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美术的多样材料—《世界文化史》

现代美术的多样材料—《世界文化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4形形色色的现代美术20世纪西方美术也像文学领域一样,各种艺术思潮此起彼伏,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多变。现代派绘画和表现主义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现代派美术流派,它们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激进的和革新的艺术。野兽派的出现是现代派绘画诞生的标志。这幅令人胆颤心惊的图景,正是表现主义艺术主张的最好说明。立体派的崛起意味着现代派美术向抽象化转化。

现代美术的多样材料—《世界文化史》

材料4 形形色色的现代美术

20世纪西方美术也像文学领域一样,各种艺术思潮此起彼伏,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多变。事实上,美术中的流派经常受到文学的影响,当然它对文学和其他艺术领域也同样有所推动。

现代派绘画和表现主义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现代派美术流派,它们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激进的和革新的艺术。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派的思潮波及西方各国以及全世界。这些流派有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等。近几十年来又有超级现实主义、光效应艺术、波普艺术和照相写实主义等。

1905年马蒂斯等人在巴黎举行画展,因其画风与众不同,线条、色彩、笔触比较狂野,而被评论家讥之为“野兽群”而得名。他们用大色块和豪放的线条,在夸张、省略和变形中追求强烈的表现力,开20世纪欧洲艺术形式革新之先河。马蒂斯在这一流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他画家有马尔开、杜飞、德朗和比利时的弗拉芒克等。野兽派的出现是现代派绘画诞生的标志。

几乎和野兽派同时出现的表现主义,是在德国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先是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戏剧、文学等艺术领域。表现主义者是一些对社会丑恶现象强烈不满的青年,他们以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来表达内心的苦闷,作品大多以孤独的人生表现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悲愤与痛苦。

挪威画家蒙克是表现主义先驱,其代表作《呼号》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变了形的、像具骷髅似的人在桥上狂呼,似乎大难临头,末日将至。阴惨的背景、冷漠的行人加深了呼号人的孤独感。这幅令人胆颤心惊的图景,正是表现主义艺术主张的最好说明。

立体主义和未来派绘画 继野兽派以后,1907年法国画坛出现了“立体主义”(又称立体派)艺术。它的创立者是毕加索、勃拉克,参加者有朱安·格里、费尔南·莱热等。他们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使其互相交错、重叠,或者在画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方面。换言之,就是把对象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一个平面上。在立体派绘画中,客观物象是分裂的、肢解的、零星片断的,它是按照画家的“感受”把物体各个方面重新组合的一种构想艺术。立体派的崛起意味着现代派美术向抽象化转化。

img250

图15-5 蒙克:呼号(《呐喊》)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人,立体派主将。从1904年起定居巴黎,活了93岁,留下数万件作品,被认为是个传奇人物。毕加索一生不停顿地探索,画法和风格多变,其漫长的艺术生涯可分为几个阶段,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造了立体主义。1907年他创作了震惊欧洲画坛的《亚威农少女》,画面上五个人物的形体,尤其是脸部、正面、侧面、斜侧面全合到一起,完全违反了人的视觉所看到的形象。这幅作品被认为立体派的开端。1937年毕加索创作了著名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画面上有分割、重叠的牛头、马头,惊恐的人握着断剑的手臂、抱着死去孩子的母亲、从火堆里掉下来的妇女……画家用变形、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画成灰、白、黑的画,向全世界揭露法西斯的兽行,对人们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

img251

图15-6 毕加索:格尔尼卡

正当立体派方兴未艾之际,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派。它由意大利文人马利奈蒂倡始,随后有诗人、作家以及画家波菊巴、巴拉、塞维里尼等人参加。未来派运动20世纪20年代广泛流行于意大利,从文学开始,发展到绘画、雕刻、音乐和戏剧等领域,并且始终以文学为主要地位。他们连篇累牍地发表宣言、声明,表达他们的政治观点和艺术主张。他们否定过去,鼓吹未来艺术,认为“应该表现现代文明的速度、暴力、激烈运动、音响和四度空间”。在绘画实践中强调表现感情的爆发,表现飞速运动的力,在一个画面上表现瞬间的连续性。如果说立体派重在表现抽象的静止美,那么未来派着重表现抽象的动态美。巴拉的《前进的姑娘》把走路的人画成一连串叠印的影子,就是他们主张的“运动的美”的最好的例证。

立体派和未来派的绘画虽然极富抽象的表现力,但终究还保留了一点事物的形象。而抽象艺术则完全摆脱了形象的束缚,以纯粹的点线、色块作为艺术的语言,在画面上作几何形体的组合,或作抽象的色彩、线条的挥洒。

抽象主义绘画艺术 抽象主义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50年代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西方艺术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它的首创者是康定斯基,代表画家有俄国的马列维奇、荷兰的蒙得里安、法国的德劳耐以及美国的波洛克

康定斯基(1866~1944)从1910年革新构图,开始作纯抽象的作品,主张绘画以色彩、点线和面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和“内心需要”,他的作品大多以“即兴”、“构图”为题,并不向人们提供什么,只是追求描绘自己心中的“自我”。他的艺术见解深刻地影响着西方艺术的发展。

蒙德里安主张以几何形体构成“形式的美”,他画的全都是大小不同的方格子,而且只用红、黄、蓝三原色,再加上黑、白二色,《红、黄、蓝的构图》是其代表作。西方评论家说蒙德里安的长方格子构图在广告设计、家具和印刷品上还找得到它们的用处,但不是在艺术上。可是作者却认为这就是他心中的宇宙,也是世界和秩序的结构。

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代表了抽象艺术中的唯情和唯理两大类型,而波洛克则独树一帜,异军突起,创造了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又称行动画派)。他作画方法奇特,把画布铺在地上,提着颜料桶围着画布走,把色彩甩上去或是滴上去,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他的代表作《构图14号》,画面上线条缠结,色彩变化无常。构图没有中心,结构难以辨认,连他自己也说“我也不知道我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在抽象艺术中,“达达主义”别具一格。“达达”一词系法国儿语,意为“玩具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聚集在瑞士苏黎世,他们厌恶战争,不满现实,从字典里随手捡来这个词作为他们的文艺运动名称,以示这个运动的无目的性和无意义。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认为艺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艺术可以是任何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的作品可以说是达达派的典型之作。使他一举成名的《下楼的裸女》,是一连串如机器人一样的重叠图画;《自行车车轮》是一只现成的自行车轮倒竖在一张木凳上;《泉》则是一个钉在木板上的小便池,更是惊世骇俗。他甚至买一张《蒙娜·丽莎》印刷品,用笔给她加上八字胡和山羊须,题上L、H、O、O、Q几个缩写字母作为展品展出,以此表示对传统艺术的挑战。

img252

图15-7 杜尚:下楼梯的裸女

在达达主义基础上,1919年在法国又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者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其艺术理论和指导思想,认为潜意识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创作出一种“介于现象和臆想、具象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思潮曾席卷各个文艺领域,流传较广,至今在国际上仍有影响。在绘画领域中,超现实主义又可分为“逼真的”和“绝对的”两大极端。前者以西班牙画家达利为代表,代表作品有《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等;后者以西班牙另一画家米罗为代表,代表作品有《海滩上的女人》等。

img253(www.daowen.com)

图15-8 达利:内战的预感

除此之外,值得提及的还有英国雕塑家摩尔(1898~1986),他的作品很难说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更多的是介于两者之间。他雕刻的人体形象好像是水流自然冲刷的石头,使人感到一种重量感和浑厚感,而且具有生命的力量。《斜卧的女人》、《内外相倚》等就是这方面的佳作。

img254

图15-9 米罗:海滩上的女人

img255

图15-10 摩尔:斜卧的女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现代派绘画特点是:风格和流派名目繁多,变化极快,令人眼花缭乱,商品观念渗透到艺术创作,艺术品日益商品化。主要流派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偶发艺术、A、B、C(最低限度)艺术、观念艺术、人体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有的评论家把它们统称“后现代主义艺术”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最典型的抽象艺术。“波普”(Pop)是大众、流行的意思,所以波普艺术也被称为流行艺术。

“波普艺术”50年代产生于英国。1952年,一批英国的年轻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以及艺术评论家聚会,成立团体,倡导关注大众文化,由此掀起了一股“波普艺术”热。

60年代,这种艺术在美国广为流行,吸引了许多年轻艺术家。美国人罗伯特·劳申堡成了这一流派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用照片、剪报和各类印刷品拼贴在一起,再用油彩画上几笔,构成一幅作品,后来,干脆用一些实物拼装起来,再加几笔画,构成艺术品。

美国的波普艺术商业气息浓重,罐头盒、可乐瓶、广告招贴画、明星照片、总统肖像、美钞、花束等都成了波普艺术家广泛利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对象。出了名的“波普”作品有:沃霍尔的《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子》、《玛丽莲·梦露印刷肖象》,劳申堡的《信号》、《平底船》、《索尔阿夸》、《无题·中国》,约翰斯的《靶子和四个面孔》、《三面美国国旗》等。

这种作品与原来意义的画不完全相同,既有画的成分,亦有雕塑的成分,还带有实物装拼的成分,给波普艺术增添了多样化的魅力和强劲的市场冲击力。

“欧普艺术”60年代在欧美流行的一种“欧普(OP)艺术”。这一流派的艺术家运用各种黑白或彩色几何形体排列、组合、对比,或重叠,或交错构成复杂的图像,给人造成视觉的错乱,形成变形、颤动等幻觉。因此,人们又把欧普艺术称之为“视幻艺术”或“光效应艺术”。

img256

图15-11 欧普艺术品(光效应艺术)

这个流派的崛起,始于1965年春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视力感应”展览会。展览会共展出15个国家106位艺术家的123幅作品,在国际画坛上形成一股风潮。由于欧普艺术的创作借助绘图仪器来代替画笔,因而作品构图严整精致,有很强的装饰性。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实用美术界把它广泛运用到各种装饰艺术品的设计上去,并获得了很好的商业效应。这一流派在英法意美等国颇为流行,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等国也出了一些名家。该派的代表作有:英国女画家莱莉的《羽纹》、《三场暴雨》、《领悟》,法国匈裔画家瓦萨利的《索拉诺—T》,阿根廷的莱帕克的《三棱镜视幻作品》等。

照相写实主义 6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流派——照相写实主义,实际上是波普艺术的变种和发展。

1970年美国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举办了一次“二十二个写实主义者”的画展,展出了托姆·布莱克韦尔、查克·克洛斯等人的一批绘画。这批画家作画的方法与众不同。他们先用照相机搜集创作素材,然后从中选出一些满意的照片或幻灯片,把它放大,再做极其琐碎的细节临摹,以求达到比照片更为真实的视觉效果。这个画派要求他们的作品达到“逼真”和“酷似”,如照相机般百分之百真实再现现实。因此,这一画派又被称为“超级写实主义”或“高度现实主义”画派。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段抽象艺术繁荣时期,又试图回到具象艺术,而且企图攀登具象的极限,要求“逼真”。但这不是相片的翻版或放大,而是加进了作者对这些事物外表和实质的主观意识。

照相写实主义的雕塑作品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们往往不用传统的雕塑材料,而是采用聚脂和玻璃纤维,因为这种材料更易于透光,更富于肉感。为了追求逼真,他们用人体模特翻铸人物模型,给雕塑人物穿上服装,安装特制的毛发,还能使他(她)的肌肉皮肤有弹性。美国的约翰·德·安德烈的《金发女小塑像》就是这么一具“逼真”的塑像。其他著名的雕塑家有乔治·西格尔、杜安·汉森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