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写意画:艺术鉴赏与传承

中国写意画:艺术鉴赏与传承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意画,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相对“工笔画”而言,它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中国写意画:艺术鉴赏与传承

中国写意画之源

ZHONGGUOXIEYIHUAZHIYUAN

甘肃临洮县出土了一件绘有“狼形纹”的彩陶罐,罐高16厘米,直径14厘米,为夹沙土黄陶。罐颈部有对称双耳,罐腹扁而鼓,凹底。罐的口沿部饰有宽带纹,颈肩部绘有树杆和枝叶,树干上站立着一只狼。经考证,该陶壶距今约34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辛店文化类型。

该彩陶罐上的“狼形纹”与一般彩陶纹饰不同,它没有遵守对称、规则化的原则,而是线条简洁,流畅随意,栩栩如生,这是中国绘画中典型的写意画手法,这在辛店文化彩陶中极为罕见,它的发现,印证了彩陶纹饰当是中国写意画源头的说法。

写意画,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相对“工笔画”而言,它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这是中国画里的最高境界,没有一定的修养是很难达到的,可见3000多年前中华先民的绘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酒可销闲时得”。在这之前,狼给我的感受就只有凶残和恐怖,害怕那双在夜晚泛着绿光的眼睛,害怕那撕人心肺的长鸣。或许是长久以来,我们还在儿时大人们用来让我们产生怕惧的狼外婆、大灰狼的故事的阴霾之下,狼,对于我们只是凶残的象征。

然而,对于生活在大草原游牧民族和骑士来说,狼,特别是草原狼,却是中华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狼代表了智慧和勇敢,他们死后以天葬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狼的至尊崇拜,来表达对狼的敬仰,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杀狼,但同时却也很尊敬狼,在游牧民族和狼的长期斗争中,狼似乎显示了所有超凡的潜力,而人的很多能力却是在斗争中从狼那里学到的,狼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狼,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www.daowen.com)

由此,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过的动物世界栏目中专门介绍狼的一期节目。狼为了截杀一群黄羊可以长途奔跑七八个小时赶到目的地,随后再耐心地等待几个小时寻找时机,在出击的过程中竟然可以跟随黄羊翻过几座山脉,它们的耐心,体力是无可比拟的。夜晚是狼猎杀的最佳时机,它们那如灯一样的眼睛在晚上可以发挥到极致,它们的嗅觉在几公里之外就可以闻到猎物的味道,并且会随之一直找到目标,它们可以通过猎物的唾液分析出其身体状况,疾病程度。还没有看到猎物,但猎物的一切都已储备在狼的大脑中了。这就是狼,天生的战略天才。狼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但是群与群之间却有自己的界限和地盘,每群狼都会有一两只头狼。他们会用特殊的方式,即用粪便、尿液来划出自己的地盘,在地盘之内,自己所有属下和后代都会安全的生存,一旦跨出地界,进入其他群狼的地盘,那将会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狼,是自然的,也是凶狠的、残暴的、野蛮的、坚强的、团结的、忠诚的……所以我们的先民仍然将狼作为图滕崇拜。

历史上的狼精神曾经征服了无数个游牧民族,而无数个游牧民族又是那么强烈的崇拜狼图腾。我们的先民并且将狼图腾作为他们自己的信仰、行为准则和约束理念。我不禁在想,一个没有了信仰的民族是可怕和可悲的,这样的民族最后也是不能生生不息的。

辛店文化狼纹双耳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