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朝鲜文化的渊源与发展——《世界文化史》材料4

朝鲜文化的渊源与发展——《世界文化史》材料4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4朝鲜文化的渊源与发展朝鲜是亚洲大陆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北界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为邻,南隔朝鲜海峡和日本相望,西濒黄海,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文化的传入及影响中朝两国人民一江相望,自古以来互相交往,经济文化交流极为密切。中国儒学促进了朝鲜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朝鲜封建意识的核心,对巩固和延续朝鲜封建制度起了巨大作用。新罗统一朝鲜后,国势鼎盛。

朝鲜文化的渊源与发展——《世界文化史》材料4

材料4 朝鲜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朝鲜是亚洲大陆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北界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为邻,南隔朝鲜海峡和日本相望,西濒黄海,东北与俄罗斯接壤。朝鲜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北部和南部都发现过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遗址遍布各地。学者们认为古朝鲜约在1世纪中期立国。“朝鲜”一名传入中国,见于史书记载是前7世纪。我国西汉初年,燕人卫满为避诸王作乱之祸,带领军民千余人进入古朝鲜,于前194年自立为古朝鲜国王,史称“卫氏朝鲜”。前109年汉武帝侵略扩张,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北部设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临屯、真番二郡不久撤销,玄菟郡北移辽东,剩下的以平壤为中心的乐浪郡地区,后来分别被高句丽百济所并。

公元前后二三百年间,朝鲜半岛[9]先后建立三个国家。高句丽在半岛北部立国,百济在汉江下游原马韩地区兴起,新罗以庆州为中心在辰韩地区建国,朝鲜史上称为“三国时代”。三国统治者为争夺半岛霸主地位,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7世纪时,新罗与唐朝结盟,先后于660年灭百济,68年灭高句丽,唐朝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直接统治半岛北部。朝鲜人民坚决反对唐朝的封建压迫,676年唐朝被迫把安东都护府迁往辽东(今辽阳),新罗统一了朝鲜。

9世纪时,新罗统治者腐败,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各地豪强拥兵自重,独霸一方。10世纪初,朝鲜半岛上重又出现后百济、泰封国、新罗三国鼎立局面,史称“后三国”。

918年,泰封国武将王建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重新统一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在400多年中,一再抵抗外族入侵,保卫了国家的独立。13世纪中叶,蒙古族屡次入侵朝鲜,国王避居海岛,不战不和,至1258年屈辱投降。1368年,中国元末农民大起义,有利于高丽独立斗争。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国王自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称朝鲜王朝,也称为李朝,其统治从1392年起至1910年结束。

中国文化的传入及影响 中朝两国人民一江相望,自古以来互相交往,经济文化交流极为密切。在朝鲜历史上有我国箕子去国、避居朝鲜之说,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最初传入朝鲜。中国战国时代,天下纷乱,干戈四起,燕赵之地有许多人为避战祸,漂海到朝鲜,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考古发掘证实,中国战国时期和西汉初期的货币铜镜和汉字已传入朝鲜。两国古代在教育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朝鲜古来崇尚儒学,不少人能背诵《诗经》、《春秋》,熟悉《周易》。在朝鲜三国时期,三国的统治者更把儒学作为维护封建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372年,高句丽设“太学”传授经史,百济和新罗也先后开始儒学教育。

新罗统一朝鲜后,倾慕唐代文明昌盛,参照唐朝的封建集权制度改组了国家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的新罗从典章制度到衣冠文物竭力效仿唐朝,并向中国派出了遣唐使和留学生,进一步推动了学习中国的热潮。高丽王朝建立后,创学校,开科举,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把儒学经典作为考试科目,刺激了儒学在朝鲜的迅速发展。

13至14世纪,宋代程朱理学传入朝鲜,当时高丽王朝陷入严重危机,一些文人引进程朱理学以图挽救国家危亡。朱子学者郑道传(1337~1398)是高丽末期、朝鲜王朝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从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为朝鲜国家的建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朝鲜王朝历代帝王采取“尊儒弃释”政策,排斥佛教,大力宣扬程朱理学。在朝鲜王朝的500年间,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位居独尊,对不同观点者则斥之为“斯文乱贼”,大加挞伐。

然而“异端”压而不服。17世纪实学产生,18世纪实学派形成,他们痛恨空谈的无谓纷争,主张建立“致用于世”的新学风,他们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寻求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途径,对日后开化思想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19世纪60年代,朝鲜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危机四伏。一部分最先接触到中国进步思想家著作和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深感朝鲜政局腐败,不改革无以保国。他们反省自己的传统,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索富国强兵之道。当时称作“开化思想”。他们秘密组织“开化派”,参与政府议事,对内外政策施加影响。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三日后失败,开化派人士有的被杀害,有的亡命日本。甲申政变尽管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开化派的实践是把封建朝鲜改为近代朝鲜的第一次勇敢的尝试,代表了朝鲜社会的发展方向。

中国儒学促进了朝鲜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朝鲜封建意识的核心,对巩固和延续朝鲜封建制度起了巨大作用。虽然儒学特别是宋代理学中许多消极的因素对朝鲜社会造成了有害影响,但在客观上,宋代理学注重德性修养、人格力量,尤其推崇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将此作为理想道德的最高目标,这也砥砺了一种高尚的民族气节。正是这种精神给朝鲜民族以强烈的自豪感,在近代朝鲜民族处于灾难深重的时候,激发了无数志士仁人的爱国热忱,他们前仆后继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佛教的兴衰 佛教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当时正值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鼎立时期。新罗统一朝鲜后,国势鼎盛。佛教在新罗统治者的支持下获得了空前发展,佛寺的兴建、佛经的翻译研究以及出家僧尼的数量都达到空前地步。中国隋唐时期所创立的宗派、学派相继传到朝鲜,朝鲜的佛教虽然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但也继承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具有鲜明的特点。高丽王朝历代国王笃信佛教,兴建大批寺院,赐以种种特权,授予名僧王师、国师称号,直接参与政事。王朝立国之初就颁布《训要十条》,倡导“燃灯会”和“八关会”[10],将朝鲜固有的宗教和佛教混合成一种宗教仪式,作为国家的祭典和全国性的民俗节日。高丽王朝佛教宗派稍有变化,12世纪中叶智纳(1158~1210)从禅宗立场调和禅、教(禅宗之外的佛教宗派)二门教义,倡导“教禅一致”的学说,开创了朝鲜独创宗系。

高丽佛教值得一提的是,在11世纪雕刻了高丽版《大藏经》,共5924卷,《续藏经》5000多卷,先后历时近百年。由于这些经版日后为入侵的蒙古军所毁,又于13世纪中叶费时16年修补、重刊。重印的《大藏经》增至6589卷,流传至今,一再影印出版,对研究佛教、校勘佛典具有很高价值。

朝鲜王朝历代执行尊儒弃释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佛教势力,合并教宗,减少寺院、裁汰僧尼,废除王师、国师称号等。1592年(壬辰年)日本丰臣秀吉率军侵入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全国僧兵奋起抵抗,给日寇以严重打击,这一段时间佛教稍有复苏。17世纪中期,朝鲜王朝恢复严厉的排佛措施,佛教从此一蹶不振。

文学的发展和文字的创制 古代朝鲜口头文学流传至今的有檀君神话,这是关于朝鲜建国的传说,历代口碑相传,不断润色,最后见于13世纪《三国遗事》等著作之中。三国和新罗统一时期,朝鲜文学处于萌芽阶段。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歌散文,诗歌有歌谣和汉诗两种,散文有记叙人物、风俗民情等内容,均散见于后世著作之中。

高丽前期诗歌、散文、传记都有所发展,李奎报的长篇叙事诗《东明王》和《三国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是这一时期代表作。高丽后期出现编史热,有的史书也是文学作品,《三国遗事》除分类收编一些史实片断外,也收录了新罗乡歌二十多首,民间故事、趣闻佚事数十篇。《帝王韵记》分别用七言、五言诗记叙中国和朝鲜历代王朝和帝王,并附有详细注释,既有文采又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5世纪是朝鲜王朝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在文学上占统治地位的是歌颂君王业绩的颂诗,能够揭露社会矛盾,反映风俗民情的只有类似小说形式的稗官野史。这一时期编纂的《高丽史》、《东国通鉴》、《李朝实录》以及《东国舆地胜揽》等历史、地理著作,数量浩大,成绩斐然,是研究朝鲜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

18、19世纪朝鲜文坛颇为活跃,创作活动引人注目。小说题材广泛多样,富有现实主义倾向。《春香传》是朝鲜古典文学最杰出的名著之一。故事产生于14世纪,数百年来口传手抄,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基本定型。《春香传》以艺妓女儿春香与贵族公子李梦龙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鲜明人物形象及其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封建贵族的腐朽,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和反抗呼声。作者借李梦龙留在卞学道寿宴上的一首诗,对小说的中心主题作了高度的概括: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民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这使《春香传》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同时在艺术构思上,惩恶扬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又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全书用散文叙事,韵文抒情,说唱结合,语言朴素生动,平易通晓,显示出鲜明的民间文学风貌。(www.daowen.com)

古代朝鲜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字。三国末年创制了吏读文字,假借汉字标注朝鲜语言,使用十分不便。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创制本民族文字。朝鲜王朝世宗(1419~1450在位)集中成三问、郑麟趾、申叔舟等一批学者,研究朝鲜语言及汉字音韵,于1444年1月制成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别称谚文)。1446年颁布推行,称“训民正音”。训民正音是一种拼音文字,构字原理与字型独特,字母笔画简洁,拼读简便灵活,是世界各族文字中具有独创性的优秀文字之一。它的创制是朝鲜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对朝鲜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img157

图10-5 训民正音,公元1446年创制

img158

艺术和科学技术 朝鲜的建筑美术,早期以宗教题材为主。百济定林寺中高10米的五层平济塔,新罗黄龙寺50多米高的铜佛代表了当时佛教建筑艺术的成就。朝鲜王朝以建筑雄伟的宫殿和城郭为主,汉城的崇礼门和平壤的大同门、浮碧楼都是一时的代表性建筑。绘画在高丽时期有很大发展,当时国家设有画院和画局,绘画技巧高度发展。12世纪著名画家李宁于1124年来到宋朝,帝王画家宋徽宗对他的作品极为赏识,叹为妙手。此后历代都有名家高手,绘画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鱼虫,也有描绘风土民情的风俗画和讽刺画。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民间音乐舞蹈源远流长。古代朝鲜每年秋收后都隆重举行舞天宗教仪式,人们“昼夜饮食歌舞”。以后在朝鲜这方沃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浓烈的民族特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统一后的新罗和高丽王朝是朝鲜音乐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朝鲜的音乐舞蹈在南北朝时期传到中国,在隋唐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的音乐舞蹈的发展颇有贡献。

朝鲜的科学技术在吸收中国成果的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11世纪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不久传到高丽。朝鲜人民对泥活字作了改进,约在13世纪发明了金属活字,先用铜,然后用铅铸字。13世纪火药传到朝鲜,14世纪朝鲜已能制造各种火炮、火器。15世纪又作了改进,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同时建造了航速快、战斗力强的龟船,在抗击日寇战斗中发挥了强大威力。

img159

图10-6 龟船

朝鲜在发展中医药学方面很有成就。15和17世纪医学家编纂的《医方聚类》、《东医宝鉴》丰富了中医药学,至今还有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