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42瓷画有所借取时艺历代陶瓷潢饰,往往同声应气美术时风,即如远古彩陶之取样纹身图案,高古陶明器粉绘之借材帛画、漆画,概莫能外。瓷画而题材特殊者,还有春宫一种,又称秘戏,还称厌胜。瓷品画厌胜盛自晚明,清代诸朝沿袭,直至近世,此风广被久播,洵非一时流俗可比。凡古陶瓷鉴定,多可依历代时艺风俗返证纹饰画样;秘戏瓷绘却有例外,因其图式久传,便不甚依题材本身断代,而宜参考画中人物形象及服饰器具等细节再作审定。
442 瓷画有所借取时艺
历代陶瓷潢饰,往往同声应气美术时风,即如远古彩陶之取样纹身图案,高古陶明器粉绘之借材帛画、漆画,概莫能外。
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佛教艺术大兴,图画题材扩展,人物、山水、花鸟等名作迭出,以至工艺装饰纷纷借此为样;而晚唐五代越窑青瓷,尝试用釉下刻划嫁接此番美术成果,犹为时样之移写也。陈万里《越器图录》等可相印证。已而北宋耀州窑、磁州窑刻花,初以越器为本,至于辅纹之栉划、圈点也式拟之。
魏晋以来,雕刻技艺深入民间,是以宋瓷纹饰更以刻花胜;及至元代,士人画家等或者寄身窑藉,釉下彩绘以故面貌一新;而其线绘人物取材,自还与元话本插图相关。
复明代数宣、成、嘉、万诸朝官窑,绘纹较具特色。《江西大志·陶书》著于嘉靖,对当时画样录载颇详,亦因世宗好仙术,此际道教纹饰也称盛行。
更清初彩绘素材,既囊括古来众作,又广采当时新颖,如官窑与院画相映发,民窑取时流为好奇,可谓雅俗毕备,尽显时风。(https://www.daowen.com)
瓷画而题材特殊者,还有春宫一种,又称秘戏,还称厌胜。窃意厭可通壓,是以厌胜意近镇压、辟邪,又转申吉祥;道家好房术养生,由此春宫庶几通义寿康祛病,故以厌胜呼之。
厌胜之别解则谓“以恶制恶”,淫戏为恶劣之首,是以可镇他恶而胜之。
瓷品画厌胜盛自晚明,清代诸朝沿袭,直至近世,此风广被久播,洵非一时流俗可比。盖食色性也,与人俱在,所以历叶不衰乃尔。
凡古陶瓷鉴定,多可依历代时艺风俗返证纹饰画样;秘戏瓷绘却有例外,因其图式久传,便不甚依题材本身断代,而宜参考画中人物形象及服饰器具等细节再作审定。
下图:借自纹身的彩陶图案和移写戏本的万历青花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