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帝王故事:商纣王子之残义与善,鹿台焚身

中华帝王故事:商纣王子之残义与善,鹿台焚身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纣王即位后,好大喜功,连年征战,俘获的奴隶成千上万。商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子启,深为国事焦虑,多次劝说弟弟应改邪归正。商纣王刚愎自用,置若罔闻。商纣王大怒,将其杀死,暴尸示众。商纣王立刻将姬昌囚禁,并杀了其子伯邑考。商纣王如此凶残暴虐,激起天怒人怨。商纣王见大势已去,慌忙回到鹿台,穿戴上珠玉宝衣,命人点火,焚身而死。商纣王之死,标志着商朝灭亡。商纣王逃回朝歌,躲藏于祖庙中。

中华帝王故事:商纣王子之残义与善,鹿台焚身

商王朝建于公元前16世纪,亡于公元前11世纪。最后一个国君叫子受,一称帝辛。死后的谥号[1]为“纣”。《谥法解》:“残义损善曰纣。”故历史上多称他为商纣王。

史载,商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如果把精力用在正事上,那么肯定会成为好国君。然而,他又“知(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这决定了他只能和夏桀一样,充当亡国国君的角色。

商纣王即位后,好大喜功,连年征战,俘获的奴隶成千上万。同时横征暴敛,滥施刑罚,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他兴兵讨伐有苏氏,掠得一位美女叫妲己,宠爱万分,言听计从。因为妲己非常美貌,所以传说她是狐狸精转世。

商纣王迷恋妲己的美色,命乐师师涓作新淫之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终日怀拥丽宠,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为了游乐之便,他征召民夫,花了七年时间,在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造了一座宫殿,周长三里,高百丈,叫做“鹿台”。他和她整天在鹿台饮酒,寻欢作乐。这还不够,又在宫中凿了一个大池,池底和池壁用玉石铺砌,池里装满美酒,称“酒池”;酒池周围装饰着色彩绚丽的锦帛,树枝上悬挂着一串串烤肉,称“肉林”。商纣王和妲己兴之所至,经常带领随从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酒池中泛舟。渴了,随手舀酒池中的酒喝;饿了,随手取肉林上的肉吃。随心所欲,挥霍享受。一年冬天,商纣王和妲己在鹿台上凭高眺望,见有人涉水过河,打赌说骨髓满者不怕寒冷,残忍地命令武士砍断涉水者的胫骨,以验证骨髓的盈虚。为了打赌,甚至剖孕妇之腹,以验证胎婴是男是女。

商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子启,深为国事焦虑,多次劝说弟弟应改邪归正。商纣王刚愎自用,置若罔闻。子启眼见民心离散,国家将亡,只得远离朝歌,隐居他乡。

商纣王为了钳制舆论,镇压人民的反抗,听信佞臣费仲、尤浑、恶来的话,创制了种种酷刑。有一种刑罚是以铜作柱,上涂膏油,置于火上,让罪犯在铜柱上爬行,叫做“炮烙”。有把人剁成肉酱的,叫做“醢刑”。有把人割成一条条的,叫做“脯刑”。(www.daowen.com)

商纣王为了控制四方诸侯,征调西伯姬昌、九侯、鄂侯入朝,封为三公。九侯的女儿如花似玉,被纳入后宫。怎奈此女端庄沉静,不喜淫荡。商纣王听从妲己的怂恿,把她杀了,并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指责国君荒淫无道。商纣王大怒,将其杀死,暴尸示众。姬昌暗自叹息,被崇侯虎告发。商纣王立刻将姬昌囚禁,并杀了其子伯邑考。不久又将姬昌释放,使之成了西方诸侯的领袖。

商纣王的大臣祖伊出于忠心,直言警告说:“陛下荒淫残暴,不遵天命,不振朝纲,不恤百姓,天下人都盼商朝早日灭亡啊!人民企望上天降威惩罚恶人,同时企望真命天子出世治理乱政。陛下应赶快更弦易张才是!”商纣王不以为然,说:“吾命在天,谁奈何得吾?”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不忍心坐看国家灭亡,冒死强谏,恳请侄儿关心国计民生。商纣王大怒,说:“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窟窿。”说罢,命人把比干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大臣箕子因进谏而被罚做奴隶,商容因进谏而被赶出朝廷,大夫辛甲、内史向挚,及太师疵、少师强等人,不愿看到国家灭亡、文化礼乐凐没的那一天,分别携带图册、祭器、乐器等,投奔了姬昌。

商纣王如此凶残暴虐,激起天怒人怨。他在位的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统领大军,讨伐商纣王。商纣王调动七十万奴隶,迎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甲子日,两军列阵交锋,商军倒戈起义,引导周军进入朝歌。商纣王见大势已去,慌忙回到鹿台,穿戴上珠玉宝衣,命人点火,焚身而死。商纣王之死,标志着商朝灭亡。有文献记载说,商军和周军会战于牧野,商军不听号令,阵前起义,倒转枪头,杀向商纣王。商纣王逃回朝歌,躲藏于祖庙中。宫廷侍卫不仅不救他,反而将他杀害,抛尸于御门之外。百姓围观,戟指痛骂,进而脚踢足蹴,蹶其肾,践其肺,履其肝,万人践踏,狼藉遍地。从人们仇恨商纣王的态度,可知商朝灭亡,完全是情理中的事。

【注释】

[1]谥号: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简称谥。《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文”、“武”、“仁”等为褒谥,“纣”、“幽”、“炀”等为贬谥。谥号字数逐渐由单字发展为多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