,观察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行为,长、短线投资者状态变化。价值型投资者退场,是警示信号;如果各类长线投资者(如保险养老金等机构)都转向短线投资,则这是熊市确认信号之一。

第三,市场阶段性质变化的重大判断,要采用多元指标交叉验证,包括基本面分析指标和适用于中长期分析的技术指标。要遵循可操作、可检验原则。没有明确指标,判断会有很大的主观性、任意性。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年初的第二期投资者状态调查,中国投资者的一大特征是高度短线操作。85.59%的投资者其持股期在6个月以下,持股期在3个月以下的占比例近7成,只有4.54%的投资者持股期超过一年。

频繁短线交易是输家的游戏。频繁短线是证明投资者心理定式存在过度自信这一问题的指标之一。短线交易能成功所包含的前提条件是:其一,股价短期波动是线性因果推动;其二,你总比别人聪明,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因果关联。事实上决定股价短期波动的因素更多是无法计量的心理因素、不可预期事件,甚至属“无厘头”的随机因素。投资大师一致认定,这种短线波动貌似容易推断,实际无法把握。频繁短线交易是搏杀游戏、输家游戏。如果投资者把大量时间、精力投放在如何在短线交易中持续制胜游戏之中,则古语“聪明反被聪明误”恰是正解。

依据均值回归原理,当股价均值处于历史底部,股市临界进入赢家游戏时段;当股市处于趋势运动状态中的持续上升状态,即牛市状态,属赢家游戏时段。依据波动聚集特征,剧烈下跌之后,股市将报复性回升,也属临界进入赢家游戏时段。

下面介绍择时投资策略与游戏类型选择。择时策略存在争议。否定择时策略的观点很简单:择时需要预测能力。股市不能预测,所以无法择时,主要依据是太难,无法预测。赞成择时策略的依据如下:

第一,是否择时,并不取决于择时难度,而是取决于择时的重要性。前面已强调,股市进入点的选择十分重要。有的人在高泡沫期入市,则可能会面临10年持股零收益。如果在美国1929年股市顶点买入股票,要长达19年才能回本、解套。这属极值打击,属不可承受之重。

择时策略的有效程度也取决于特定市场特征。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一大区别是,美国属服务性经济、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产值占GDP的70%以上。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后期,周期股占股市市值的比例远大于美国。中国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周期行业为主,为利润主体,整体利润波动大。中国市场另一特征是投资者同质性高,多样性不足。这意味着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也远大于美国。因为周期股会随经济周期、股市周期大幅波动。系统性风险越大,择时的必要性越大;反之,则小。

第二,择时,本质上也是游戏类型选择。股市投资机会有大小之分,重大的投资机会通常会数年一个轮回,每个人都能有数次遭遇。它值得你倾力关注与把握。如赛斯·卡拉曼在致股东的信中所言,“要求在所有的时间都全额投资,是在将一个重要的工具从自己的手中舍弃:这就是耐心等待未来出现灿烂机会的能力。”[12]

中国股市2012年9月,在2000点附近,无论从估值和点位而言,明确处于历史的最低位。多数投资者还在诚惶诚恐,不知底部、最低点何在。李大霄先生讲“钻石底”、但斌讲“玫瑰地”均不断遭人嘲讽。底部的具体点位无法预测,底部是个区域。但笔者赞成他们的观点,这一区域将是中国股市罕见投资时机。除非有小概率的不可抗力事件,如突发战争。投资从来不是没有风险之事。投资与否的依据是现价与未来数年期望值之比,是预期收益与可预期风险之比是否越过阈值。笔者认为这个信号已十分鲜明。

拜伦认为:“让你真正赚钱的唯一方式,我认为,是思考东西会变成什么样,而不是它现在是什么。”[12]美国曾出现这样的历史性机遇:铁路建设;钢铁大王;石油大亨;汽车帝国;微软神话苹果传奇。中国前一时期奇迹出于地产,下一时期为何?股市应是一个选项。

第三,周期股投资与择时。对于周期股而言,择时重于选股。笔者清晰地记得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山东铝业曾创造的业绩暴涨暴跌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的奇迹。这一切不在企业管理,而在周期。

那如何操作周期股呢?其一,主要是产品的价格周期。周期的力量大于企业管理的力量。例如某钢铁企业,即使管理再好,因为是周期低点,行业性亏损,股价也不能覆盖成本。其二,预测周期类企业收益变化很难,变量众多,无法预先准确。重要的是识别价格的周期性底部,未必需要精确,只要获得相对先机就好。其三,原则上是高PE低PB进入,低PE高PB退出。中国远洋(601919),2006年6月26日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8.02元,发行价为8.48元。发行后摊薄每股净资产3.56元。2007年10月25日,最高价为68.4元。2007年每股收益高达2.05元。2012年9月14日收盘价为4.13元,2012年中报显示亏0.48元。原因是行业低迷,供求失衡,运价暴跌,最差时分批介入。因此要关注价格拐点、毛利率拐点是否出现,能否确认。前期小批介入为保持关注,一旦确认周期最差时已过,可考虑大笔介入行业龙头股。

区分赢家游戏与输家游戏的意义如下。第一,投资者要选择参加赢家游戏,回避输家游戏。第二,投资者要把时间、精力重点投入赢家游戏临界条件的求索与验证。该条件应当用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量化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求证。单靠基本面分析不能解决临界判断这一焦点问题。第三,赢家游戏能宽容投资者在单个企业估值上的误算,比依据单一估值标准投资多一层系统性波动的保险。第四,输家游戏对投资者充满诱惑。赢家游戏对投资者个性品质要求甚高。赢家游戏乏娱乐性,属孤单、理性、冰冷的游戏,需独立思考,拒不从众。第五,股市不同时段存在不同类型的游戏。游戏规则客观,不可更改,但参加何种游戏,在于你的认可、接受、决策。决策即是选择,而这是选择的价值。

选股就好像选“三好学生”。2012年10月,一位入市多年、一直热衷尝试进行价值投资的业余投资者与笔者沟通投资方法问题。这几日他依据价值投资选股原则,利用手头的全部资金,在33元附近购入1万股五粮液股票,感觉良好,自信毫无问题,询问笔者如何评价。笔者观点如下。按价值投资选股可通俗地简化为选“三好学生”。这“三好”是:好企业;好价格;好时机。五粮液的现价符合前两条,不符合第三条,尽管它刚刚从39元回调到33元。对价值投资而言,“好时机”的选择最难,且屡屡出错。因为价值投资强调不择时,忽略这维变量,缺乏此项操作清单。如果你现在判断股市已处熊市末期,则要相信周期的力量,投资视角要指向成长股或周期股。这时介入要回避防御类股票,回避“喝酒吃药”。瞎猫碰上死耗子,数日后酒、药行业俱跌,五粮液一度跌到23元附近。

熊市末期,如果两个基本前提成立,第一,市场格局已是股价大幅背离基本面,第二,宏观基本面最差时期已过,此际,股市价格下阶段(3~6个月)变化的焦点变量,已非作为慢变量的基本面指标,而是几项核心技术指标:市场成交量大小,指数与中长期均线交叉状态,领涨领跌板块的变化,权重股是否完成筑底等。每月宏观基本面指标——CPI、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反而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此际,这些数据自身短期的变化,并不如人们如何解读这种变化重要!一旦市场出现单日2%~3%以上的股价异动,要格外警惕。要解读、持续观察这些市场异动是否为市场处于临界转变的先导信号。在宏观基本面最差时期已过的条件下,或许市场集体情绪正在发生变化——已从信息解读中不断放大利空,到逐步放大利多转变。即使没有重大利多信息,市场集市已开始做利多性解读,这只是说明均值或价值回归过程的启动。市场集体开始没有理由也要“创造理由”地转向价值回归。这是理性的力量。笔者牢记拉斯·特维德《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一个核心结论:有繁荣必有萧条。反之,在熊市末端,投资者要牢记:有萧条必有繁荣。当股价背离基本面、被过度低估时,低价就是市场做多的最大理由,其他都是“扯呼”——短期基本面变量仅属催化剂。诗人雪莱云:“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投资者要有信心,到达极寒之后,要相信周期的力量,不必为春天能否来临心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