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识鉴:全彩图版

古陶瓷识鉴:全彩图版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84洗、碟缘功用製分厚薄,炉、钵则各适重轻由制型测度陶瓷器功用,轮廓之外,也视器壁厚薄。少数例外,如古越窑初创叠烧时,凡器底皆较厚重,则是预防器坯于窑火中塌裂。大小洗具,胎辄坚重略厚,都缘其功能之适宜,轻薄则易翻侧。与洗、碟情形相类的,还如炉与钵。香炉外形常见有似钵盂者,称钵式炉,视其轮廓故与饭钵少分别。相较古器厚薄之际,还须顾及窑口、时代造成之差异。

古陶瓷识鉴:全彩图版

284 洗、碟缘功用製分厚薄,炉、钵则各适重轻

由制型测度陶瓷器功用,轮廓之外,也视器壁厚薄。古制如壶、罐、盌、盘,器壁多匀称坚薄,以增益容积。少数例外,如古越窑初创叠烧时,凡器底皆较厚重,则是预防器坯于窑火中塌裂。然又有些器物的厚重,是为方便实用,则与薄壁宜用者,各示现象之一边,本质乃同。如《陶说》引《香笺》:“筯瓶,吴中近製,短颈细孔者,插筯,下重不仆。”又引《瓶花谱》云,花瓶“口欲小,足欲厚,取其安稳、不泄气也。”皆在此理。

还如盘与洗形状或近似,而盘以轻薄宜容,洗以厚重利用,是薄厚各得其所。《仪礼》:“设洗直于东荣。”郑玄注:“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又《论衡》:“洗,去足垢;盥,去手垢。”后世派洗用场更多,《匋雅》:“洗面者谓之洗,其次洗手,其次洗笔,亦皆谓之洗。”《考槃余事》:“笔书后,即入笔洗中,涤去滞墨,则毫坚不脱可耐久用,洗完即加笔帽免挫笔锋。”大小洗具,胎辄坚重略厚,都缘其功能之适宜,轻薄则易翻侧。今考比古器洗或盘碟,因可据此为佐证。

与洗、碟情形相类的,还如炉与钵。香炉外形常见有似钵盂者,称钵式炉,视其轮廓故与饭钵少分别。唯炉须稳置要厚重,钵供端捧不可太笨拙;是以炉壁厚,钵壁稍薄,彼此由分,是通常也。若见炉具而薄壁轻盈,则往往欺人之作(连带稳重座托、或厚重圈足的炉具,器壁可稍薄;又常情之外,犹有特殊,理须活解)。(www.daowen.com)

相较古器厚薄之际,还须顾及窑口、时代造成之差异。如宋代建窑、吉窑出品多厚实,并元代製器较厚重。又明清景德镇产瓷多匀薄,而他窑产品则胎质或作工有不及,显粗重。

上图:康熙斗彩仙境图大圆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