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带你鉴赏真迹与伪笔,探寻绘事之美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带你鉴赏真迹与伪笔,探寻绘事之美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54绘事真迹壮、伪笔怯,手由心运举凡古瓷而具纹饰者,无论彩绘、雕刻,不妨先由笔法刀功鉴而别之真伪好丑。盖真者骨气壮,赝者落笔怯,此亦一也。清官窑画手素养深厚,指功腕力内蕴,虽风调屡变,然常见墨迹和畅气壮。而后世赝作者大都执硬笔却墨迹浮滑,并欠顿挫合度,由此更见壮笔怯意两种,判然有别。民窑刀笔,特别有快速、泼辣性格。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带你鉴赏真迹与伪笔,探寻绘事之美

454 绘事真迹壮、伪笔怯,手由心运

举凡古瓷而具纹饰者,无论彩绘雕刻,不妨先由笔法刀功鉴而别之真伪好丑。

盖真者骨气壮,赝者落笔怯,此亦一也。唐代书法家窦蒙《语例字格》:“壮,意在力先曰壮”;“怯,下笔不猛曰怯”。绘彩一如书法,意在笔先方得气势。

邹一桂《小山画谱》:“笔法,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而后下笔,则疾而有势。”仿品临笔,成竹在眼前而未在胸中,所以失势不壮。

临摹者功力也多不济,且熟练不及,心意固怯也;大凡青花、五彩鉴定,多可以此理绳之。尤其如明官窑器,因当时画手业经遴选,故绘饰虽用软笔然笔力深厚;近世仿品正相反,执硬笔但笔迹飘。

《江西大志·陶书》:“陶有匠,官匠凡三百余,而复召募,盖工致之匠少,而绘事尤难也。”的确绘匠业有专精。

又清官窑,据《饮流斋说瓷》:“至清康熙,专以名工製瓷,名手绘画,殆纯入于美术范围,而高穆浑雅之气犹未尽掩。入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到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清官窑画手素养深厚(后期例外),指功腕力内蕴,虽风调屡变,然常见墨迹和畅气壮。而后世赝作者大都执硬笔却墨迹浮滑,并欠顿挫合度,由此更见壮笔怯意两种,判然有别。(www.daowen.com)

事相类者,如宋越瓷、定瓷、耀瓷、青白瓷之划花,刀痕肯定、自信、流利、活络,腕力充沛,仿品则相反。其中耀窑之坡辙刀痕(或称半刀泥),今见有极力模仿的,然运刀之胆力、功力及洒脱而准确处,始终未达。

民窑刀笔,特别有快速、泼辣性格。如宋耀瓷、青白瓷刻花,较之北宋越、定官者,更见纵刀恣肆,刻痕犀利且运锋潇洒;而明清景德镇民窑彩绘,禀性一如。于此《匋雅》还见说:“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西人多喜购之”云。

民窑真迹,运笔往往有速写之妙,赋形恢奇谲怪,且墨迹透出功力充实,骨气四射。今人赝此,图案形象能照抄,但骨气先已不至,既使勉强作激越状,亦不免刚暴失态,此非但手术,还相关心气:使谋术不正,心气浮躁,落笔岂得自然流畅洒脱。

朱和羹《临池心解》语颇可相参:“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然亦有高仿而难辨之况,如香港曾高价拍卖成化青花人物盖罐一,今藏于北京故宫,而真伪颇存争议,窃以为此即一例。余观此罐相片,由青绘之笔法、赋形、布局,可疑乃受现代美院教育者所为,而其人物之线绘逊于充实壮气,又视其肩饰辅纹过于规矩,及人物气息不及内敛质朴,于是推测彼乃得一真盖,遂撰一罐相配之;除非见实物一一排疑,否则不信为真。

右图:康熙民窑观音尊,青花釉黑红绘松石,画意、笔意均佳。尤见后图:成化窑青花人物盌、盘、缸盃与疑似仿品之成化青花荷叶盖罐人物图绘之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