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辽东巡抚设立与罢免的历史记载

辽东巡抚设立与罢免的历史记载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鸿绪《明史稿·英宗后纪》载天顺二年四月辛未“复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巡抚官”。辽东及朝鲜西部沿海诸岛别属登莱巡抚 。《国榷》天启五年十月壬寅载“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裁巡抚” ,同卷十一月癸丑条记罢辽东巡抚喻安性。《明史》卷250《孙承宗传》作天启五年九月罢辽东巡抚。

辽东巡抚设立与罢免的历史记载

一、辽东巡抚

始置于宣德十年十二月,目的在于加强对辽东都司的统一管理,辖辽东都司全境。《英宗实录》宣德十年十二月丁未记“命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璿巡抚辽东。先是,行在户部、兵部奏:辽东等处地方广远,宜得大臣巡抚。上命廷臣推举。至是举璿以闻,遂有是命” (1)。《国朝列卿纪》卷119《巡抚辽东》载“正统元年(1436),疆场有警,始遣都御史李璿出抚,遂为定制”,《明史》卷73《职官志二》附总督巡抚亦作“自正统元年设”,均误。此时英宗虽即位,但尚未更改年号。故始设年代从《英宗实录》。

天顺元年(1457)正月罢。《英宗实录》天顺元年正月辛卯载“上谓户部、兵部臣曰:朕新复位,凡百行事当遵祖宗旧制,各处巡抚、提督等官是一时权宜添设,宜即将各官取回” (2),《明史》卷12《英宗后纪》也记天顺元年正月“辛卯,罢巡抚、提督官”。《明通鉴》记英宗天顺元年春正月辛卯的原因为“以石亨言,罢巡抚、提督军务。亨在景帝时屡以文臣不宜节制武臣为言,至是卒罢” (3)

二年四月复置。王鸿绪《明史稿·英宗后纪》载天顺二年四月辛未“复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巡抚官”。《明通鉴》关于此事的记载更为详细:天顺二年夏四月辛未“复设巡抚官。先是,上语李贤曰:朕初复位,奉迎诸人皆以巡抚官不便。一旦革去,军官纵肆,士卒疲弛,文武官不相制之过也。宜为朕举才能者复任之。贤因请曰: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需人最急。上命贤与王翱、马昂等议,乃以太仆卿程信之辽东,山东布政王宇之宣府,佥都御史李秉之大同,监察御史徐瑄之延绥,山西布政陈翼之宁夏,陕西布政芮钊之甘肃,仍以京官巡抚地方如旧制” (4)

因该巡抚辖区与后金相邻,在后金进攻之下,自万历末年始,步步内缩。

万历四十七年内缩至铁岭以南。这一年三月初一至初五,明与后金战于萨尔浒,明军大败。当年六月后金克明之开原,“秋,七月,丙午,大清兵克铁岭” (5)

天启元年辖区内缩到辽河以西。《明通鉴》载天启三月壬戌,“是日,大清兵入辽阳城,安抚军民,辽东之三河等五十寨及河东大小七十余城,皆望风降” (6),至此辽河以东基本为后金所据。

二年初罢,同年八月复置。《明史》卷306《阎鸣泰传》记“其年(天启二年)八月,廷推鸣泰辽东经略,会承宗自请督师,乃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自王化贞弃地后,巡抚罢不设”,天启初辽东巡抚为王化贞 (7),当年正月丁巳“大清兵入广宁,凡四十余城皆下,遂进克义州而还” (8),广宁失守,王化贞弃辽东及罢辽东巡抚当在正月,八月即复置。(www.daowen.com)

复置后,该巡抚仅辖辽西走廊一带。辽东及朝鲜西部沿海诸岛别属登莱巡抚 (9)

五年罢。《国榷》天启五年十月壬寅载“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裁巡抚” (10),同卷十一月癸丑条记罢辽东巡抚喻安性。《明史》卷250《孙承宗传》作天启五年九月罢辽东巡抚。

六年复置,即常置不罢。《明史》卷22《熹宗纪》记天启六年三月壬子“袁崇焕巡抚辽东、山海”,《明史》卷259《袁崇焕传》也载当年“三月复设辽东巡抚,以袁崇焕为之”。

崇祯四年因置山永巡抚,山海关附近地区别属山永巡抚 (11)

崇祯十三年时仅辖山海关外至锦州以西地区。《罪惟录·丘民仰传》载丘民仰“崇祯中历左都御史,出抚辽东。时辽阳不守,锦州当边”,《明史》卷261《丘民仰传》记为“(崇祯)十三年三月擢右佥都御史,代方一藻巡抚辽东,按行关外八城,驻宁远”。

巡抚初驻辽阳,后移驻广宁,再移驻山海关。后复驻广宁,以辽阳为行台。《明史》卷73《职官志二》对此记为“旧驻辽阳,后地日蹙,移驻广宁,驻山海关,后又驻广宁” (12)。《辽东志》载驻地“巡抚都察院二:广宁,在拱镇门东,嘉靖己丑改建;辽阳,在都司西,为行台” (13)。《全辽志》记为“旧在镇东堂后,嘉靖乙酉巡抚潘珍改建于拱镇门北。……乙卯,巡抚苏志皋增修” (14)

另,崇祯十三年丘民仰巡抚辽东,曾一度移驻宁远 (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