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流派纷呈的西方美术-《世界文化史》的材料5

流派纷呈的西方美术-《世界文化史》的材料5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5流派纷呈的西方美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政治形势多变,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各种艺术思潮此起彼伏。欧洲美术中心法国,流派纷呈,成果最多,影响遍及欧美。新古典主义及其代表作品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的高涨是和法国大革命密切相关的。1831年此画首次展出,社会反响强烈,标志浪漫主义运动的最终胜利。

流派纷呈的西方美术-《世界文化史》的材料5

材料5 流派纷呈的西方美术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政治形势多变,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各种艺术思潮此起彼伏。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继出现,印象派迅速流行。欧洲美术中心法国,流派纷呈,成果最多,影响遍及欧美。

新古典主义及其代表作品 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的高涨是和法国大革命密切相关的。为了鼓吹革命,资产阶级需要新的艺术形式。曾经风靡一时的洛可可风格自然不再相宜,当时的艺术家只能借助古典艺术来演出新的活剧。美术史上称这种古典主义绘画为“新古典主义”。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是新古典主义画家的主要代表。他同情并参与法国革命,用古典艺术手法表现革命的主题,取得积极成果。他的《荷拉斯三兄弟的誓言》是法国大革命前夕鼓吹英雄主义的名作。《网球厅宣誓》、《马拉之死》等是直接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杰作。马拉是雅各宾派三巨头之一,1793年7月13日被保皇分子刺杀在浴缸里。出事后,大卫赶到现场,他怀着“为马拉报仇”的愤怒心情,创作了《马拉之死》。这幅画笔法凝重,形象悲壮,具有古典主义所追求的“静穆和单纯的美”,体会到那个特定时代的氛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img228

图14-6 大卫:马拉之死

雅各宾派失败后,大卫被捕,获释后成了拿破仑宫廷画师,画了《拿破仑加冕》等一系列歌功颂德的作品,先前的革命精神消失殆尽。

大卫之后具有影响的古典主义画家有普吕东和安格尔。普吕东的代表作《约瑟芬皇后》在追求“美的理想”同时,注意色彩格调和人物的情感,已经带有浪漫色彩。安格尔是大卫的学生,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他擅长肖像画,画法细腻,具有唯美主义的气息,在人物精神刻画上颇具功力。《里维耶夫人肖像》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晚年所画的《泉》,公认是他最好的裸体创作,也是他艺术理想的最好说明。

浪漫主义及其代表作品 以反对古典主义的姿态出现的浪漫主义,其艺术特点是注意个性的表现,强调夸张和虚幻,以惊人事件为题材,情绪热烈而奔放。它崛起于法国巴黎画坛,而启发和滋养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是近代欧洲绘画先驱、西班牙画家戈雅(1746~1828)的绘画。他的代表作有《五月三日的枪杀》、《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及铜版画《狂想曲》等。

法国浪漫派绘画以青年画家籍里柯(1791~1824)的名作《梅杜萨之筏》为先导。1816年7月,法国巡洋舰“梅杜萨号”开往西非塞内加尔,由于贵族船长玩忽职守,触礁沉舰。船长和一群官员乘小艇逃命,剩下的150人在一个临时拼凑的木筏上,同狂风恶浪搏斗,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漂流了13天,最后只有10多人生还。法国政府为掩盖事实真相,严禁声张。籍里柯经过18个月的努力,创作了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梅杜萨之筏》,震动了整个法国。

这幅画在构图上不再是古典艺术的水平和垂直线,而是呈金字塔形斜面人群和帆桅两个三角形,一个前倾,一个后倾,两股对抗力量造成一种紧张感。画面表现的是木筏上幸存者瞥见天边船影的一瞬间,有的振臂高呼,有的挣扎眺望,有的显出绝望,而处于顶点的幸存者奋力挥动着红衫,象征人们对生还充满希望。整个画面色调阴冷,充满着动荡不安的悲惨激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img229

图14-7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img230

图14-8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着人民(局部)

继籍里柯之后,德拉克洛瓦把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他思想倾向民主自由,艺术修养较高,并注意学习前辈及同代人绘画的长处,进一步发展了浪漫主义艺术,有“浪漫主义狮子”之称。他一生作画甚多,反映的范围广泛,题材多样。德拉克洛瓦的杰作《自由引导着人民》取材于法国人民1830年为推翻波旁王朝进行的“七月革命”。画面是一个左手执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引导武装起来的市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儿童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踏着烈士的遗体奋勇前进的情景,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这幅画构图充满活力,色彩丰富炽烈,气氛热烈激昂,采用象征性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1831年此画首次展出,社会反响强烈,标志浪漫主义运动的最终胜利。

雕塑家吕德足以与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他的代表作《马赛曲》与《自由引导着人民》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浮雕《马赛曲》刻在巴黎凯旋门右方,主题是歌颂1792年法国人民反对奥国的侵略的斗争精神。浮雕上半部是带翼的胜利女神振臂高呼,召唤革命队伍前进。下半部是情绪激昂、唱着歌前进的战士,他们身后飘扬的旗帜、林立的矛枪融汇成千军万马,显示出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侵略者的巨大力量和宏伟气势。这首无声的《马赛曲》使作者名垂后世。

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画家” 现实主义是一种接近人民和写实的艺术,从广义上说可以上溯到古代大师们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现代科学和民主思想的进步而掀起的一种艺术思潮。现实主义同样打着反对学院派旗帜,和古典主义分庭抗礼,首先发难的是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

1855年,官方举办美术展览,库尔贝送去的两幅作品均遭落选,为此,他在展览会旁搭起一个木棚,挂牌是“现实主义库尔贝的个人展览会”,一共展出40幅作品,并在展览目录上写明了自己的艺术观点。这场“对台戏”使库尔贝名声大噪,最终成为国际公认的大画家。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打石工》、《筛麦的妇女》、《画室》等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情景,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带有政治倾向。这些作品造型简练,朴实无华,充满力量。

img231

图14-9 库尔贝:打石工

在美术史上被列入现实主义画家的还有柯罗、米勒、杜米埃等人。

柯罗以风景画见长,他倡导“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原则,推动了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发展。他的作品多用银灰色调,具有宁静感,富有诗意,引人入胜。

米勒具有“农民画家”的称号。他以深厚的感情描绘大地和大地的主人——农民。他一生清贫,仍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生活的作品,如《播种者》、《拾穗者》、《晚钟》、《扶锄者》、《牧羊女》、《喂小鸟儿》等。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浑厚严肃而又富有人情昧,构图简单含蓄而又明确有力。

img232(www.daowen.com)

图14-10 米勒:拾穗者

img233

图14-11 杜米埃:三等车厢

杜米埃以政治讽刺画著称,他绘画的题材非常现实。一生共画4000多张漫画,犀利的画笔把法国社会的三教九流各式人等的丑形怪态揭露得淋漓尽致,使人们从笑料中看到了丑恶的本质。代表作有《高康大》、《立法肚子》《拿破仑之舟》等。他的油画别具一格,以表现城市劳动人民生活的《三等车厢》最著名。

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有显著成就。在英国是风景画的黄金时代,透纳的《战舰返航》、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名作。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是美术主流,以列宾和苏里科夫为代表的“巡回画派”在这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列宾的名作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期而至》、《伊凡杀子》等,苏里科夫以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而享有盛名。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描绘乡土生活的风景画,发展了美国民族艺术,霍默和埃金斯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代表作有《生命线》、《回头浪》,后者有《格罗斯教授的临床讲习》。此外,德国的门采尔、匈牙利的蒙卡奇也都是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画家。

img234

图14-12 莫奈:日出·印象

19世纪欧洲绘画以法国为中心,法国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各国,各国的成就也使法国画家得到了启发,并有所借鉴。正是这种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欧洲绘画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向前发展。

印象派艺术和罗丹 19世纪后期,法国画坛出现一个全新的画派——印象派绘画,开创了绘画艺术新篇章。

印象派绘画是60年代巴黎一群小人物首创的。他们对学院派绘画的陈旧保守表示强烈的不满,热心地探讨新的画风。1874年这一群青年举办了第一次“无名艺术家联合展览会”,有位评论家根据展出的莫奈(1840~1926)的《日出·印象》一画嘲讽他们为“印象派”,这个名字由此沿用下来。

印象派的产生和当时物理学上的光学研究有关,他们根据色彩的科学实验,主张以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他们用一笔笔色块组成画面,表现自然中的“外光”,企图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和“色”的生动的跳跃感觉。《日出·印象》就是这样的杰作,画面上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在光色变化中交相辉映,给人留下了特有的整体感。属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还有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西莱斯等人。

img235

印象派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其弱点在于忽视艺术的社会意义。后来有人把这种技法推向极端,以色点的排列组合作画,几乎完全排除画家的个性与激情。他们是“新印象派”,又称“点彩派”,代表人物是修拉和西涅克。

在印象派艺术家中,应该特别提及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1840~1917)。他反对学院派艺术,由于他的作品与莫奈的绘画一同展出过,又因雕塑中采用的手法,而被人们归入“印象派”艺术家之列。实际上从整体而论,罗丹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

罗丹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创造了众多的具有民主性、思想性、纪念性的作品。他的作品注意对形体的把握,大胆省去许多细节,整体感很强。《青铜时代》是他的成名之作,他最著名的杰作《思想者》今天已成为一切追求真理、思考人类命运的永恒象征。《加莱义民》是一座辉煌的英雄纪念碑组雕,现实主义艺术的典范。《巴尔扎克》曾经引起很大争论,罗丹却自信地说:“这个塑像一定会深入人心”。40年后的事实证实了他的预言。罗丹的艺术业绩对后世以巨大的影响。

后期印象派思潮和塞尚等三位画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绘画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就是后期印象派的绘画风格的流行。后期印象派不是单一的艺术流派,确切地说是一种思潮,他们在艺术上的共同特征是强调抒发主观感受,并运用夸张手法加以表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法国画家塞尚(1839~1906),蛰居农村,终生默默无闻。他注意表现形体的重量、凝聚力和结实感,用球、圆柱体、圆锥体构造形象,用色块表现物体的主体和深度,静物画是他最喜爱的题材。由于塞尚在艺术语言方面的创新,后人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荷兰画家梵高(1853~1890),性格内向,几次失恋,精神失常,最后自杀身亡。他十分注意线和色彩的表现力,以强烈的色彩、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块,抒发其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的情绪,他的《向日葵》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典范。

img236

图14-13 凡高自画像

img237

图14-14 凡高:向日葵

法国画家高更(1848~1903)厌恶资本主义文明社会,“自我流放”到南太平洋的塔希堤岛。他崇尚艺术上的象征性、“原始美”,他的画用近乎平涂的大色块,具有装饰风味和东方色彩。《塔希堤妇女》、《游魂》是其代表作。

被称为“后期印象派”的三位画家,各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艺术追求,生前都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但他们的探索和贡献给后人以极大启迪。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20世纪初涌现出诸多的艺术流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