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彩图版古陶瓷识鉴讲义

全彩图版古陶瓷识鉴讲义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99通达画理品美瓷前章言及彩瓷画样有自锦段、写生、仿古等途,而凡诸种之布局经营,都相通画理,然又各自精彩。如“写生”画幅之大局,尤须俯仰避就而有天成自然之意,则其理最与师法造化说相近。今赝手人品已下,心境岂高,难免堕入“专事粉本”一派,赋形业已失质,更不论位置之中度得趣。盖瓷绘“写生”最称高品,也为最难仿作者。又“仿古”则每可以画工悟性论功过,所悟者,古作构思旨要也。

全彩图版古陶瓷识鉴讲义

499 通达画理品美瓷

前章言及彩瓷画样有自锦段、写生、仿古等途,而凡诸种之布局经营,都相通画理,然又各自精彩。

如“写生”画幅之大局,尤须俯仰避就而有天成自然之意,则其理最与师法造化说相近。《小山画谱》:“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慕家专事粉本,而生气萧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由见国画“造物”,并非西法临写模特之举,乃先熟察自然对象,有所领悟、取舍,俾成竹在胸,然后运笔构图、美谐天成。此还如《六如居士画谱》引郭熙《画意》所云:“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幽情真趣岂易品藻。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

按以雍、乾两窑粉彩、珐琅彩精品为例,虽说画片选取名家手稿,然绘者亦必于题材有一番“谛视而熟察之”功夫,领悟神旨,方致于下笔时心手相应、“纵横中度”。今赝手人品已下,心境岂高,难免堕入“专事粉本”一派,赋形业已失质,更不论位置之中度得趣。

盖瓷绘“写生”最称高品,也为最难仿作者。(www.daowen.com)

又“锦段”花样属之样式工艺,其结体安置好尚技巧,大旨同今人所为“形式美”者,故遂与书道尤近。《书法粹言》有录颜鲁公传张长史十二意笔法:“避就、偏侧、相让、补空、意连、借换、应付、救应、附丽、朝揖、疏密、大小”,此盖构字妙法,亦锦段构图要诀,习者比照真赝画片,当可领会。

若元、明初青花而绘锦段者,布置甚称匀谐,且笔触也或有织绣走针之趣,要皆断代之依据也,参前文相关之言。

又“仿古”则每可以画工悟性论功过,所悟者,古作构思旨要也。晋代画家顾恺之,以“悟对通神”论布局,此处试借其意引申为说。顾氏《历代名画记》:“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辑,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按非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景物必有瞩对呼应,花与鸟亦然,枝与叶亦然,并纸绘与瓷绘皆然。而摹古传移者,改易阔促,错置高下有焉,尚在对而不正之小失;更其赝作多“不悟”而大失所对,以致画面错乱滑稽,此传神之趋失,诚不可不察。

下图:民国风尘三侠帽筒绘饰不俗(著者藏)。又右图:清康熙五彩禽枝图大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